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淡(?—504年?,或作陶澹[1]),字處靜鄱陽[2],篤信道教[3]。祖父是晉朝太尉陶侃,父親是陶夏,陶潛(陶淵明)是他的堂侄。

生平

陶淡年幼喪父,但家庭富有。喜好道家的導引養生術,追求長生仙道。十五六歲時即服食絕谷,好讀《易經》,善於占卜 。在長沙臨湘山中養白鹿白鶴相伴,結廬居住。後來州縣要推舉他為秀才,他就隱居於羅縣埤山專心修養[4],埤山或為今天長沙汨羅交界處的隱居山[1](或稱隱珠山,影珠山),或為玉池山[5]白鶴洞[1]

身後

南北朝天監三年(504年)陶淡與侄子陶烜[2][6](字太仁,又作陶煊 [7] 或陶垣 [8] )同時屍解,肉軀不朽。當地百姓立祠祭祀,民間俗稱「陶公廟」,千年以來香火旺盛。[6]

祈雨與保護危城靈驗,咸豐二年(1852年)清朝廷封陶淡為孚佑真人,陶烜為福佑真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加封「昭顯」「靈應」、陶淡為「孚佑昭顯陶真人」,陶烜為「福佑靈應陶真人」[9],並將陶公廟祭祀列入了禮部的春秋祭祀名單[10]

引用

  1. ^ 1.0 1.1 1.2 郭嵩燾. 《湘阴县图志》. 
  2. ^ 2.0 2.1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二百二十三. : 40. 
  3. ^ 張松輝. 《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60. 
  4. ^ 《晋史·隐逸传》. 
  5. ^ 汨羅市志編纂委員會 (編). 汨罗市志 1978-2008.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6-09. ISBN 9787514420968 (中文(中國大陸)). 
  6. ^ 6.0 6.1 陶公庙与陶淡、陶烜二真人. [2018-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2). 
  7. ^ 浏水河畔的道家风,陶渊明的叔叔在这“羽化升仙”. [2018-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8. ^ 道教信仰 > 神仙 > 陶元. [2018-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9. ^ 子部-道家类 (PDF). [2018-06-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1-02). 
  10. ^ 长沙陶公庙会. [2018-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8). 

延伸閱讀

[]

 晉書·卷094》,出自房玄齡晉書
 書陶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