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縣

中华民国县份

鎮江縣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舊縣名,江蘇省省會

中華民國時期,鎮江縣為江蘇省省會
1946年亞光輿地學社出版的江蘇分縣詳圖

歷史

前身為丹徒縣,屬江蘇省。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江寧縣析出南京市,是為中華民國首都。次年(1928年)7月17日,江蘇省政府第九十次例會議決,以鎮江為江蘇省省會,呈報國民政府批准,丹徒縣改名鎮江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4日,江蘇省政府由南京遷往鎮江。18日起,全部在鎮江辦公[1]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鄰近的崑山縣吳縣(今蘇州)相繼淪陷於日軍之手。11月27日、28日,日軍轟炸鎮江。12月8日,日軍佔領鎮江縣城。日軍在鎮江奸淫擄掠,受難民眾不計其數。由戰亂、逃亡,鎮江城區人口從戰前的20萬人銳減至2萬餘人[2]:91—92

1937年12月,日軍駐軍鎮江宣撫班日語宣撫官開始組織地方維持會。1938年1月10日,成立鎮江自治委員會。柳衍齋任委員長、郭志誠任副委員長,另有顧問三人。設總務、行政、司法、教育、財政等機構。5月,柳衍辭職。郭志誠繼任。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1938年3月成立後,其治下的各地自治會陸續改稱縣公署。8月1日,鎮江自治會改為丹徒縣公署[2]:92—93。鎮江縣由此復名丹徒縣[1]。日軍駐軍鎮江宣撫班班長加藤幸藏保薦郭志誠為縣知事。郭任職至汪偽政權清鄉[2]:93。民國三十年(1941年),汪偽政權再改名為鎮江縣[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21日,江蘇省政府任命的縣長丁松林抵達鎮江。24日,接收偽縣政府。10月15日,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江蘇省政府遷回鎮江[1]。1948年,中華民國內政部編輯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中,鎮江縣轄區面積為1046.50平方公里,人口為521718人[3]:13。1948年10月時,鎮江縣分為七個,第一區即城區,直轄13個鎮、3個鄉。鄉區設有6個區,下轄9鎮、28鄉[4]

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近逼長江北岸。2月5日,江蘇省政府移駐蘇州城。4月20日,渡江戰役開始。22日,守衛鎮江江防的國軍第四軍奉命撤退。鎮江縣的黨政機關逃散[1]。23日,解放軍進入鎮江縣城。隨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鎮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袁仲賢任主任,接管鎮江縣。市鎮分設,分別是鎮江市和丹徒縣[5]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镇江市志》大事记》中华民国. 鎮江市史志辦公室網站. [2019-09-06]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劉潔. 抗戰初期華東淪陷區親日群體研究-以「大民會鎮江聯合支部」為中心的探討.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台灣: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7, (98期): 89—114. ISSN 0453-2899 (繁體中文). 
  3. ^ 中華民國內政部(編). 1.江蘇省. 《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 中國·上海市: 商務印書館. 1947 [2023-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繁體中文). 
  4. ^ 镇江市志》第一卷 建置 区划》第二章 区划》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鎮江市史志辦公室網站. [2019-09-06] (簡體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5. ^ 镇江市志》大事记》镇江解放后. 鎮江市史志辦公室網站. [2019-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