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駿
馬忠駿(1870年5月28日—1957年6月1日)原名馬德揚,字藎卿、無悶,又稱遁園、遁庵,今遼寧海城接官堡人,祖籍山東蓬萊縣,清朝及中華民國官員、社會活動家。[1]
生平
早年馬忠駿曾到盛京考秀才,但未中。此後,他在盛京將軍衙門充額外效力書記,因文筆受盛京將軍增祺賞識,升為文案委員。不久,他被保充寧遠鹽厘局局長。中東鐵路修築後,馬忠駿任交涉局委員。1900年,俄國出兵入侵中國東北。盛京將軍增祺派馬忠駿同俄軍進行和談。馬忠駿來到俄軍佔領的旅順,同俄軍駐旅順要塞司令、海軍中將阿列克塞耶夫進行交涉,最終達成俄軍停止進攻、中方維持地方秩序的協議。[2]
1902年,馬忠駿奉命收編遼河地區的土匪馮德麟等人,因辦差有功,被盛京將軍增祺奏保「以府仍分省補用」。1907年,他「因辦理交涉措置裕如,以道員留奉天補用」。1911年,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任命他為吉林屯墾局局長。後改任吉林官運局(次年即1912年改為吉林榷運局)局長。[2]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4年,他到黑龍江省,任鎮安右將軍督理黑龍江軍務兼巡按使朱慶瀾的顧問官。1914年9月23日,他任駐哈爾濱的黑龍江省鐵路交涉總局總辦。1921年2月5日,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成立,他任該局副局長。後來他任該局局長。任內他修築了哈爾濱通道大街(即今中山路),大街兩旁栽種榆樹。他的妻子還創辦了哈爾濱第一女子中學。他還曾援助過一些革命者,如市政管理局教育科長高崇民,以及曾經來到哈爾濱的周恩來。[2]
1925年9月2日,他辭去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局長職務,寓居哈爾濱市郊的遁園(俗稱「馬家花園」)。[2]遁園是他的私家園林,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曾經被人評為「哈爾濱八景」之一(這「哈爾濱八景」分別為中央大街、哈爾濱火車站、霽虹橋、鐵路局辦公樓、江上俱樂部、聖·尼古拉教堂、許公碑、遁園)。[1]
九一八事變後,他拒不出任滿洲國職務。滿洲國黑龍江省省長程志遠曾任命他為黑龍江省公署參議,被他拒絕。他還曾經捐款援助抗日的馬占山、馮占海等東北軍。為此,他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後由張煥相、熙洽保釋,交大筆保釋金後出獄。他還當面回絕了土肥原賢二的拉攏。他不讓女兒馬淑芳和滿洲國大臣韓雲階結婚,不讓兒子馬維圃到日本憲兵隊工作,讓長子馬維邦、次子馬維方和孫子馬佩璉等人在克山務農。[2]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和中國共產黨相互聯繫。中共將領李兆麟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後,他很悲痛,為李兆麟治喪、送葬。土地改革運動中,馬忠駿因為自己的舊官僚身份以及所擁有的大量土地而感到擔憂。中共哈爾濱市委徵得中共中央東北局李富春、陳雲的同意後,決定把馬忠駿的成分定為「實業家」加以保護。哈爾濱市市長劉成棟還為馬忠駿的遁園簽發了「軍民人等不得擅自損毀或佔用」的證明。馬忠駿對此十分感謝。他還把珍藏的古籍和文物捐給了正在籌建的東北圖書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他的4個子女先後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他於1956年5月任哈爾濱市政協委員。[1][2]
著作
- 《遁園雜俎》
- 《田園詩集》
- 《遁園植果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