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航空運輸

概述

重慶有9座機場,其中有5座民用機場,分別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萬州五橋機場黔江武陵山機場重慶巫山機場重慶仙女山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目前年進出港客流量一千九百多萬人次,在中國內地的機場中列第九位。

早在2007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超過排名第十的廈門機場,加入中國十大機場之列。2011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超過排名第九的杭州機場,上升至內地機場旅客吐吞量第九位。

重慶五橋機場建成於1984年,作為民用機場建成於2005年,為4D級機場。2010年開通重慶萬州-香港航班後,正式升格為國際機場。

重慶黔江舟白機場定位為4C級支線民用機場,位於重慶市黔江區舟白鎮,機場於2009年建成,已於2010年5月30日校飛,2010年7月15日試航成功。

重慶主城區有一座軍用機場,位於白市驛地區稱為重慶白市驛機場,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建成前,為軍民兩用機場,進出重慶的航班都在此起降。 此外,重慶還有軍用梁平機場雲陽機場大足登雲橋機場

重慶榮昌國際貨運機場已完成選址,等待建設。[1]

早期重慶機場

 
抗戰期間一飛虎隊隊員坐在白市驛機場工地上(1945年)

在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中國民用航空網絡的核心,當時重慶的五座機場負載起了駝峰航線以及大援華物資的運輸工作。

重慶近代機場一覽表

[2]

傳統主城區(及巴縣境內)

名稱 位置 時間 備註
溪壩(沙壩)機場 江北嘴附近的溪壩(千廝門對岸) 民國20年(1931年) *該處是嘉陵江邊的沙灘,枯水季節,沙灘長在2公里以上,最寬處約300公尺。
*民國20年(1931年),中國航空公司首次開通了武漢-重慶線,因無適當機場,遂將此地辟為臨時機場。
*「試航之第一日,以無適當機場,暫借江北沙壩(嘉陵江水退時才出現)為臨時機場」。
*民國22年(1933年),郵政飛機曾多次在該壩起降,由西向東降落,由東向西起飛。
珊瑚壩水上機場和千廝門水上機場 珊瑚壩及千廝門附近水面 民國20年(1931年)左右 *在珊瑚壩機場修建之前,在它的南面長江主航道上(今長江大橋略靠上游水域)有水上機場(水域無確切界限),中航公司的航線上的水上飛機曾降落在該水上機場。同一時期,漢渝航線使用的水上飛機也曾在千廝門附近水面起降過。
巴縣白市驛機場 巴縣白市驛 民國28年(1939年) 位於重慶市西南230°方向,距離市中心25公里。民國27年(1938年)5月1日四川省政府電令永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和航空站負責白市驛機場的勘察和修建任務。7月1日開始測量,並於11月1日成立機場建築委員會,11月5日開工,徵地922.236畝,征工6678人。民國28年(1939年)6月30日,機場基本竣工。共完成1200公尺×500公尺的場面平整,泥結碎石跑道長1150公尺、寬100公尺,共挖方429865.7立方公尺,填方891058.9立方公尺,採集碎石11500立方公尺,用工180萬個。民國28年(1939年)年底,航委會決定再次擴修機場,主要工程項目包括:修建與原跑道成「人」字形的西北部800公尺×400公尺的預備跑道;更改機場北部設施;因新建跑道需要,增長南部場地;更改機場南部設施;修建機場西北、東部交通路;修拖機道;加寬賴白公路(即戰車平行道);修建第七便道;改建省道等10項。徵調巴縣江北縣等12縣區民工15200名參加施工,擴建工程於民國28年(1939年)12月10日開工,計劃民國29年(1940年)農忙前竣工。但延至民國31年(1942年)1月才完工,工程費用也遠超過原定預算。此次擴修共征民地885.662畝,擴建後的機場場面南北長達1500公尺,主跑道長1000公尺。民國32年(1943年)機場北部又進行了一次擴修,跑道兩端進行延長。共徵地171.45l畝,挖土18214.56立方公尺,挖石19587.49立方公尺,填方89461.33立方公尺,場面向北延長300公尺,主機場場面長1800公尺,寬500公尺,主跑道延長至1500公尺,機場用地為1800多畝。抗戰時期,該機場為美國駐華空軍司令部駐地,並為建營房而徵地196.096畝。抗戰勝利後為軍民合用機場。民國38年(1949年)6月12日,「兩航」奉命開始整修白市驛機場,為儘量避免影響通航,工程分兩步,先由中航央航自行整修停機坪和滑行道,其中停機坪為100英尺×100英尺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整修後的水泥混凝土跑道可起降「空中行宮」和「空中霸王」等機型。現為軍用機場。
廣陽壩機場 廣陽壩 民國18年(1929年) 距離重慶市中心(南岸區)15公里82°方向上,坐落在長江中的小島上。跑道方向40°~220°,標高220公尺,跑道長1100公尺、寬40公尺、厚0.3公尺。民國18年(1929年),國民革命軍第21軍軍長劉湘在重慶東南約25公里的廣陽壩地方建築飛機場.7月14日,巴縣政府與重慶關監督署職員及工程師前往廣陽壩與當地負責人共同劃定機場界線。機場工程於民國18年(1929年)8月底開工,劉湘派一個團的兵力修築。巴縣政府奉命於9月20日派出木船20隻以供使用。該簡易的土質機場於年內建成,共徵地200餘畝,僅將場面鏟平為平壩。民國19年(1930年)航空處改組為航空司令部,並興建飛機棚三座,機器棚一座,材料倉庫、地下炸彈庫、油庫和木料室各一間。民國24年(1935年)7月,為圍剿紅軍所需,蔣中正劉湘擴修廣陽壩機場。7月20日,巴縣派技術員前往廣陽壩會同軍方共同測量之後,由工兵修築。至年底前擴修工程結束。場面加寬加長,跑道兩端延長線200公尺之內障礙物盡行剷除,拆除瓦房142.5間,草房82間,砍樹2250棵。機場縱長800公尺,橫寬600公尺,建有棚廠2座,設有航空司令部、營房等房屋。民國27年(1938年),又大規模擴修機場,預備作為抗戰的軍用機場。機場工程處於1月5日正式成立,征工範圍涉及永川璧山合川等12縣。每縣征工1000人,共計12000人。工程於民國27年(1938年)1月10日開工。這次擴修共徵地363畝,完成土方58萬立方公尺,運土最遠者達400公尺以上。至7月工程暫告一段落。次年2~5月,由江北巴縣璧山三縣民工繼續完成新舊跑道合併工程。前後共開支16.32萬元。此次擴修完工後,廣陽壩機場飛機可以編隊起飛。場面長寬為1100公尺×480公尺,跑道長寬為800公尺×100公尺。民國29年(1940年)9月,又抽調巴縣民工2000人,江北縣民工1000人進行擴修。約計完成土方13.7萬立方公尺。多次擴修後,機場場面達1500公尺長,其中跑道長1100公尺,碎石鵝卵石道面,跑道西南頭安全道200公尺。至此,機場場面佔地600餘畝,連同軍營、馬路等設施共佔地900餘畝。該機場主要供軍用,但在每年夏、秋兩季,珊瑚壩機場被淹時,民航班機在此起降。自從九龍坡和白市驛機場啟用後,廣陽壩機場很少使用,逐漸棄置。
珊瑚壩機場 珊瑚壩 民國22年(1933年) 民國22年(1933年)冬,中國航空公司開闢渝蓉航線,因廣陽壩機場離市區太遠,中航決定在重慶城南約1公里的珊瑚壩修建陸上機場,以便陸機起降。11月,由四川省政府撥款,三益建築公司承修,僅五十日而竣工。根據民國24年(1935年)1月的調查,機場場面長520公尺,寬120公尺。該機場位於市中區南紀門與菜園壩一線南側,瀕臨長江航道中央的一個小島上,小島東西長約1200公尺,南北寬約500公尺,面積約58.9萬平方公尺。機場海拔高度175公尺,跑道磁向80°~260°。該機場長900公尺、寬150公尺(一說長約700公尺,寬約130公尺),跑道長730公尺、寬45公尺,可起降「洛寧」水陸兩用飛機和「史汀遜」型飛機。民國25年(1935年)4月,中航僱用石工數百名,將機場跑道用條石鋪面。因限於地勢,該機場跑道較短,且東高西低。飛機只能單向起降。即向西起飛,向東降落(下坡起飛,上坡降落)。西面的鵝嶺山頭較高,所以,飛機起降時不能按正規要求直線上升、下降,只能沿江飛行。為方便旅客乘機和裝卸貨物,機場北岸搭造有浮橋,與市中區江岸相連,再登上322級石梯與南區馬路相通,沿石梯而上的巷道,人稱「飛機碼頭」。浮橋旁邊,供要人專車使用。旅客通過浮橋上岸後,要登322級臺階才能到達馬路。抗日戰爭期間,從上南區馬路修築一條專用公路通至機場。機場是江水沖積成的沙礫州,冬季枯水期,小島則與長江北岸城區相連,形成沙灘。夏秋機場全部沒於江水中,每逢這個季節,飛機即改在廣陽壩機場起降。民國29年(1940年)以後又改在九龍坡或白市驛機場起降。民國36年(1947年),珊瑚壩機場在漲水期間(6月下旬~9月上旬)機場全部淹沒不下十餘次,打破歷年的紀錄,跑道損害嚴重。機場內無永久性建築,每年夏汛過後,候機室、機師休息室、材料間、貨倉、工人宿舍等均需重建,需要在場內搭幾十間簡易竹棚作為臨時辦公和候機之用。次年汛期來臨之前拆除。民國38年(1949年),行政院明令開放珊瑚壩機場為國際機場,可供DC-3、C-47型飛機起降,而「空中霸王」飛機均需在自市驛機場起降,汽車、油料及人力、時間浪費很大,擬將該機中場跑道延伸400公尺,並批准擴建費9萬元。但因受時局影響而終止。1951年重慶航站遷至白市驛機場後,該機場廢棄。現為長江大橋下珊瑚壩公園。
兔兒坪機場 兔兒坪 兔兒坪機場位於今南岸區廣陽島天然灘涂處,為抗戰前後修建[3][4]。據記載,民國28年(1939年)9月,國民政府航委會急待擴修重慶兔兒坪機場[5]。該機場可能就是廣陽壩機場[6]
九龍坡機場 九龍坡 民國29年(1940年) 位於重慶市中心西南方向約7公里處,現為九龍坡火車站所在地。民國25年(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重慶行營航空部部長與四川省建設廳廳長盧作孚會商,擬在九龍坡建築一較大規模的機場。3月,中航派德籍工程師及技師數人前往九龍坡一帶測量,之後未動工。民國28年(1939年)3月,國民政府交通部、航空委員會和空軍92轉運站聯合向鐵路局租借九龍坡鐵路路基修建飛機場,由倪雨季工程隊和太業營造公司承建。年內夷平兩個小山包,建成長1125公尺,寬45公尺的跑道。民國29年(1940年),機場投入使用。民國31年(1942年)由國民政府交通部投資,中航負責修建一條長900公尺、寬25公尺的滑行道,大小停機坪8個,停機坪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機場內修建營房33幢。該機場地理位置比較隱蔽,常為蔣介石等要人專機起降之用。自機場啟用之後,每年長江漲水淹沒珊瑚壩機場之際,民航班機即由珊瑚壩改在九龍坡機場起降。抗戰勝利後,九龍坡機場還給成渝鐵路工程局,此時其跑道久已無人負責,機場塔臺也行將拆除。因洪水期已至,珊瑚壩機場不能使用,民國38年(1949年)6月擬整修九龍坡機場。第一步修建工程先恢復急要部分,使飛機能起降無礙,經費共大米500石,由兩航空公司及民航空運隊平均墊付,後由交通部撥款歸墊,由西南長官公署派兵工修理。民國38年(1949年),交通部民航局與成渝鐵路工程局達成關於租用九龍坡基地的協定,將九龍坡車站基地內原有飛機場跑道在成渝鐵路工程局業務尚未發展前租與民航局,以利空運之用。租期4個月,民國38年(1949年)10月1日撥交民航局接管。按機場每月實際收入的一半付與鐵路工程局,以作機場的租費。協定還規定:對機場跑道的維護由民航局負責,所有站內房屋由民航局接管。所有跑道兩側的器材由路局負責搬運至距跑道中心線250英尺以外,以利飛行安全。九龍坡機場只能降落C-47型飛機。1950年,該機場停止使用,隨後改建為成渝鐵路九龍坡火車站。
大中壩機場 大中壩 民國30年(1941年) 位於今重慶巴南區境內小壩鄉大中村(巴縣小南海附近,珞璜場東側),地處重慶市中心2070方向,距離22公里處,坐落在長江中的小島上,海拔高度210公尺。場面長1700公尺,寬220公尺(一說長1500公尺,寬400公尺)。鵝卵石道面的跑道大體是南北方向,長1300公尺,寬40公尺,南頭安全道200公尺,北頭安全道150公尺。民國28年(1939年)5月,空軍第一路司令部派工程技術人員到大中壩進行測量,8月13日勘測完畢,遂函告巴縣政府迅速派人清丈場內青苗地畝,曉諭居民搬遷。民國28年(1939年)12月16日(一說20日)開工,由江津綦江合江合川4縣共征工25000人擔任。全部工程挖方26萬余立方公尺,填方28萬余立方公尺。為方便施工,徵用船身2丈以上木船22隻。機場徵地1011.023畝,搬遷居民180餘戶。民國29年(1940年)2月確定地價,後因地價大幅度上漲,農民要求加價。民國30年(1941年)重新確定地價,總計36.86萬元。由於對工程進度預算錯誤,民國29年(1940年)7月17日報稱完成93%,而實際工程只完成70%。全場應處理土方尚餘16.4萬立方公尺,還需工45萬個。9月20日再急電江津合川綦江等縣征工5000名,命10月1日如數到場繼續趕築,並限年底完成。由於各縣民工均不足額,工程進度緩慢。11月13日再電各縣增征3500名,限民國29年(1940年)1月25日送足。5月22日,空軍第一路司令部以軍事急需令工程處晝夜磙壓,限期完成。工程初期預算支出為40.32萬元,民國29年(1940年)5月修改為46.25萬元。由於工期一再延長,開支增大。民國30年(1941年)3月18日又造呈總開支預算130.96萬元。各縣尚有較大賠付,其中江津賠8萬元以上,合川賠5萬元,合江賠2萬元,綦江賠7958.6元。民國30年(1941年)6月,歷時1年零7個月完工,用工212150多個。該機場建成後作為空軍43航空站,供飛機停歇加油,實際上是備降場。抗日戰爭勝利後棄用。1957年11月10日開闢為巴縣農場。
大坪機場 大坪歇臺子 民國38年(1949年)未建成 民國35年(1946年)4月28日,《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草擬完成。在空運方面,提出「白市驛機場因距離市區邊遠,計劃放棄。珊瑚壩和九龍坡機場均面積過小,不足以建飛機庫、油庫、修理場等附屬設備,故另闢彈子石後面平原為永久性的航空站,此地離市中心僅四公里半,九龍坡與珊瑚壩則為航空站。」準備規劃在歇臺子建設新的軍用和民用機場。民國37年(1948年),國民政府交通部民航局將修建重慶大坪歇臺子機場計劃書、圖及徵地範圍圖報呈交通部,「要求在編制民國38年(1949年)度本局事業費概算時列入計劃」。民國38年(1949年)3月7日,大坪機場建築工程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隨後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工程計劃及測量,工款預算,民工徵集,居民搬遷、地物拆遷等。3月10日,由重慶綏靖公署副主任錢大鈞主持召開建築大坪機場會議。會議決定由重慶綏署組織大坪機場籌備建築委員會負責籌備工作。大坪機場以民用為主。軍用為輔。9月19日,西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群報告:「大坪機場測繪工作及工程計劃已完成。大坪機場建築工程籌備委員會及各組即日起結束。」時隔不久,解放軍進入重慶,大坪機場未予修建,1950年,民航西南管理分局在此機場計劃範圍內修建民航新村及第一民航學校。
北碚滑翔機場 北碚 民國31年(1942年)2月15日 中國滑翔總會在重慶北碚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滑翔機場。

郊縣機場

名稱 時間 位置 備註
秀山機場 秀山縣城西門外 民國31年(1942年) 秀山有老機場和新機場之分。民國28年(1939年)長沙會戰開始,湘西芷江機場面臨日軍西進的威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在秀山修建飛機場,作為芷江空軍基地的備用機場。機場選址在秀山縣城西門外,佔地1370多畝,航空委員會為此協調四川省政府成立「征工事務管理處」、「秀山機場工程處」等機構,負責民工徵集、資金撥付、施工及技術管理等職責。初期征工11000人,其中:秀山5000人,黔江酉陽彭水各2000人,自民國29年(1940年)2月5日(一說3月5日)開始夜以。繼日地施工,次年又突擊趕修,新征民工18500人,並徵集鄰近的湖南鳳凰縣永綏縣貴州松桃縣沿河縣等縣民工數萬人,最多時達3萬餘人。最終在民國31年(1942年)5月建成秀山機場。共作土石方53.2萬立方公尺,徵用良田1375畝,機場總面積91萬平方公尺,場面長為1300公尺,兩端寬為400—1000公尺,並修整出各型飛機使用的長1000公尺、寬250公尺南北向地坪一段,移交空軍第9總站118分站管理。
銅梁舊市壩機場(舊市機場) 銅梁舊市壩 民國28年(1939年) 民國28年(1939年)建成銅梁縣舊市壩機場,設立空軍軍士學校入伍總隊,該校為航空預備學校。民國28年(1939年)為空軍軍士入伍生總隊,遷來最初是租用幾個大院子作營地,建有90多間簡易平房作教室,在壩中心辟有約百畝土地的訓練場,總隊部設在銅大公路邊的胡氏宗祠。抗戰期間美軍在銅梁機場駐紮。民國32年(1943年)將空軍軍士入伍生總隊改為空軍入伍生總隊。
大足登雲橋機場 大足登雲橋 民國31年(1942年) 民國31年(1942年),大足縣防空委員會在大足城東登雲橋建飛機場,徵調民工完成地基工程,民國32年(1943年)機場建成。1965年整修,大足縣組建一個5000餘人的民兵團參加施工,於1967年9月建成使用,經改造後作空軍場站。
梁山機場 梁山縣北門處新街口城郊北極塔河對岸 民國17年(1928年) 民國12年(1923年),駐梁山縣原招安的「綠林」隊伍魏凱師為了迎接楊森的檢閱而闢建一個600公尺見方的檢閱場,該場緊靠北門處新街口城郊北極塔河對岸的一壩良田。民國15年(1926年),楊森又來梁檢閱所屬二師(吳行光師),檢閱場在原有基礎上加長加寬。民國17年(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21軍軍長劉湘在梁山北門外操場開始修建軍用機場。認定該場址平整開闊,加上通南巴地區距梁山較近,飛機參戰方便,而梁山當時又是「剿共第五路指揮部」所在地。劉湘令該指揮部指揮官、三師師長王陵基徵調民工擴修。機場南北寬600公尺。東西長700公尺,有棚廠4座,隊部l座。民國19年(1930年)和民國22年(1933年),第21軍再次續建。民國26年(1937年),由航空委員會擴建。民國27年(1938年)6月在梁山成立驅逐總隊。9月,梁山機場進駐9架蘇聯飛機援華參戰。為此,梁山縣長徵集民工晝夜趕修機場,拆除北極塔,1個月之內新闢土石道面跑道l條,停機坪增寬1倍。民國28年(1939年)12月,梁山再次徵集民工9000人開工整修機場,次年lO月完工。民國32年(1943年)~民國33年(1944年),美國先後在梁山機場進駐6個空軍中隊,300餘名戰鬥人員。至此機場場面長寬為1200公尺×675公尺,跑道1000公尺×100公尺。民國34年(1945年)初,四川省政府再次調集梁山、墊江忠縣等地4萬多民工與官兵擴建機場。該工程行政由軍事委員會工程委員會第5工程處(一說第24工程處)負責擴建。於6月5日正式開工,9月15日竣工。經過3個多月的施工建成,共佔地3000多畝,修建工程包括:正跑道長1800公尺,寬60公尺,厚0.4公尺;運輸機停機坪20處,轟炸機停機坪1.3萬平方公尺;轟炸機滑行道長2200公尺,寬16公尺,厚0.4公尺;戰鬥機滑行道長500公尺,寬13公尺,厚0.25公尺;交通道長1500公尺,寬6公尺,厚0.2公尺。還擴建、滑行道、聯絡道、停機坪等附屬工程及營房十多幢。由於霍亂流行,不到兩個月內死亡民工達3000人,民工紛紛逃亡,到5月間,擴修工程局部停工。抗戰勝利後,美國空軍陸續撤離梁山機場,遺留物資交空軍總站接收,空軍總站以後縮編為空軍站。1969年8月整修竣工後的梁山機場一直為空軍使用。
萬縣陳家壩機場 萬縣陳家壩 民國21年(1932年) 民國21年(1932年),中國航空公司在臨近長江的萬縣陳家壩新建飛機場,以郵政運輸為主,兼營客運,使萬縣成為漢渝航線停落站之一。機場位於萬縣老城東南面的長江對岸,機場東北西南朝向,長400公尺,寬100公尺。民國25年(1936年)4月6日,蔣介石乘「民來」輪從宜昌萬縣,曾專程視察南岸軍用飛機場。
萬縣聚魚沱水上飛機場 萬縣聚魚沱 民國21年(1932年) 民國21年(1932年)1月1日,萬縣闢建了陳家壩飛機場和聚魚沱水上飛機場,使萬縣成為中國航空公司漢渝航線停落站之一。美孚洋行在萬縣聚魚沱設置美孚油廠,供應船舶油料。民國23年(1934年)6月,中航的滬蜀線由上海南京安慶九江漢口沙市宜昌萬縣重慶,斷續飛行。但時隔不久航線中斷,萬縣機場廢棄。
南川機場 南川 不詳 民國22年(1933年),中國意大利合作在江西南昌建立一座飛機製造廠,抗戰爆發後遷往四川省南川縣,命名為第二飛機製造廠。美國空軍先後在四川的成都(鳳凰山)、重慶(白市驛、廣陽壩)、大足、南川等機場駐紮。
合川機場 合川城西 民國24年(1935年)前 民國24年(1935年)前建成。位於合川城西,由舊操場改建而成,機場為長方形,南北寬110公尺,東西長290公尺。南面為河流,有公路穿過。
永川機場 永川縣城南門外約1公里處 抗戰前後 位於永川縣城南門外約1公里處,為抗戰前後修建,永川機場場面為350公尺見方,該機場東側有公路經過。

註:根據有關記載,抗戰時期,在秀山、璧山、江津等地建有近30個秘密的備用機場;民國28年(1939年)9月,國民政府航委會急待擴修重慶兔兒坪機場。

參見

參考文獻

  1. ^ 重庆荣昌货运机场选址报告通过专家预评审. www.crsg.cn. [2019-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6). 
  2. ^ 「重慶近代機場一覽表」,歐陽傑著,《中國近代機場建設史(1910-1949)》,航空工業出版社,2008,第514-518頁
  3. ^ 「在亟待擴修的機場方面,重慶防空區有宜賓、梁山、遂寧、兔兒坪四個機場」,《四川抗戰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09,第212頁
  4. ^ 「中國空軍有5架戰鬥機在地面被炸焚毀,7架戰鬥機被炸受損。空戰中,張光蘊駕駛的7504號E-16戰鬥機中敵彈50餘發,迫降於四川遂寧機場,余炳蔚駕駛的7205號E-15戰鬥機中敵彈47發,迫降於重慶兔兒坪」,〈空戰英烈和他的未婚妻〉,唐學鋒,《紅岩春秋》2018年第9期
  5. ^ 「重慶近代機場一覽表」,歐陽傑著,《中國近代機場建設史(1910-1949)》,航空工業出版社,2008,第514-518頁
  6. ^ 「有的河漫灘形成沖積平壩,如廣陽鎮回龍橋村的中渡口沙壩、沿江村灌口的沙礫壩、峽口鎮長沙壩和廣陽壩上壩嘴、兔兒坪等,以兔兒坪面積最大」,《重慶市南岸區志1990-2005》,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