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邯鄲之爭

趙氏邯鄲之爭,是指中國春秋時期晉國新貴族趙氏內部兩大族系之間的紛爭及對邯鄲城的爭奪,最後以晉陽趙簡子控制邯鄲為終。

晉國到了後期朝政被六卿把持着,而六卿也在各自的領地內改革政治,壯大各自的勢力,其中的趙氏更是在趙簡子趙襄子相繼擔任宗主後積極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成為晉卿中實力最強的一族,並完成了「化家為國」的進程,被後人譽為「簡襄之跡」[參1]或「簡襄功烈」,為了更好的進軍中原,鑑於邯鄲的地理位置,趙氏族內對邯鄲城的控制權,也開展了爭奪[參2]

背景

春秋後期,晉國內部的新舊貴族經過激烈的角逐,以公室為代表的舊貴族急劇沒落,以趙氏韓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為代表的新貴族迅速崛起,晉國的疆域幾乎被新貴族瓜分殆盡,朝政也被六卿把持着,冀南豫北的邯鄲一帶便納入了晉國六卿之一趙氏的勢力範圍中[參3]。趙氏的傳統勢力中心在晉國南部地區[參4]。趙簡子時期,隨着力量的積蓄和膨脹,原有的地區已無法滿足需要,所以,進一步向外拓展空間就成為趙氏發展的必然選擇。當時,晉國的西邊是黃河,南部是六卿中魏氏和韓氏發展地區,趙氏要發展領地,要避免與魏、韓和其他卿族以及新田晉君發生衝突,就只有選擇北進和東進兩個戰略方向。趙簡子的北進戰略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營建晉陽並以此為據點向北奪取代地,進一步向黃土高原和內蒙古草原拓展;東進戰略的主要目標則是翻越太行山進軍中原,把邯鄲置於自己的直接統治之下,將趙氏勢力的觸角伸向華北平原的農耕地區[參2]

前500年,趙簡子親自經營晉陽,而邯鄲也成為他的私邑,為了加強對該地的控制,委派同族趙午為「邯鄲大夫」治理並建設邯鄲。趙氏由此分為兩大族系,一個是封邑在晉陽的以趙簡子為主的正宗嫡系和封邑在邯鄲的以趙午為主的庶傳支族。二者雖然屬於同祖同宗,但是地位不同,按照宗法關係來說,晉陽趙氏屬於趙衰、趙盾、趙朔、趙武、趙成一系,是嫡傳正宗,趙簡子為宗主,邯鄲趙氏是支族,屬於趙穿、趙旃、趙勝一系,趙午是小宗。起初,晉陽趙氏和邯鄲趙氏各居南北,分途發展,互補干預,但是晉陽趙簡子採取積極的向北和向東發展戰略,於是導致了兩大族系的直接衝突。不久之後,趙簡子趙午二人便圍繞着邯鄲展開了一場激烈爭奪[參3]

這場衝突的直接導火線是衛國進貢的五百家。前500年,趙簡子和趙午聯合攻打衛國,最後以衛國進奉五百家雙方言和。當時這五百家安置在邯鄲,前497年春,趙簡子築晉陽城完工,要求伐衛獲得的500家遷到他的封邑晉陽,給趙午說:「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趙午期初答應,但是遭到他的父兄的反對,並對他說:「衛是以為邯鄲,而置諸晉陽」[參5]。趙午只得按照父兄的意思去做,先去侵擾齊國,但是打敗,只得把這五百家送給齊國。結果趙簡子大怒,將趙午騙到晉陽,並且殺了他,派人到邯鄲通知當地的趙氏,讓他們另立大夫。趙午之子趙稷和趙午家臣涉賓舉兵反叛,趙簡子又命上軍司馬籍率軍包圍邯鄲[參3]

過程

趙簡子的舉動遭到晉國內部另外兩個新貴族范氏和中行氏的反對。晉定公知曉後也打算派遣籍秦平叛。趙午是中行氏荀寅的外甥,范氏范吉射和中行氏又是聯姻,他們為了反對趙簡子很快達成了結盟。晉卿荀寅和晉卿范吉射不但不聽調遣,反而於前497年十月起兵攻打趙簡子。「范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參5]。沒想到中途有了變化,趙簡子驟然轉為劣勢,圍攻邯鄲的軍隊聽說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趙氏,不攻自破。

荀、范還陰謀劫持晉定公,失敗後逃到朝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497年十月,晉國新貴族韓簡子魏襄子智文子又聯合范氏內部的反對派,突然向范氏和中行氏發動進攻。戰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范氏和中行氏一敗塗地,逃到衛地朝歌。這年十二月,趙簡子返回晉都,和韓、魏、智三家結成了反范氏和中行氏的短暫聯盟。正當趙簡子化險為夷的時候,聯盟內部卻節外生枝。前496年,智氏不願意看到趙氏勢力過於強大,遂向趙簡子施加壓力,要他殺掉賢臣董安於,董安於為了保全趙氏一族,穩定四家聯盟,自殺而亡,使得趙氏又一次轉危為安[參3]

前496年,以四家聯盟為基礎組成的晉軍向范氏和中行氏盤踞在朝歌進行進攻。以後,衛、齊、宋、魯、鄭等國為了援助范氏和中行氏也紛紛派出援兵,原來只限於晉國內部新貴族之間的鬥爭進一步演變成晉國同東方鄰國之間的戰爭。期間雙方交戰頻繁,互有勝負。較重要的戰役是前494年晉軍二圍邯鄲[參6]、朝歌,和前493年趙簡子率軍大破鄭軍等。至前492年十月,趙簡子聯合韓、趙、魏三家之兵,攻下朝歌,中行氏荀寅北奔邯鄲,與趙稷死守邯鄲。趙簡子久攻不克,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他只得率兵回晉陽,以待時機再攻打邯鄲。

結果

經過數年的厲兵秣馬,趙簡子認為攻打邯鄲的時機成熟了,前491年九月,趙簡子率軍從武安,奔襲邯鄲,三圍邯鄲。十一月,邯鄲守軍舉城投降,荀寅跑到鮮虞,趙稷跑到臨地[參7],邯鄲終於落到晉陽趙氏手裏,還將邯鄲周邊及柏人所屬地盤全部劃入趙氏政權的版圖。趙簡子以邯鄲為中心擴大勢力範圍,為後來「化家為國」建立強大的趙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拉開了趙氏立國的歷史序幕[參3]

影響

此次紛爭影響深遠,又引發了晉國內部新貴族之間的以及晉國同東方鄰國齊、衛之間的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和衝突,結果演變城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直到趙簡子佔據邯鄲才基本結束。趙簡子奪取邯鄲城是其東進戰略的重大勝利,趙氏聯合韓、魏、智氏消滅了中行氏和范氏兩股勢力,結束了晉國內部六卿專政並列的局面,在晉國新貴族內部鬥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在奪取邯鄲城的過程中,趙氏連連取得朝歌中牟柏人等地,擴大了底盤,勢力迅速崛起稱為新貴族中最強的一支;對邯鄲的控制,還實現了趙氏對今冀南地區一帶直接而穩定的統治,也建立了向華北平原進一步發展的前進陣地和橋頭堡。前475年趙襄子繼位,又聯合魏、韓兩家滅掉了智氏之後,又兼併了代國,趙國在今冀南和豫北的疆域大致形成。所以說趙氏奪取邯鄲奠定了戰國時期趙國在今華北平原的基本格局,也奠定了趙都邯鄲的歷史基礎[參3]

參考資料

    參:

  1. ^ 《戰國策·武靈王平晝間居》:武靈王平晝間居,肥義侍坐,曰:「王慮世者之變,權甲兵之用,念簡、襄之跡,計胡、狄之利乎?」
  2. ^ 2.0 2.1 楊金廷; 張潤澤. 《赵简子、赵襄子的东进战略与滏口陉》. 
  3. ^ 3.0 3.1 3.2 3.3 3.4 3.5 孫繼民; 郝良真. 《邯郸简史》. 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 1990年: 第26—34頁. ISBN 7507404676. 
  4. ^ 《史記・趙世家》稱:趙氏先祖造父居趙城,趙夙居耿,趙衰居原,這裏的趙氏封地趙城、耿、原等地均集中在晉南地區。
  5. ^ 5.0 5.1 《春秋左傳》定公十三年條。
  6. ^ 《春秋左傳》:哀公元年,夏四月,齊侯、衛侯救邯鄲,圍五鹿。
  7. ^ 《春秋左傳》哀公四年條「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