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家鎮戰鬥

雍家鎮戰鬥安徽省和縣雍家鎮[1](今稱雍鎮[1],屬蕪湖市[2])的一場戰役,為中國共產黨軍和由國軍轉為偽軍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重新加入國軍軍隊之間的一場衝突。此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立即發生的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場戰役,以共軍取勝告終。

雍家鎮戰鬥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日期1945年8月16日 - 19日
地點
安徽省和縣雍家鎮[1]
結果 中國共產黨獲勝
參戰方
中華民國 PLA中國紅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不詳 PLA 新四軍第7師代師長譚希林[1]
兵力
2,300 8,000+
傷亡與損失
2,300 微小

前序

和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國共兩黨之間的衝突類似,此次衝突也源於蔣介石已認識到他的國民黨政權沒有足夠的軍隊或足夠的運輸資本以將自己的軍隊部署到中國的日佔區。他不想讓已經佔有了中國大多鄉村的共產黨通過接受日軍投降進一步拓展領地,控制日佔區,於是命日軍和偽軍不向共產黨投降,維持自身戰力,在日佔區「維持秩序」,必要時對抗共產黨,直到國軍最終到達並完成部署。結果,大多數偽政府成員和偽軍重新加入國軍。

但這些由前國軍轉為偽軍的軍隊大多並非蔣介石嫡系,而是主要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僅僅名義上受蔣介石統治,只在名義上為國民黨,多保持自身獨立或半獨立狀態的軍閥的軍隊組成。這些軍閥只在乎維持自身力量,當日本侵略者許諾讓他們維持權力以換取他們的合作時,他們便叛投了日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軍閥也為了同樣的原因回歸國民黨。蔣介石顯然難以立即在這些軍閥投降自己重歸國民黨之際消滅他們,這樣將得罪國軍內其他派系,而這些偽軍軍閥仍能通過在蔣介石部署自己的軍隊完成接管前控制治下的方式幫助國民黨爭取更多領地。蔣介石的目的是同時解決困擾中國已久的軍閥問題和消滅共產黨兩件事,但這在內戰末期被證明是不可能的。

國民黨戰略

與自身的戰略相應,蔣介石及其手下希望這些復歸國軍的前偽軍能擊退共軍且屯駐得夠久以讓他能部署自己的軍隊。即使共軍在這些衝突中得勝,因軍閥被共軍擊敗削弱,軍閥問題很大程度上得到削弱,共軍也將因戰鬥被削弱,蔣介石自己的軍隊則更易掌控局勢,結局仍然對蔣介石及其政權有利。

而前偽軍軍閥和軍隊急於自我證明,也無條件服從蔣介石的命令。他們都知道因自己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和日軍合作,已被包括拒絕降敵並戰鬥直至勝利的國軍在內的國人痛恨,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他們當然將被解除武裝遣散,軍閥們的勢力將被削弱乃至最終消滅。蔣介石的命令對他們而言是救星,這樣他們便能以對被蔣介石及其政府定為叛軍的共軍作戰的方式合法化自身並維持勢力。

共產黨戰略

因共軍的派系分化不如國軍巨大,共軍的戰略簡單得多。在國軍撤退後,共軍成為本地對抗日本侵略者和偽政權的唯一力量,已贏得大量民間支持,在鄉村成功建立共軍基地,帶給民眾比日佔區好得多的生活後,民眾同意共軍更有資格代表中國接受本地入侵者的投降和接管日佔區。

參戰人員

國民黨

  • 偽軍第4師兩個營
  • 縣自衛團1個營
  • 偽警衛第2師1個團又1個營

共產黨

  • 新四軍第7師[1]
  • 第19旅第55、第56團
  • 皖江軍區和含支隊

戰役

1945年8月16日,在偽軍第4師兩個營及其日軍盟友拒絕投降後,共產黨決定奪取安徽和縣的雍家鎮。雍家鎮位於蕪湖對江口岸裕溪口西南6公里處[1],是日偽軍重要據點。新四軍第19旅第55、第56團在新四軍第7師配合下在拂曉發起進攻,激戰至黃昏後攻克。日偽軍被擊斃、擊傷、俘虜900餘人,共軍繳獲60炮1門、輕重機槍3挺、長短槍100餘支。

幾天後,19日,第19旅在皖江軍區和含支隊配合下攻打雍家鎮西面由偽警衛第2師1個團又1個營守把的含山縣運漕鎮,打敗守軍和偽軍1個營的增援,攻陷之,全殲守敵1,300餘人,擊斃日軍21人,俘日軍21人、偽軍98人,繳獲炮3門、重機槍6梃、輕機槍20餘挺、步馬槍700餘支。

結果

和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國共兩黨之間的衝突類似,這次衝突表明了蔣介石試圖同時解決軍閥和共產黨問題的嘗試是不可能的任務。儘管軍閥的勢力因軍隊被共軍擊潰而被削弱,但與日軍聯合的政治餘波抵消了國軍獲取的一切正面收益。

另見

註釋

  1. ^ 1.0 1.1 1.2 1.3 1.4 1.5 記者:張發平、陶理清. 打响东进第一枪 漂亮完成最后一战 探访新四军在皖江东进抗日中首战和最后一战革命遗址. 市場星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台. 2011-06-07 [2016-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1) (簡體中文). 
  2. ^ 雍家鎮今稱雍鎮或雍鎮社區,2011年已隨沈巷鎮劃入蕪湖市鳩江區

參考

  • 朱宗震、汪朝光《解放戰爭史話》,第一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49-207-2 (集裝本)
  • 張平《解放戰爭史話》,第一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7年,ISBN 7-5006-0081-X (平裝本)
  • 解力夫《解放戰爭實錄:兩種命運的決戰》,第一版,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ISBN 7-202-00733-9 (集裝本)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解放戰爭》,第一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7年,ISBN 7-212-00007-8
  • 李作民《雄師鐵馬:解放戰爭紀實》,第一版,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ISBN 7-80199-029-3
  • 王幸生、張敬山《中國解放戰爭》,第一版,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年,ISBN 7-5033-1351-X (集裝本)
  • 黃友嵐《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第一版,北京檔案出版社,1992年,ISBN 7-80019-338-1
  • 劉武生《從延安到北京:解放戰爭重大戰役軍事文獻和研究文章專題選集》,第一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ISBN 7-5073-0074-9
  • 唐義路、畢建忠《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第一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 1997年,ISBN 7-80021-719-1 (第一卷)、7800219615 (第二卷)、7800219631 (第三卷)、7801370937 (第四卷)和7801370953 (第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