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滕·施密特
馬爾滕·施密特(荷蘭語:Maarten Schmidt,1929年12月28日—2022年9月17日)[1],荷蘭天文學家,第一個意識到無線電源3C 273的光譜中無法證認的寬發射線,其實是高紅移後的氫的巴爾末線和電離氧的譜線,從而成為「類星體」這一天體種類公認的發現者。
馬爾滕·施密特 Maarten Schmidt | |
---|---|
出生 | 荷蘭格羅寧根 | 1929年12月28日
逝世 | 2022年9月17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雷斯諾 | (92歲)
國籍 | 荷蘭 |
母校 | 萊頓天文台 |
知名於 | 類星體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天文學 |
機構 | 加州理工學院 |
博士導師 | 揚·奧爾特 |
經歷
馬爾滕·施密特生於荷蘭格羅寧根[2]。施密特師從揚·奧爾特,並於1956年在萊頓天文台獲得博士學位。
1959年他遷往美國並進入加州理工學院任職。一開始他的研究是關於星系動力學和質量分佈的理論。在這個時期要注意的是,他提出了涉及在星際雲氣中恆星形成率和星際物質密度相關的施密特定律[3][4]。接着他開始研究無線電波源的光譜。1963年他使用帕洛馬山天文台著名的200英寸的反射望遠鏡確定一個可見光下的天體就是電波源3C 273並研究其光譜。當這個外表像恆星的物體看起來距離地球相對較近,但 3C 273 的光譜卻出現高達 0.158 的紅移,代表這個物體距離銀河系極遠,而且光度極高。施密特因此將 3C 273 稱為「類星體」("Quasi-Stellar Object" 或 "Quasar"),之後並發現了數千個類星體。
榮譽
獲獎
- 1964年美國天文學會海倫·B·華納天文學獎
- 1966年3月11日時代雜誌封面[5]
- 1978年亨利·諾利斯·羅素講座
- 1980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
- 1980年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6]
- 1991年詹姆斯·克雷格·沃森獎
- 1992年布魯斯獎
- 2008年科維理獎天文物理學獎
-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院士[7]
命名事物
參考資料
- ^ Entdecker der Quasare: Maarten Schmidt im Alter von 92 Jahren verstorben. Der Spiegel. 2022-09-20 [2022-09-20]. ISSN 2195-13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3) (德語).
- ^ The Rumford Priz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January 1969, 22 (3): 8–9 [2009-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6).
- ^ Schmidt, Maarten. The Rate of Star Format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59, 129: 243. Bibcode:1959ApJ...129..243S. doi:10.1086/146614.
- ^ Kennicutt, Robert C. The global Schmidt law in star-forming galax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8, 498 (2): 541. Bibcode:1998ApJ...498..541K. arXiv:astro-ph/9712213 . doi:10.1086/305588.
- ^ Maarten Schmidt. Time. Mar 11, 1966 [2011-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7).
- ^ M. Schmidt.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3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 ^ Gruppe 2: Fysikkfag (herunder astronomi, fysikk og geofysikk). Norweg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Letters. [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挪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