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任遠
郭任遠(1898年—1970年8月14日),廣東潮陽(現屬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人。中國心理學奠基人,被認為是「超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者。曾任復旦大學代校長,浙江大學校長。
郭任遠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年?月?日 |
生平
學術
早年在廣東省立潮州金山中學(現汕頭市金山中學)讀完課程後[1],入上海復旦大學,1918年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就讀,先是選擇哲學與物理的課程,而後其認為大部分的哲學問題,應由心理學來解決,所以開始轉讀心理系。讀完普通心理學,開始信服華生(Watson)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而在此讀書期間也一直得到新行為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愛德華·托爾曼的賞識。1920年秋,在伯克利加州大學舉行的教育心理學研討會上,郭任遠作了《取消心理學中的「本能」說》(Giving up instincts in psychology)的學術報告。同年冬,他又將報告稿寄到權威刊物《哲學雜誌》(Journal of Philosophy)。由於該文觀點的「出格」,與歐美許多心理學專家的觀點大相逕庭,該雜誌遲至1921年11月才發表,此舉引起時任哈佛大學心理系主任威廉·麥獨孤(William McDougall)等前輩科學家的反擊,震動美國心理學界[2]。接着,他在1922年發表《我們的本能是怎樣獲得的》,1923年發表《反對本能運動的經過和我最近的主張》,1926年發表《一個心理學革命者的口供》《心理學的真正意義》,1927年發表《心理學裏面的鬼》,1928年發表《一個無遺傳的心理學》。以上一組論文均收入 1928年出版的《郭任遠心理學論叢》(開明書店)中。
1949年至1970年寄居香港,是香港大學校董。1970年於香港病逝,消息傳到美國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雜誌《比較生理心理學》(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發表了題為《郭任遠——激進的科學哲學家和革新的實驗家》(Zing-Yang Kuo: Radical scientific philosopher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ist)的專文,稱郭任遠對美國乃至世界心理學的貢獻是巨大的,「他以卓爾不群的姿態和勇於探索的精神為國際學術界留下—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並以整頁刊登他的照片。美國學術界如此評價— 位中國心理學家,郭任遠是絕無僅有的。他也是被選入《實驗心理學100年》這部書中唯一的中國心理學家[3]。
郭任遠關於鳥類胚胎發育以及訓練貓不吃老鼠的實驗研究,也受到了國際心理學界的重視與好評。
校長
作為一個校長他並不那麼受人歡迎。他在浙江大學任校長期間,任意處分學生,排斥有不同意見的同事,引起了學生的反抗,最後導致了「驅郭運動」[4]。
著作
郭任遠出版了幾本關於行為主義的中文專著:《人類的行為》(上卷,1923)、《行為學的基礎》(1927)、《行為主義心理學講義》(1928)、《心理學 ABC》(1928)、《心理學與遺傳》(1929)、《行為主義》(1934)、《行為學的領域》(1935)、《行為的基本原理》(1935)。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To be a big shot or to be shot」: Zing-Yang Kuo’s other career[永久失效連結] (by Geoffrey H. Blower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 Robert Epstein: Comparative Psychology as the Praxist Views I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Vol 101(3), Sep 1987, 249-253.
教育職務 | ||
---|---|---|
前任: 李登輝 |
復旦大學校長 1924年7月—1925年3月 (代理。正職校長李登輝) |
繼任: 李登輝 |
前任: 程天放 |
國立浙江大學校長 1933年4月—1936年2月 |
繼任: 竺可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