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洋擾
1871年朝鲜与外国的一次冲突事件
辛未洋擾 | |||||||
---|---|---|---|---|---|---|---|
美國軍隊佔領德津鎮 | |||||||
| |||||||
參戰方 | |||||||
美軍 | 朝鮮軍隊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陸路: 溫菲爾德·斯科特·雪利 水路: 約翰·羅傑斯 | 魚在淵 † | ||||||
兵力 | |||||||
陸路: 651 海軍陸戰隊, 海軍, 6 大炮, 水路: 1 護衛艦(科羅拉多號), 2 明輪單桅船(阿拉斯加號,貝尼西亞號), 1 砲艦(蒙諾嘉斯號), 1 明輪拖船(帕洛斯號) |
~300 步兵, ~30 火炮, Selee River Forts | ||||||
傷亡與損失 | |||||||
陸上: 3 死亡, 10 受傷 海上: 不明 |
243 死亡,魚在淵陣亡 受傷人數未知, 20 被俘, ~30 大炮被俘, 堡壘被毀 |
辛未洋擾 | |
韓語名稱 | |
---|---|
諺文 | 신미양요 |
漢字 | 辛未洋擾 |
文觀部式 | Sinmiyangyo |
馬-賴式 | Sinmiyangyo |
辛未洋擾為1871年6月10日至11日美國與朝鮮王朝之間的戰爭。這是繼丙寅洋擾之後的另一個朝鮮與外國的衝突事件。
經過
影響
興宣大院君執政能夠成功解決兩次洋擾,對鞏固王朝有很大的作用。大院君將兩次洋擾的勝利歸功於鎖國政策,於是國門進一步緊閉,並在全國各地豎立他手書的「斥和碑」,上刻:「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大院君發動全國群眾,將斥和攘夷運動推向高潮,掀起國防建設。現在史學界認為鎖國政策是使近代朝鮮落後於世界的重要原因,應該批判。也有人認為大院君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收拾爛攤子、充實國力之後再開放國門。[2]
興宣大院君希望朝鮮國能與列強平等友好地交往而非被動挨打,他給美國的信寫道:「天地之大,萬方群生,含弘覆載,咸遂其性。東方、西國各修其政,各安其民,熙熙雍雍,無相侵奪,是為天地之心。苟或不然,上干天怒,不祥莫甚,貴大人豈不知此理哉?」[3]
畫像
-
Wachusett號(1867年)
-
司令官
-
陷落直後廣城鎮內
-
科羅拉多號上的朝鮮急使
-
科羅拉多號上的帥字旗(1871年6月)
-
科羅拉多號上的軍官(1871年6月)
參考資料
- ^ Old Asia Photography : Home. www.oldasiaphotography.com.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 延甲洙<大院君與西洋——大院君是鎖國論者嗎?>,《歷史批評》,2000年,第105—146頁。
- ^ 朝鮮高宗實錄 卷8,八年四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