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
金版,或稱爰金、印子金、楚金鈑、楚金版等,中國古代貨幣,春秋晚期到戰國末期的黃金稱量貨幣,鑄行於楚國。金版的形狀多為版形,亦有餅形,多帶有鈐刻文字。
金幣上帶有的文字有「郢爰」、「陳爰」、「專爰」、「䣓爰」、「鑪金」、「垂丘」、「」等印記,其中「郢」、「陳」、「專」等均為地名,「爰」或釋讀為「爯」,為古代一種重量單位或貨幣單位,說法不一。
金版在湖北、湖南、安徽、陝西、河南、山東和江蘇等省都有出土。出土的金版最多的是「郢爰」。已發現的整版「郢爰」印有戳記多在五十個左右,每件約重250至260克。爰金含金量非常高,一般在93%-97%之間,只有少量的會在85%左右。
名稱
楚國的金版早在東晉時已見著錄,《宋書·符瑞志》記載,東晉永和元年(345年),在舂穀城曾有出土。[1]這是楚印記金鈑最早的出土記載。[2]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異事》中記載:「壽州八公山側土中及溪澗之間,往往得小金餅,上有篆文『劉主』字,世傳『淮南王藥金』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謂之『印子金』是也。」[3]清嘉慶年間所纂的《鳳台縣誌》記述了當地出土「郢爰」金幣,仍稱其為「藥金」;清末方濬益據《爾雅·釋器》中「餅金謂之鈑」和《周禮·職金》中「旅於上帝則共其金鈑」的記載,考釋其形制為餅金、金鈑,並將其著作《綴遺齋彝器考釋》中所載的「郢爰」、「陳爰」定名為「郢金鈑」和「陳金鈑」;其後有「郢爰黃金幣」、「郢爰金餅」、「郢金」、「金餅」、「金版」、「爰金」、「楚金鈑」等稱法,安志敏在《金版與金餅》一文中稱楚國金幣為「金版」,而稱漢代麟趾金、馬蹄金為「金餅」。簡柱華在《印子金正名》一文中認為方濬益所稱的「金版」最為合適。[4]
黃金來源
楚興起於漢江流域的淅川一帶,楚人來源尚無定論。西周初年周成王時,熊繹被封為子爵,楚國成立。建國後,逐步吞併周邊的方國、部落成為雄踞漢江和江淮流域的強國。[5] 楚國盛產黃金,當時就有「黃金珠璣犀象出於楚」[註 1]的說法,《管子》中曾提到「楚有汝漢之金」,可知楚國境內的汝漢流域在當時已是盛產黃金之地;而根據徐中舒《試論岷山莊王與滇王莊蹻的關係》的觀點,四川麗水地區也是當時楚國黃金的重要產地[6]。通過各地出土金版分析,楚金幣並非純金,且含金量不一致,不具地域特點,而是與楚國其他金器一樣具有自然金的特點。[7]
錢文
楚國金版雖多鈐有文字,但並不是全部,也有無印金版,1979年安徽壽縣曾出土8件,整版重258.05-268.5克[8]:23。
金版上的很多錢文的釋讀還沒有定論。由於早期出土金版中整版的較少,曾有對整版金版上有幾個戳記的討論,但隨着整版金版的大量出土,戳記已被證明僅是一種標記,並無定數。
以下羅列《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一書、《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一書和黃錫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釋文校訂》一文中各錢文的幾種釋讀:
大系 1984[9] |
大辭典 1989[8] |
黃錫全 1993[10] |
簡介 | 釋讀 |
---|---|---|---|---|
戈 | 中 | - | 上海博物館收藏有一枚長1厘米、寬1厘米、重16克的不規則版狀黃金碎塊,面鈐刻有一殘存的「中」字 | |
郢爰 | 郢爯 | 郢稱 | 多呈不規則曲版狀或圓餅狀,背面多有刻文。1950年以來,在湖南、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浙江、陝西等省均有出土,是楚國金版中出土數量最多的一種。整版重225.4-275.7克 | 「郢」為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紀南城。 |
專鋝 | 專 <釒爯> |
專稱 | 呈不規則版狀碎塊。1903年,安徽壽縣曾有出土 |
|
陳爰 | 陳爯 | 陳稱 | 多呈不規則曲版狀或圓餅狀,背面、側面多有刻文。安徽、陝西、河南、山東等地都有出土 | 「陳」為古地名,在今河南淮陽,前438年入楚,前278年成為楚都 |
少鼎 | 河南曾有出土 |
| ||
暫不可釋 /䣓爰 |
䣓爯 | 䣓稱 | 1974年,河南曾出土一件 |
|
/鐔 /盧金 |
鑪 | 𪉟金 | 圓形印文 |
|
- | 垂丘 | - | 「垂丘」為古地名,春秋時屬衛國,戰國曾屬楚,在今山東曹縣北 | |
壽春 | - | - |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一書中錄有一塊鈐記為「壽春」的鉛版 |
鑄造年代
楚金版的鑄造年代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金版在安徽壽縣大量出土當與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國國都東遷到壽春並命名為「郢」有關,但由於「郢」是東周時期楚國國都的代稱,郢爰的鑄造並不是始於前241年。自楚昭王遷都至鄀時就稱其為「鄢郢」,今湖北江陵被《漢志》稱為「故楚郢都」,戰國楚頃襄王時楚都被秦攻破,楚王逃至位於今河南淮陽的陳城,也稱陳為「郢陳」,再到楚考烈王遷都壽春,還是稱「郢」。湖北江陵、河南扶溝等地郢爰的出土也證實了郢爰在遷都壽春之前便有鑄行。「陳爰」當為前275年遷都陳後鑄造,陳本來是一個小國,曾被楚多次滅國,在當時已是楚國城邑。「專鋝」的「專」也是地名,在魯國東部,該金版當為楚考烈王八年滅魯後所鑄。因此,金版的鑄行時間應始於不早於公元前三世紀過多的時間。多地曾出土西漢時期泥郢爰、陶郢爰,說明至西漢,金版仍有使用。
銀版、鉛版和金銀餅
除了金版,在已出土的同時期楚國文物中還發現了與金版相近的銀版、鉛版和金餅。銀版為戰國時期楚國白銀稱量貨幣,鄭家相《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中收錄有一枚傳說出土於安徽壽縣的郢爰銀版,呈長方曲版狀。金餅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黃金稱量貨幣,多為圓餅形,也有近似於方形的,有的表面還帶有刻文,發現的多已在入土之前就貝切成了碎塊。銀餅為戰國時期的產物,呈圓餅狀。
部分出土金版
時間 | 出土地點 | 正面錢文 | 塊數 | 戳記數目 | 尺寸重量 | 現存地 | 備註 |
---|---|---|---|---|---|---|---|
1958年下半年 | 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 | 郢爰 | [5] | ||||
1960年 | 河南信仰長台公社蘇樓大隊楚王城 | 郢爰 | 1.5 | 重25克,含金量90%以上,長22毫米,寬14毫米,厚4毫米 | [11] | ||
1972年 | 陝西省咸陽市窯店 | 陳爰 | 8 | 咸陽博物院 | |||
1974年 | 河南扶溝古城區 | 郢爰 | 128 | 最大的有2.5個戳記,重量在10.8-26.2克 | [12] | ||
1978年1月 | 河南省襄城縣王洛公社北宋大隊 | 郢爰 | 19 | 共發現金幣47件,共重4544.2克 | 河南博物院 | [13] | |
陳爰 | 4 | ||||||
?爰 | 1 | ||||||
垂丘 | 1 | ||||||
允 | 1 | ||||||
圓金餅 | 7 | ||||||
馬蹄金 麟趾金 |
14 | ||||||
1982年2月 |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南窯莊 | 郢爰 | 11 | 54 | 610g[14] | 南京博物院 | 所發現的11塊中最大的[15] |
點擊查看 | 10塊共2650g | 其他十塊[15] | |||||
1986年2月 |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 | 「郢爰」148塊、「盧金」5塊、「陳爰」2塊、無印金鈑18塊,還有部分零碎散金,共計184塊,總重量近20000克。[16] | 國家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 壽縣博物館 |
||||
1986年4月 | |||||||
待查 | |||||||
待查 | 待查 | 郢爰 | 1 | 重達17.8克 | 湖北經濟學院錢幣陳列館 | [17] | |
2007年11月 | 安徽蚌埠市懷遠縣龍亢鎮 | 郢爰 | 待查 | 重達267克 | [18] | ||
2009年6月 | 江蘇省南京市新街口羊皮巷 | 郢爰 | 1 | 長、寬大約都為1.5厘米,厚不到1厘米 | [19] |
圖集
註釋
- ^ 語出《戰國策·卷十六·楚三》:張子曰:「王無求晉國乎?」王曰:「黃金珠璣犀象出於楚,寡人無求於晉國。」
參考
- ^ 宋书·志第十九·符瑞下.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晉穆帝永和元年二月,舂穀民得金勝一枚,長五寸,狀如織勝。明年,桓溫平蜀。永和元年三月,廬江太守路永上言,於舂穀城北,見水岸邊有紫赤光,取得金狀如印,遣主簿李邁表送。
- ^ 張宏明. 論楚貝幣及鑄貝錢範的特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錢幣文論特輯(第二輯)》1993年
- ^ 梦溪笔谈 卷二十一 异事异疾附. 漢典古籍. [2015-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0).
壽州八公山側土中及溪澗之間,往往得小金餅,上有篆文「劉主」字,世傳「淮南王藥金」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謂之「印子金」是也。然止於一印,重者不過半兩而已,鮮有大者。余嘗於壽春漁人處得一餅,言得於淮水中,凡重七兩餘,面有二十餘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紋理分明。傳者以謂埿之所化,手痕正如握埿之跡。
- ^ 簡柱華. 印子金正名. 中國錢幣.1989年01期
- ^ 5.0 5.1 胡世平;楚爰金的誕生和消亡[J];安徽錢幣;2007年04期
- ^ 徐中舒.試論岷山莊王與滇王莊蹻的關係.《思想戰線》.1977年04期
- ^ 黃維.楚國黃金貨幣的成色與成分[J].中國錢幣,2011,(3):16-21.
- ^ 8.0 8.1 《中國錢幣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 朱活主編 , 編. 中国钱币大辞典: 先秦篇. 中華書局. 1995. ISBN 9787101012415.
- ^ 馬飛海 主編; 馬承源 審校.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1:先秦货币.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ISBN 9787208090361.
- ^ 黃錫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釋文校訂. 《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輯,1993年
- ^ 歐潭生、黃澤運:《信陽發現一塊楚國金幣》,《中原文物》1981年3期
- ^ 河南省博物館、扶溝縣文化館:《河南扶溝古城村出土的楚金銀幣》,《文物》1980年10期
- ^ 朱活:《古幣三談》,《中國錢幣》創刊號
- ^ 一钁头挖出“金娃娃”.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7).
- ^ 15.0 15.1 盱眙概况→盱眙年鉴→2003年→文化→文博工作. 盱眙官網.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7).
- ^ 寿县博物馆楚金币藏量全国居首. [201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5).
- ^ 湖北经济学院钱币陈列馆:感受“钱”的沧桑巨变. 荊楚網.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 ^ 农民献“宝”受奖励. 江淮晨報.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 ^ 南京昨挖出一枚黄澄澄的战国金币. 現代快報. [2013-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