西黃石村

西黃石村[1]山西省澤州縣北義城鎮的一個傳統村落,2009年公佈為第三批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10年7月22日公佈為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村落歷史悠遠,選址典型,村落歷史格局保存完整,建築類型豐富,造型獨特,裝飾優美,是晉東南地域歷史文化村落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保護研究價值。

歷史沿革

西黃石村歷史無翔實史料記載,但據村中碑文及相關史料推測建村年代約為宋朝。村西玉皇廟內有明正德七年(1512年)石碑一通,碑中載有:「貞祐年創修此廟,為佛堂之殿。今於大明正德年補修改立玉皇廟,造香爐之 ,有澤州莒山鄉黃石里維邦人:成裕、成直、成人美、成智交、成達、成子秀、成皋、成譚、成萬、成森、成如魚、成鋁、成信」。據此,玉皇廟始建於金貞祐年間,即南宋慶元年間,因此西黃 石村的建村年代應不晚於南宋時期。且《宋史》有載:「靖康元年五月,金人入寇,姚古將兵至威勝,聞粘罕將至,眾驚潰,河東大振。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种師中與金人戰於榆次,死之。八月,都統制折可求師潰於子夏山,威勝,隆德,汾,晉,絳民皆渡河南奔。十月,金人陷澤州。十一月,知澤州高世由以城降於金。」 南宋時期戰事頻繁,晉北百姓為逃避戰亂皆「渡河難奔」,而西黃石村建村者有可能在這個時期作為難民逃到了山西南部地勢險峻的太行山脈建立了村落。 據悉,西黃石村的始建者為現村中成姓家族祖上,建村之初,西東黃石村合稱為金玉村,後更名為黃石村。清初,隨着杜氏家族遷入,村子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由於杜家頗有經商頭腦,又廣交人脈,再加上康乾盛世的歷史背景,他們積累了大量財富。在這一時期,村中成、王、趙幾個家族也是生意興隆,在道光年間,各大家族用自己積蓄的財富修建了大量的宅院,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迅速變成了 「財主莊園」。但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清末幾大家族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於是財富迅速流失,家族也迅速衰敗,西黃石古村逐漸沒落了下去。 近代隨着土改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村中地主皆遭到批鬥及制裁。各大家族所擁有的豪宅院落也被平分給了普通百姓,且多數情況為幾戶居民共用一座宅院。土改後,生產隊為村民們提供了新的土地房產所有證,其上明確標註了戶主、人口、土地位置及畝數、房產四至及間數。 在文革「破四舊」運動中,村中諸多家譜、地契、石碑等文物,或被燒毀,或被填埋,只有極少部分保存了下來。此外曾經有大量舊式家具,用材珍貴、樣式精美。但如今只有個別院落有所留存。

選址格局

西黃石村位於澤州縣東北12公里,屬沁河支流丹河流域。村東南有昌溝河環繞,西有群山環抱,北有平原相抵。昌溝河由西溝河和東北向板山的河水交匯而成,平面呈 「Y」字型,繞村而過最終南下注入丹河。西山名曰「嶺坡山」,山脈連綿起伏,為村落提供了天然屏障。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是西黃石古村選址的前提和基礎(圖2-2)。古時西黃石村逢暴雨必遭洪水,而昌溝河的形成正是洪水所致。昌溝河以西相對較高的地勢,使古村具備了天然的防洪優勢。寬闊的河道將洪水引至西黃石東側,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護了古村。村落西北方向的嶺坡山,在一定程度上抵擋冬季西北風,使村落得到庇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先民們定居生活和發展農業的決定性因素,為古村後來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基礎。 西黃石村格局可概括為「點線面」的結合:「點」即村落中公共空間節點;「線」即金玉街及其他支巷構成的道路骨架;「面」即村落中具有相當規模的居住建築組團。西黃石古村以金玉街為中軸線,南北串聯起各個空間節點,進而構架起村落整體格局。通過對村中遺存碑文、村民的回憶及建築遺蹟的考察,我們可以概括出西黃石古村的佈局特點如下:

(1)街巷曲折蜿蜒,隨河勢、地勢及建築群落而變化

西黃石的街巷形態「因天勢而就地利」。山水走勢的變化,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建築群落佈局,都是街巷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形成於明末清初的金玉街,南北向貫穿全村,依次與東西向的張家巷、九字巷、八字巷、午台後巷、道東巷及義和巷交匯,構成了整個村落的骨架。街巷地勢緩慢變化,南北高差近三米。高差不設台階,而以緩坡形式過渡延續。地面以方形石料鋪砌,兩側亦有磚塊縱砌,形成一條自然的排水溝渠,同時也為街巷地面肌理注入新的元素。

(2)建築組團分區明確、功能完整,依靠街巷保持組團之間聯繫

從村落格局角度看,古時西黃石村分為三大組團,以方位劃分為北社、中社和南社。三大組團的劃分主要以街巷為標誌。「北社」北起祖師廟,南至義和巷;「中社」北起義和巷,南至九字巷;「南社」北起九字巷,南至張家巷。各組團以巷道牌坊進行標識,內部還有多條支巷進一步劃分空間。 從建築類型角度看,西黃石古村有着功能完備的各類型建築。居住建築主要以組團的形式均勻分佈於古村的三社之中。組團規模宏大,多為三進四合院,或平行排列,或丁字連接,充分利用地勢特徵進行變化組合。公共建築和商業建築則主要分佈於「中社」,呈連續的點狀排布。 西黃石的村落肌理,主要依託街巷空間的佈局和形態得以表現)。街巷的走勢、尺度以及比例關係等,結合地形條件和院落佈局,並根據居民需求而逐漸形成。西黃石古村道路以「南北為街,東西為巷」,金玉街作為村中唯一南北走向的主街,將村落一分為二,多條與之交叉的支巷則在此基礎上對片區進行橫向分格。因此形成了以金玉街為縱向分區、多條巷道為橫向分隔的「一縱六橫」式道路佈局。[3][4][5]

文物保護單位

編號 名稱 分類 時代 地點 公佈 圖片
澤州縣文物保護單位[6]
3-16 西黃石玉皇廟 古建築 北義城鎮西黃石村 2023-05-16

參考文獻

  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内容参考《西黄石古村》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 ^ 关于公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通知(建规〔2010〕150号).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010-07-22 [2022-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3). 
  3. ^ 传统村镇中的建筑更新设计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4. ^ 西黃石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太原晚報
  5. ^ 民革晋城市委组织调研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西黄石.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2). 
  6. ^ 泽州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共38处). [2023-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