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萃(?—?),字季超[1],號允升赫舍里氏[1]滿洲鑲藍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工部尚書吉綸之孫

光緒三年,登進士,光緒三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六年四月,散館後,著以部屬用[3],後任詹事府少詹事[4]。光緒十八年,任太僕寺卿[5]。光緒十九年,任山東鄉試正考官[4]。光緒二十年,任內閣學士[6]、順天鄉試副考官[6]。光緒二十年,任吏部右侍郎[7]。光緒二十二年,任倉場侍郎[8]

光緒二十六年,義和拳在北京縱火後,慈禧詔大臣庭議,許景澄袁昶、張亨嘉主張不可用義和拳,長萃說:「此義民也,臣自通州來,通州無義民,不保矣。」載漪載濂支持長萃的說法。次日庭議,慈禧決定稱義和拳爲義民,發內帑銀十萬兩。[9][10]

參考文獻

  1. ^ 1.0 1.1 清代職官年表 ,4冊 ,3183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十一):光緒三年。丁丑。五月。……引見新科進士。得旨。王仁堪、余聯沅、朱賡揚、業經授職外孫宗錫、孫宗谷、程夔、唐景崶、洪思亮、張鼎華、楊佩璋、楊晨、周克寬、盛昱、吳郁生、張嘉祿、潘遹、支恆榮、於鍾霖、李兆勖、戴兆春、呂鳳岐、江澍畇、徐道焜、謝希銓、吳祖椿、楊文瑩、張楨、濮子潼、周鑾詒、許澤新、周齡、錫珍、何福堃、林壬、樊增祥、胡孚宸、吳大衡、張泳、國炳、謝若潮、朱益浚、胡湘林、劉永亨、孔祥霖、馬毓鋆、梁枚、霍為楙、黃中理、嚴家讓、張仲炘、潘彬、長萃、趙世曾、治麟、何榮階、孔憲曾、管辰熙、武吉祥、林翰清、余德秀、熊祖詒、陳炳奎、崔舜球、張東瀛、朱顯廷、王驤、王引昌、徐銘勛、盧俊章、徐堉、劉秉哲、吳日升、翁斌孫、錫元、廖正華、楊鳳翔、羅瑞圖、蔣式芬、王恩溎、任煥奎、朱錫蕃、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光緒六年庚辰。夏四月戊戌朔。……引見丁丑散館人員。得旨。見次散館之修撰王仁堪、業經授職。……潘遹、張泳、徐堉、長萃、王綽、朱顯廷、徐道焜、王引昌、王驤、林翰清、俱著以部屬用。
  4. ^ 4.0 4.1 清代職官年表 ,2冊 ,1327
  5. ^ 清代職官年表 ,2冊 ,1327-1328
  6. ^ 6.0 6.1 清代職官年表 ,2冊 ,1104
  7. ^ 清代職官年表 ,1冊 ,520-522
  8. ^ 清代職官年表 ,1冊 ,522-526
  9. ^ 李希聖庚子國變記
  10. ^ 羅惇曧庚子國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