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嚴寺 (淅川縣)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的佛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香嚴寺,又名「長壽寺」、「香嚴長壽寺」、「顯通禪寺」,位於中國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倉房鎮西北部的白崖山群中,東臨龍山,西接虎山,北依後嶺,南拱面山,整個地形若蓮花狀,香嚴寺恰居中間。香嚴寺始建於唐代宗時期,本是南陽慧忠的道場,後在此建長壽寺。唐宣宗在登基前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曾在寺內避難,剃度為彌。[注 1][1][2]唐代宗頒旨護之日起,香嚴寺便與登封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寺。唐代之後,香嚴寺曾兩度復興。第一次在明永樂年間,皇帝恩准重建淅川香嚴寺,規模宏大,田產萬頃,唐代「萬頃香嚴寺」美名失而復得,號稱「十方長壽大香嚴禪寺」。這時的香嚴寺,有寺僧500餘人,「為中州諸山之冠」。清康熙乾隆年間,香嚴寺再度中興,康熙59年(1720年)春天,香嚴寺第58代住持顓愚謐以「香嚴再興」為已任,開始九年重建,上下寺大規模重修。[3]

香嚴寺
香嚴寺正門
基本資訊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位置河南省淅川縣倉房鎮
座標32°46′52″N 111°26′04″E / 32.78111°N 111.43444°E / 32.78111; 111.43444
宗教佛教
宗派臨濟正宗
山號白崖山
開山時間714年
地圖
香嚴寺 (淅川縣)在中國的位置
香嚴寺 (淅川縣)
香嚴寺在中國的位置
地圖

香嚴寺因慧忠的強大影響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歷代高僧輩出。在香嚴寺歷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臨濟正宗高僧擔當,自1657年延續到1851年,近兩百年時間,香嚴寺成為臨濟正宗的重要道場。[4]1986年,香嚴寺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2月,香嚴寺景區晉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歷史

 
香嚴寺壁畫

根據《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和《香嚴禪寺中興碑》記載:香嚴寺是大唐南陽慧忠國師的道場。慧忠圓寂後按其遺願從長安送回黨子谷白崖山清風嶺建塔歸葬,唐代宗當時賜贈甚厚,遣使者送慧忠,慧忠入塔時,高官送葬,人流如潮,香煙嫋嫋,經月不散,人們遂取佛家經典中常見的「香光莊嚴」之義,將原名「長壽寺」改為「香嚴寺」。[5]

歷史上,香嚴寺分為上寺和下寺兩部分。上寺在白崖山叢中,下寺在山麓丹水旁,相距約15公里。下寺於20世紀60年代末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蓄水而淹沒於丹江口水庫之中,高達十幾層的兩座唐代琉璃塔在水庫淹沒時被全部炸毀,目前僅存上寺,上寺面南背北,依山而建,東鄰水面壯闊的丹江口水域。雖遭歷代戰亂寺院毀壞嚴重,然因處於深山之中故仍保存下百餘寺舍、石塔碑林、石牌坊、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接客亭、法堂、藏經樓等古建築及道家、佛家古壁畫若干。[6]現存建築141間,木雕480餘幅,磚雕480幅,石雕520幢,內壁畫共計780平方米,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

古代史

栽松種柏興唐日,
解板乘舟破宋時。
可惜香嚴千載樹,
等閑零落歲寒枝。
金人時,伐香嚴寺木造舟,木中有紋理成詩[7]

開元二年(714年)一位俗名為冉虎茵、法名為釋慧忠的諸暨(今浙江紹興)僧人,雲遊至白崖山黨子谷(今香嚴寺所在地),在此結廬為庵,開闢道場潛修四十餘年。

天寶十四年(755年)唐玄宗在慧忠的「戒行精專,佛法造詣高超,堪稱一代大師」奏請之下,下詔書將慧忠接到長安龍興寺;安史之亂暴發後,慧忠又回到這裏。

上元二年(761年)正月十六,內給事孫朝進帶着唐肅宗的詔書,到白崖山將慧忠再次迎進長安。

大曆二年(767年)唐代宗恩準慧忠在他原修煉道場白崖山黨子谷建寺,大曆八年(773年)敕賜「長壽寺」(香嚴寺前身),奉該寺為國家設置,賜給大量長生田,御賜佛經一套及「永鎮山川」匾額,敕賜長壽寺度無名僧49人。

大曆十年(775年)慧忠在長安圓寂,在白崖山清風嶺建無縫寶塔歸葬,入塔時「異香百里,經月不散而名香嚴寺」,因此到明代前期俗稱「香嚴長壽寺」。

 
曾避難於香嚴寺的唐宣宗

開成五年(840年)光王李忱為免遭穎王李炎(唐武宗)的殺害,潛至香嚴寺剃度為彌。

會昌二年(842年)和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派人兩次圍攻香嚴寺。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駕崩,大臣奉(太)皇太后懿旨到香嚴寺迎李忱回長安登位,稱唐宣宗。

大中元年(847年)宣宗於香嚴寺整建望月亭,後人改為宣宗殿。

永樂元年(1403年) 住持仁山毅禪師帶領僧眾修復香嚴寺。先在下寺修建門堂屋宇,而後動工修建上寺,但沒有修到一半禪師便圓寂。

永樂十一年(1413年) 明成祖批准在修建武當「太和山宮觀」的同時,為太虛禪師修建香嚴寺。九年後,寺院建成;寺內的匾額由駙馬都尉沐昕題寫。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明憲宗賜香嚴寺新名「顯通禪寺」,同時賜如意為香嚴寺住持。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夏末暴雨泛濫,丹江淅水同時暴漲,將下寺山門、鼓樓、殿堂、屋宇淹沒,四大天王、韋馱及十八羅漢佛像也隨之消失。

崇禎十七年(1644年)12月李自成張獻忠率軍經淅川李官橋鎮,意圖圍攻襄陽。軍隊駐紮在順陽川,香嚴寺僧侶見勢而逃,上寺禪院被義軍燒毀。

康熙三年(1664年) 宕山遠禪師率眾僧在上寺建大雄寶殿三楹、釋伽牟尼像一尊(高三丈三尺)、韋馱神像一尊(一丈六尺),為木刻金飾。

近代史

豫州名勝在淅川,
淅川風光首香嚴。
唐朝十王九不回,
不愛王位愛此山。
淅川民謠
 

民國十七年(1928年)鑑於多數寺廟改建學堂的事實,香嚴寺方丈潤齋串聯鎮平菩提寺方丈釋玉普、南陽玄廟觀道長張宗璇,一同向國民政府請願,香嚴寺得以保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軍入侵,香嚴寺上下禪院部分建築被日軍破壞。

1947年夏,香嚴寺在釋湛潔倡導下成立「河南太虛佛學院」以「培養僧才,中興佛教」為宗旨。後因第二次國共內戰而停辦。

1951年5月淅川縣人民政府逮捕了香嚴寺方丈釋富祥和釋慧宿、釋恩波、釋能富、釋妙諦等僧侶,香嚴寺佛事活動停止。

1958年香嚴寺上下兩禪院的大部分碑刻被搬走,用於水利建設。古鐘被砸毀,鍾、鼓樓被扒掉,大量古樹被伐用作煉鐵材料。

1959年至1965年因為興建丹江口水庫,淹沒區的淅川縣第二初級中學、倉房小學、宋灣高中分校及倉房高中,先後遷入上寺。韋馱殿與過廳之間新建—座教學樓。

1966年中國共產黨發動的文化大革命致使香嚴寺內外的大部分古塔、碑刻、佛像及古建築慘遭破壞,大雄寶殿內的壁畫被石灰漿塗蓋,鐘樓以及百餘通石塔,被拆除。

倚錫靜眠松下石,
煮茶閒詣花問泉。
利名識盡情猶熱,
終羨吾師絕世緣。
范仲淹·《寄香嚴海仙上人 》

1969年丹江口水庫蓄水,為使航運通暢,下寺琉璃塔和漢白玉塔被炸。所有古建築被拆,古樹被砍。

1983年4月 香嚴寺移交給淅川縣博物館,倉房公社中學從寺內搬走。

1987年5月 香嚴寺院內過廳前的教學樓被拆除。

1993年中國國家文物局撥款15萬元人民幣對香嚴寺進行修復。

1996年8月韓國中央日報社寫真部張忠鍾次長一行4人,到香嚴寺考察慧忠國師及元末明初千峰禪師情況,尋找臨濟正宗之根。[4]

2000年9月,日本臨濟宗國泰寺一行19人到香嚴寺尋根朝拜,團長澤大道說:「香嚴寺在日本佛教界臨濟宗中影響很大,我們崇敬慧忠國師」。[4]同年在淅川縣政府的主導下,香嚴寺旅遊經營權交給北京一家公司開發,2002年初,由於北京這家公司的玩忽職守,一場大火將香嚴寺的大門燒的面目全非,同年位於香嚴寺宣宗殿東進在清代所提的名為「指月處」的匾額隨着北京這家公司的撤走而失蹤,疑似被這家北京公司盜走。[8]

2003年,淅川縣政府將香嚴寺承包給鄭州一家公司經營,該公司只收門票,從不修繕寺廟。自2003年至2006年,短短數年間宋代桂花樹枯死,十王殿全部倒塌,大雄寶殿由於沒有及時修繕已是千瘡百孔,殿內被國家確認為國寶的壁畫也由於雨水的沖刷而斑駁不堪。[8]

主要建築

倉房香嚴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河南省淅川縣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646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上寺寺院坐北面南,中軸線自南到北的建築依次為石牌坊、山門、韋馱殿、過廳、大雄寶殿、凝月軒(望月亭)、法堂、藏經樓等。建築特點是,根據地熱由下而上逐級排列,與兩廂配套建築一起形成八級五院。康熙年間,房屋有437間,院牆700餘丈。[6]

  • 山門,是一個四柱嵌匾的石牌坊,上面有「勅賜顯通禪寺」6個大字,山門是因北京一家公司管理不善被大火燒掉後,新修的山門。山門旁兩側分別蹲立着圓雕石獅
  • 韋馱殿,屬於硬山式的建築風格,它的前檐,欄額、雀替分別雕刻着「雅童採蓮」、「二鹿同春」、「鳳凰戲牡丹」等四十餘幅圖案。走廊有12根大柱。
  • 凝月軒,在韋馱殿的後面,是一座小建築,乃達官貴人入大雄寶殿前的休憩之地。
  • 大雄寶殿,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乾隆年間重修。東西長29米,南北寬22.5米,屬於硬山式建築風格,四周走廊有26根大柱,殿內有8根「通天柱」,大雄寶殿內繪有神佛壁畫《朝元圖》,均是明代作品,總面積403平方米。東、西二牆有大小相同,長16.16米、高9.2米的彩色壁畫。
  • 藏經樓,位於寺院的最後排,裏面供奉有千手千眼大佛。藏經樓的西北角,有一樓中小閣,有黃幔圍着,是傳說中的靈氣寶地,人們稱之「消災寶地」。這塊方地不管怎樣挖,都會自動昇平。藏經樓東西兩側,各有一間內屋。
  • 宣宗皇帝殿,又名望月亭,相傳當年宣宗在香嚴寺出家時,每晚望月長嘆,祈求上蒼保佑眾生。登基後在此建亭。望月亭東約6米,有一通清雍正時所立的重修宣宗皇帝殿碑,該碑通高3米多,碑首浮雕二龍戲珠,中間篆刻「香嚴不朽」四個字。[1]

古樹名木

 
香嚴寺古樹

香嚴寺現有各類古樹268株,包括柏樹、皂角、松樹、紫薇紫檀桂花銀杏樺櫟等102個品種。屬於唐、宋、元、明、清年代的分別有36株、48株、44株、78株、62株。其中有一些有趣的樹名:

  • 美女抱將軍樹:在香嚴寺東北角竹林中,有兩棵樹融為一體的樹。主幹樺櫟樹高大筆直,樹幹直衝雲霄,像一名將軍,另一棵樹在熱帶地區有「南方小美女」的美稱,此樹緊緊地纏繞着大樹,樹皮外有一層層像人的頭髮一樣的小毛根,扎在樹皮里吸收着主幹大樹「將軍」的營養,緊緊擁抱,同生同長。因此,人們把這兩棵樹稱為美女抱將軍。
  • 千年夫妻樹:香嚴寺有兩棵1300多年歷史的銀杏樹,一棵在山門外,一棵在韋馱殿前,兩樹相距40米,兩樹樹根在地下相連,枝葉在空中相連,好像一對千年恩愛的夫樹。
  • 痒痒樹:該樹是一顆300年歷史的紫薇樹,樹杆神經敏感似含羞草,觸摸樹枝便會顫抖。

主要景觀

  • 雙石洞,距寺院1000米之遙的絕壁之上有兩個形狀相似的石洞,洞內有精細的雕像。雙石洞由香嚴寺僧卑雲愚叟創於宣和元年(1119年),宣和年間的僧人如壁和如琳師兄二人在曾此洞修禪。
  • 水濂洞,雙石洞下的羊洞山山腰處有一山泉呈數道飛流而下流過一處石崖,使石崖形成了精巧細膩的鐘乳石,人稱此處為水濂洞。
  • 孫臏看桃園,從水簾洞到青龍山,山腰處有一洞,叫孫臏洞。洞外有一個數百平方米的桃園,傳說就是當年孫臏看的「蟠桃園」,每到春天,百棵桃樹爭相開花,人稱此景為孫臏看桃園。


註釋

  1. ^ 1986年香嚴寺出土的《重修唐宣宗殿碑記》的碑文記載了唐宣宗李忱在香嚴寺避難之事,其上碑文為:自鷲嶺分燈,而西天東土凡列為伽籃護法者一十八者。洎後漢雲長關公沒後為玉泉山伽籃,由是,天下精藍皆以關夫子為護法,惟香嚴寺則以唐宣宗代之。此何以稱焉?緣宣宗為光王時武宗忌之。拘於後苑。將見殺。中官仇士良料武宗之將絕其後嗣。知李氏之子孫舍光王則無可為後代之中興主也。遂詐稱光王墜馬死,因脫身逃去,至香嚴寺智閒禪師會下披剃作沙彌。其機緣語句,俱載行錄…….未幾,□武宗崩後胤無人,唐室之天下搖搖而靡定矣。由是,太后勒令中外大臣至香嚴迎光王歸,繼帝位……皇清雍正十三年歲次乙卯仲秋前五日

參考資料

  1. ^ 1.0 1.1 “痴皇子”香严寺为僧. 大河報. 2011年1月13日 [2011年4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6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香严寺——唐宣宗的七年避难之地. 南陽網. 2007-06-25. [失效連結]
  3. ^ 香严寺:历史上国师与明君共舞之舞台. 大河網-大河報. 2011年1月19日 [2011年5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4.0 4.1 4.2 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商都網. 201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一僧一帝香嚴寺”系列“國師”創建千年古寺. 華夏經緯網. 2011-01-10 [2011-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6.0 6.1 淅川香严寺简介. 南陽旅遊網. 2009年3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7月30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池北偶談. 開放文學. [2011-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8.0 8.1 香严寺被企业承包之后--谁来救救寺院. 東方今報. 2007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emplate:南陽市旅遊資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