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利斯·葉利欽
鮑利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註 1](俄語: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羅馬化: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發音:[bɐˈrʲis nʲɪkɐˈlaɪvʲɪtɕ ˈjelʲtsɨn]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蘇聯和俄羅斯政治人物,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任期為1991年至1999年。曾歷任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蘇俄最高蘇維埃主席。
鮑利斯·葉利欽 Борис Ельцин | ||||||
---|---|---|---|---|---|---|
俄羅斯第1任總統 選舉:1991、1996 | ||||||
任期 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 ||||||
總理 | 伊凡·西拉耶夫 奧列格·羅伯夫(代理) (本人兼任) 葉戈爾·蓋達爾(代理) 域陀·切爾諾梅爾金 謝爾蓋·基里延科 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 謝爾蓋·斯捷帕申 弗拉基米爾·普京 | |||||
副總統 | 亞歷山大·魯茨科伊(1991年-1993年) | |||||
前任 | 維塔利·沃羅特尼科夫(作為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 |||||
繼任 | 弗拉基米爾·普京 | |||||
蘇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 ||||||
任期 1990年5月29日—1991年7月10日 | ||||||
總統 | 米哈伊爾·戈巴卓夫 | |||||
前任 | 維塔利·沃羅特尼科夫 | |||||
繼任 | 魯斯蘭·哈斯布拉托夫(代理) | |||||
蘇聯共產黨莫斯科委員會第一書記 | ||||||
任期 1985年12月23日—1987年11月11日 | ||||||
總書記 | 米哈伊爾·戈巴卓夫 | |||||
前任 | 域陀·格里申 | |||||
繼任 | 列夫·扎伊科夫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蘇聯俄羅斯烏拉爾區布特卡 | 1931年2月1日|||||
逝世 | 2007年4月23日 俄羅斯莫斯科 | (76歲)|||||
墓地 | 俄羅斯莫斯科新聖女公墓 | |||||
國籍 | 蘇聯 (1931年—1991年) 俄羅斯 (1991年—2007年) | |||||
政黨 | 獨立人士(1990年—2007年) | |||||
其他政黨 | 蘇聯共產黨(1961年—1990年) | |||||
配偶 | 奈娜·葉利欽娜 (1956年結婚—2007年結束) | |||||
母校 | 烏拉爾國立技術大學 | |||||
宗教信仰 | 俄羅斯正教會[1] | |||||
獲獎 |
| |||||
簽名 | ||||||
中央機構職位
|
葉利欽是個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他在蘇聯共產黨年代因矢言打擊貪污而聲名大噪,但其政權卻飽受貪污醜聞困擾,最後他更曾以武力鎮壓方式消滅異見者。他任內雖奉行自由主義制和民主制,但曾在1993年俄羅斯憲政危機中涉及破壞民主制度,然而他全力推動私有化與市場經濟,成功獲取西方的部分經濟支援,同時採取「休克療法」令俄羅斯盡快走上資本主義,但此舉亦讓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其被認為失敗的政策造成了寡頭、保守派與普京的崛起。[2][來源可靠?][3][來源可靠?]
1996年,葉利欽在一場有爭議的選舉中連任總統。他在蘇聯解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言行舉動鼓勵了俄羅斯聯邦內部的分離主義。車臣在其任內以類似葉利欽的方式宣佈車臣共和國獨立,葉利欽被迫在任內兩次向車臣發動攻擊,此行為使葉利欽在車臣的支持率大幅下降,並產生數次死傷慘重的恐怖行動。
1999年12月31日,在踏入2000年前數小時前,他宣佈辭職[4],當時全國民眾對他選擇突然離開的決定感到震驚[5]。而時任總理的普京出任代總統,從此葉利欽的政治生涯便告結束。
早期生活
1931年2月1日,葉利欽生於蘇聯烏拉爾區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塔利察區布特卡村一個農民家庭。在出生時接受東正教神父洗禮,由於神父粗心大意導致葉利欽差點溺死於水桶里,因此父親取名為「鮑利斯」,其在俄語中意為勇士、鬥士。[7]父親尼古拉·伊格納季耶維奇·葉利欽在1934年被指參與煽動反蘇維埃活動,被送入古拉格集中營勞改三年[8],出獄後曾做建築工。母親克拉吉雅·瓦西裏耶夫娜是一名裁縫。
葉利欽在七年級時由於在畢業典禮上嚴厲批評班主任而被開除,轉入彼爾姆州別列茲尼基市普希金第一中學並於那裏畢業。於1950年入讀烏拉爾工學院建築系並於1955年畢業,學位論文講述電視塔的建造。葉利欽青年時尤其愛好體育活動,中學開始練習排球,大學時擔任年級體育部長,並在市排球隊效力,獲運動健將稱號。童年時的他跟同伴偷了兩顆手榴彈,帶到附近的樹林拆解,但葉利欽卻拿起錘子敲打手榴彈,結果手榴彈爆炸,導致他的左手失去兩根手指。
大學畢業後,葉利欽被分配到烏拉爾重型管道建築托拉斯擔任工長,由於工作中勤學技術,和工人打成一片,因此不久後就被提拔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第13工程局建築工程師,在工作中表現出對上級桀驁不馴的作風,多次在公開場合嚴厲批評工程局局長,因此被調至第13工程局下屬的重工業聯合體擔任總工程師。1952年與妻子奈娜·葉利欽娜結婚,育有兩女——葉蓮娜和塔季揚娜。
蘇共時期
1961年,30歲的葉利欽加入蘇聯共產黨,同年9月擔任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建築局局長,併兼任市家庭建築聯合體總工程師,其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共產黨內漸露頭角。1968年至1975年間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建築處處長;1976年至1981年間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在擔任州黨委第一書記期間就表現出十分親民的作風,時常與工人、學生、知識分子等人進行座談;1981年蘇共26大上成為蘇共中央委員會委員。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工作期間與時任烏拉爾重型機器製造廠總經理的雷日科夫和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區委第一書記的戈巴卓夫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為日後進入中央工作奠定了基礎。
1985年成為他政治生涯的轉捩點。該年4月起他擔任蘇共中央建設部部長;6月接替多爾吉赫擔任蘇共中央書記處中分管建築的書記;同年12月獲蘇共中央總書記戈巴卓夫親自提拔,接替契爾年科的餘黨和戈巴卓夫政治上的對手格里申,成為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這是戈巴卓夫在政治局肅清反對派勢力計劃的一部分。
葉利欽在莫斯科主政期間,以靈活大膽的作風著稱,挑戰當時僵化的黨政機構,任內和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時一樣多次與普通市民、幹部、知識分子進行座談,鼓勵他們提意見。還多次明察暗訪,揭露各行業黑暗面。厲行反腐,一次撤換了莫斯科33個區委書記中的23個,並且撤掉了包括市內務局、克格勃主席在內的多個局委的一把手職務。葉利欽與其它蘇共官僚不同的是上下班都是自掏腰包乘坐公共汽車、地鐵,因此被許多人(包括戈巴卓夫)批評為沽名釣譽。
在中央,葉利欽更大的轉折點出現在1987年11月11日。當日,政治局開會討論紀念十月革命勝利70周年的報告草案,葉利欽突然發難,提出了20幾條意見,嚴厲批評了戈巴卓夫的政策,因此被免除莫斯科黨委第一書記職務,調任蘇聯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88年2月17日,被進一步革除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並於5月失去部長職銜。
不過,與蘇共關係陷於谷底,卻讓他在另一個政治方向迎來的新生,1989年戈巴卓夫推行全國人民代表選舉。葉利欽以89.4%得票率當選蘇聯人民代表,重返政壇,並成為「民主反對勢力」實際領導人。1990年5月俄羅斯聯邦舉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他當選為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兩個月後,在蘇共二十八大上,葉利欽代表的「蘇共民主綱領」派提出改造蘇聯社會的一系列措施,但未獲大會接納,會議結束後他隨即宣佈退出蘇聯共產黨,結束近30年的黨內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進一步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9][10]。
蘇聯解體
1991年,戈巴卓夫試圖將蘇聯改為一鬆散的邦聯——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引發蘇共黨內的傳統派不滿,而蘇聯舊體制觸發的種種弊端卻又未能給予妥善解決,導致蘇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國內的分離勢力大幅增長,令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傳統派為了挽救蘇共的既得利益,便準備以政變改變蘇聯的現狀。
8月19日,當時的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佈總統戈巴卓夫因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權,總統職務由其代為行使,其後亞納耶夫會同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元帥及克格勃首腦等人宣佈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聲稱戈氏的改革已經失敗,下令武裝部隊接管國家政權,同時軟禁了在克里米亞度假的戈巴卓夫。
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聲稱協助戈巴卓夫推動蘇聯的改革,隨後宣佈接管俄羅斯境內的全部蘇軍,並要求軍民反對政變,各軍隊返回原駐地。在國內外的壓力之下,政變遂告失敗。不久葉利欽即施壓令蘇聯共產黨宣佈解散,戈巴卓夫亦宣佈辭去該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11月6日,蘇聯共產黨的解散正式生效。
同年年底,葉利欽與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以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蘇維埃聯盟。聯盟內其他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紅色帝國在於此時已經名存實亡。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巴卓夫宣佈辭職,將病入膏肓的俄羅斯政權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取代了戈巴卓夫大部分的權力,正式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任總統。
黑色十月
蘇聯解體後,百廢待興,俄羅斯各派系對未來的體制爆發嚴重分歧。1992年初葉利欽推行激進的改革政策,執意推行西方總統制,而俄羅斯國會議長哈斯布拉托夫與副總統魯茨科伊認為俄羅斯應當實行議會制,1992年4月,兩派的分歧在俄羅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會上公開,雙方不論在改革政策、新憲法內容、俄羅斯政體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現嚴重分歧。
1993年9月,葉利欽首先解除副總統職務,並成立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以取代最高蘇維埃的舊有角色。9月21日,葉利欽並宣佈俄羅斯聯邦新立法機關——聯邦會議將於年底大選;而同一天,俄議會主席團通過致俄羅斯公民書,廢止葉利欽中止議會權力的命令,停止葉利欽的總統職務,並宣佈剛被葉利欽免職的魯茨科伊,將接替其總統職務。
9月24日開始,葉利欽下令軍隊包圍議會大廈,舉國震動。政府最初中斷國會對外聯繫,隨後進一步停止供電、供水。約10月3至4日,雙方談判未有進展時,葉利欽下令政府軍進攻議會大廈,戰鬥長達10小時後,終於結束了陷於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左派及俄羅斯民族主義報紙被禁,議長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羅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傷。[11]主要由左派及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組成的反對派則指事件中超過兩千人被殺。此事件使俄羅斯重新拉回限制自由民主的威權體制。
1996年總統大選,在種種的社會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俄羅斯金融寡頭及西方國家害怕葉利欽落選會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葉利欽獲得西方國家和俄羅斯金融寡頭的一致支持。即使如此葉利欽的支持率仍然非常低,最後葉利欽通過選舉舞弊擊敗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的候選人留加諾夫,成功連任總統。[12]
任內表現
葉利欽當政期間,雖然全力推動自由市場經濟以及與國際經濟接軌,但是過大的總統權力,讓俄羅斯的政治過程成為個人領導,過快的經濟改革卻讓俄羅斯經濟陷於崩潰,作風過於威權與強勢也讓人有所批評。而短期國債的發行更導致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經濟危機;閣員與總理更迭過快也導致政局不穩。對葉利欽影響最大的仍然是車臣獨立問題,車臣戰爭的懸而未決,大大地損害了葉利欽於國民心中的地位。[5][13] 踏入2000年時,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指葉利欽當時的民望,僅得大概2%。[14] 而到了2001年的俄國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6.1%的俄羅斯人認為葉利欽、戈巴卓夫應對蘇聯解體後,國家多年的困境負責。
辭職
1999年8月9日,葉利欽遴選普京為政府總理和自己的繼承人後,同年12月31日以體弱多病為由,突然宣佈辭職,改由普京接任為臨時總統,並移交戰略核武器控制權。他在俄國電視上向俄國人民作年終致詞時,說經過長時間和艱苦的深思熟慮後決定退休,他指俄羅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領袖帶領進入新世紀,請求國民原諒他過去的行政失誤,並為無法達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15][16]。
史學家Arkady Ostrovsky認為葉利欽與普京達成了由普京來保護葉利欽貪腐的交易。因為之前普京也曾保護貪腐的上司─聖彼得市市長,葉利欽對普京保護貪腐上司的能力有信心,使得普京於四位繼承人中出線。[17]
退休生活
退休後的葉利欽雖然淡出政壇,但仍獲得俄羅斯政府的優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國有豪華別墅,身旁廚師、警衛、醫生俱全,出入有警車開路,還可乘坐政府專機。退休後,他每年出國遠遊8至10次,費用全由國家支付。他亦愛讀書及看電影。為控制體重,他每天下午4時後便不再進食。
2000年5月7日,葉利欽出席了其繼任者弗拉基米爾·普京的總統就職儀式[18]。
2001年,俄羅斯《消息報》曾指葉利欽在中國大陸接受兩星期的中醫治療,為他治病都是中國一流名醫,療程包括以道家學說派生的氣功治療、按摩及中草藥療法。其中氣功治療被俄新聞界稱為「返老還童功」。但他本人否認接受治療,指「沒有任何理由讓我接受治療,我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認在中國大陸期間只是看戲、游水、桑拿,訪問過幾個城市,度過愉快假期。[19] 而有「小葉利欽」之稱的外孫鮑里斯正攻讀經濟學研究生,被外界視為他最有可能的繼承人,但葉利欽曾說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20]
葉利欽淡出政治後雖然保持低調,絕少發表公開講話,但2004年9月13日,別斯蘭人質危機爆發後,普京企圖廢除地區領導的選舉,改由他親自任命,葉利欽與戈巴卓夫罕有地批評普京此舉是民主倒退,返回蘇俄時代的中央集權制度。[21] 但在2006年的壽宴上,他又批評美國「獨專」(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並指普京是俄羅斯人民正確的選擇。[22]
2006年2月1日生日時,在克里姆林宮為他舉辦盛大宴會,邀請200多位名流出席,當中有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德國前總理科爾。俄國媒體形容,葉利欽可能是「全俄羅斯最幸福的退休老頭」。
去世
葉利欽在2007年4月23日因心衰竭[23][24][25][26]在莫斯科中央臨床醫院逝世,享年76歲。《共青團真理報》援引專家的話說,葉利欽3月25日到4月2日對約旦進行的訪問是發作的原因之一[23]。死後他的遺體被安放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供人瞻仰[27]。2007年4月25日,葬禮在新聖女公墓進行[28]。
這是繼1894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之後的113年中,葉利欽是第一位死後舉行教堂葬禮的俄國首腦。
俄國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宣佈,在他葬禮日為全國哀悼日,國旗降半旗,當天一切娛樂節目推遲[29]。
葬禮當日早上,儀式在東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進行後,隨即走到莫斯科三里外的新處女公墓下葬;在下葬期間,先由士兵的擁護下到達墓地前。在墓地前,葉利欽的兩名女兒以及太太先後向葉利欽遺體道別,而葉利欽太太更為其夫作吻別及少少打扮。
下葬的一刻,在東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後,葉利欽的遺體的棺本下達至墓地的土地時,軍方隨即向葉利欽發放禮炮及奏起俄羅斯國歌後,整個國葬的儀式完成。
參與葬禮的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前美國總統老布殊、克林頓、前蘇聯總統戈巴卓夫、俄羅斯主要領導人以及其他北歐國家元首等。
葉利欽妻子奈娜·葉利欽娜和女兒葉蓮娜、塔季揚娜皆有參加葬禮。
(葉利欽的)擔任的總統使他為俄羅斯人民記住,使他為世界人民記住。...他的任期中,嶄新的民主俄羅斯誕生了:一個自由、開放與和平的國家。一個國家,真正權屬人民。...(他是)第一位因點子與抱負,為俄羅斯公民強力支持的總統。由於鮑利斯·葉利欽決心與努力,一個將人權作為最高價值的制度誕生了。這個制度給予人民自由表達思想,自由選擇俄羅斯政權之權利,允許人民實現創造和立業之計劃。這個制度使得我們開始建立一個真正有用的聯邦。...我們知道,他是一位勇敢、熱心、有活力的人。他是一位正直、勇敢的國家領導人。他在捍衛自己職位時勇敢而坦誠。...葉利欽勇敢承擔他追求一切的責任。(紀念)他為俄羅斯與俄羅斯人民做過和嘗試去做事情。而且他總是先俄羅斯人民艱難之困苦為困苦。[30]
著作
- 《我的自述》1990年,中文版1992年東方出版社;1988年12月-1989年3月蘇聯人民代表選舉紀事
- 《總統筆記》1994年,中文版1995年東方出版社;1990年5月-1993年9月首任總統記述
- 《午夜日記》2000年,中文版2001年譯林出版社。1996年-1999年連任後的記述
紀念
2008年4月,新聖女公墓的一座葉利欽紀念館落成,一支軍隊合唱團表演俄羅斯國歌《俄羅斯聯邦國歌》,歌詞反映俄羅斯的新狀態[32][33]。
2015年11月,鮑里斯·葉利欽總統中心在葉卡捷琳堡開幕。[34][35]
榮譽與獎項
- 俄羅斯聯邦和蘇聯:
- 祖國功勳勳章(2001年6月12日)–為俄羅斯聯邦的建立和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
- 列寧勳章(1981年1月30日)–對蘇聯共產黨的服務,及慶祝50歲生日
- 勞動紅旗勳章,兩次;
- 1971年8月 – 執行五年計劃有功
- 1974年1月 – 對建設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韋爾赫-伊謝茨基冶金工廠冷軋車間的貢獻
- 榮譽勳章(1966年)
- 喀山建城一千周年紀念獎章(2006年)
-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誕辰一百週年紀念獎章(1969年11月)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三十週年獎章(1975年4月)
- 蘇聯武裝力量六十周年獎章(1978年1月)
- 經濟成就展金獎 (1981年10月)
- 其他國家:
- 法蘭西斯克·斯科里納獎章( 白俄羅斯,1999年12月31日) – 為發展和增強白俄羅斯-俄羅斯合作關係的傑出貢獻
- 金鷹勳章 ( 哈薩克,1997年)
- 一級智者雅羅斯拉夫王子勳章( 烏克蘭,2000年1月22日) – 為發展和增強烏克蘭-俄羅斯合作關係的傑出貢獻
- 騎士大十字項鍊級意大利共和國功勳勳章( 意大利,1991年)
- 一級三星勳章( 拉脫維亞,2006年)
- 「伯利恆2000」獎章 (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2000年)
- 大十字級(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一級好望角勳章( 南非,1999年)
- 1月13日獎章( 立陶宛,1992年1月9日)
- 大十字級維蒂斯十字勳章( 立陶宛,2011年6月10日,追授)
- 個人英勇勳章( 德涅斯特河沿岸,2001年10月18日)
- 機構獎項:
- 宗教獎項:
- 一級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大公勳章(俄羅斯東正教會, 2006)
-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勳章 (希臘耶路撒冷東正教會, 2000)
- 頭銜:
評價
世人對於葉利欽評價呈兩極分化。西方國家大多數對其讚美。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俄羅斯左派、大多數俄羅斯民眾甚至一些前蘇聯異見人士都對其口誅筆伐,認為葉利欽是俄羅斯的民族罪人。
正面
- 蘇聯前領導人戈巴卓夫:「(葉利欽)為國家立下大量功績,但同時亦背負了很多嚴重錯誤,堪稱悲劇命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葉利欽在任期間高度重視對華關係,中俄兩國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兩國各領域的合作快速發展。他為中俄關係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葉利欽的不幸逝世,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摯友。[36]
- 美國前總統佐治·沃克·布什:「葉利欽總統是歷史性人物,在重大時刻為他的國家服務。在蘇聯解體扮演重要角色,幫助奠定俄羅斯自由的基石,也是他國家歷史上首位民選首領。」[37]
- 歐盟主席巴羅佐:「他拉近了東西方,把對立變成合作。」
- 法國總統希拉克:「世界會懷念葉利欽的勇氣、堅忍和政治路向,他令自由得到勝利,引領俄羅斯走向民主。」
- 英國首相貝理雅:「當我聽到葉利欽逝世的消息之後,感到非常悲哀。他是一個不平常的人。」
- 德國總理默克爾:「葉利欽對於俄德兩國關係的發展做出的貢獻我們將銘記於心。」
- 烏克蘭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葉利欽是一個矛盾的人物,像所有偉大的政治家一樣,沒有邏輯可遵循。葉利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38][39]
- 俄羅斯總統普京2007年12月19日接受採訪時認為葉利欽有歷史功績[40]。
- 俄新社2007年報道稱有政治學家認為葉利欽的功績有:沒有迫害蘇共黨員(有觀點認為八一九事件後在11月6日葉利欽在他的第169號行政命令終止蘇聯共產黨在俄羅斯的活動是迫害活動)、取消新聞檢查制度(有觀點提出此評論不正確,俄羅斯1993年憲政危機中葉利欽禁止俄羅斯民族主義及左派報章刊物的發行,日後此類報紙才恢復出版[41])、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保衛俄羅斯民主自由體制、私有化房屋使數百萬人擁有了自己住房[42]。
負面
- 前蘇聯異議作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贊尼辛在2000年稱:「葉利欽時代的結果是,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生活等所有基礎領域都被摧毀或洗劫……我們還要繼續洗劫和摧毀俄羅斯,直到一切蕩然無存嗎?」[43]在2008年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更是評價道:「葉利欽同樣對人民生活不負責任他努力使國有財產儘可能快地轉入私人之手,他聽任俄國的財富毫無阻攔地受人掠奪。為了得到地方諸侯的支持,他直截了當地要求實行分離主義,促使通過了使俄羅斯國家四分五裂的決議。這就剝奪了俄國的當之無愧的歷史作用和它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西方則報之以大聲喝彩。」他還曾在2000年葉利欽下台後認為應該起訴他。[44][45]
- 俄新社2007年評論:「大多數政治家以及與政治沒有絲毫關聯的俄羅斯人都認為葉利欽在以下事件上犯了錯誤:1991年《別洛韋日協議》的簽訂和蘇聯解體;俄羅斯工業生產大幅下降為1991年水平的一半;1992年價格放開和由此導致的居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1993年剝奪了大多俄羅斯人佔有的蘇聯集體財產份額的私有化運動,且在當年10月時由葉利欽當局與最高蘇維埃衝突導致的炮打白宮;1995年車臣戰爭;1996年導致金融寡頭大肆掠奪國有資產的國有企業大拍賣;1998年造成國家金融體系徹底崩潰的經濟危機。」[42]
-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卓夫在2013年3月30日俄新社公開演講中認為,蘇聯解體的責任應由俄羅斯聯邦的第一任總統葉利欽負責,因為葉利欽所主張的改革方針是「不負責任的」[46]。
-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2012年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近一百年內俄羅斯歷任領導人中,米哈伊爾·戈巴卓夫和鮑利斯·葉利欽奉行的政策是最不受歡迎[47]。
- 前蘇聯異議作家亞歷山大·季諾維耶夫在1996年曾激烈批判葉利欽,認為俄羅斯丟掉了大國地位和失去影響力[48][49]。
- 英國《每日電訊報》在報道葉利欽去世文章稱:「他(葉利欽)掌控俄羅斯的時候是在一個混亂狀態下,然後又讓俄羅斯陷入另一種混亂的狀態在1999年移交政權的時候。」並且稱在葉利欽的執政時政策讓「窮人失去一輩子的積蓄在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50]」。
- 歐盟在1999年抨擊俄羅斯在車臣的政策,遭到葉利欽反擊[51]。
- 張春橋在1992年1月21日的家書中寫道:「早在赫魯雪夫上台以後,我們黨就指出 :赫集團的上台,是資產階級上台。這不是亂戴帽子,而是事實……戈巴卓夫、葉利欽不過是扮演了赫魯雪夫五世、六世的角色,全面地公開地實行反動的資產階級專政罷了……蘇聯人民上了當,受了騙。我覺得葉利欽這個人很可愛,他公開講反對共產主義,雷厲風行地搞私有化,搞市場經濟,不像戈巴卓夫那樣羞羞答答,拖泥帶水,明明是搞資本主義,卻打着蘇聯、蘇共、『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這類旗號。葉利欽的可愛之處,就是他能夠擦亮蘇聯人民的眼睛,啟發人民的覺悟。當然,他的真面目還是掩飾起來的,不然早就被識破了。」[52]
相關條目
註釋
- ^ льцин/Yeltsin,中國大陸、香港譯葉利欽,台灣譯葉爾欽或葉爾辛
參考文獻
- ^ ПОХОРОНЫ Б.ЕЛЬЦИНА ПРОХОДЯТ ПО ВСЕЙ ПОЛНОТЕ ЦЕРКОВНОГО ПОМИНОВЕНИЯ. Pravoslvie.ru. [2016-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叶利钦的高光时刻·宪政危机. [2024-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5).
- ^ 【魯斯濱】蒲亭的俄羅斯到底是不是民主國家? I. 俄羅斯剛步入民主時遇到的危機.
- ^ (俄)葉利欽自传—我的自述.
- ^ 5.0 5.1 存档副本 (PDF). [2013-02-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Former Russian leader Yeltsin dead. CNN. 2007年4月23日 [2007年4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5月20日).
-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他终结了苏联 选择了普京_历史频道_凤凰网. news.ifeng.com. [2020-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4).
- ^ Timeline of a Leader. CBC. October 1998 [2007-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 ^ 謝志強; 羅斌. 外囯政要会谈纪实.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2021-07-08]. ISBN 978-7-5438-241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東北大學出版社. 2000: 140 [2021-07-08]. ISBN 978-7-81054-67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1).
- ^ 中青線上-青年參考:揭秘1993年「黑色十月事件」中葉利欽的近衛軍 2007年1月31日
- ^ 存档副本. [2014-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1).
- ^ 存档副本. [2013-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4).
- ^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October 7, 2002. [2008-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 ^ 详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辞职. 新浪新聞. 1999-12-31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 ^ BBC:葉利欽辭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999年12月31日
- ^ Arkady Ostrovsky <製造俄羅斯> 中文版 P286起
- ^ 普京就任俄总统 任命卡西亚诺夫为代总理. [2022-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4).
- ^ 中醫讓葉利欽返老還童 《環球時報》 (2001年7月10日第六版)
- ^ 明報:晚年享福 周遊列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07年4月24日
- ^ Mikhail Gorbachev and Boris Yeltsin Speak out Against Putin’s Reforms. MosNews.com. 2004-09-16 [2007-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19).
- ^ Putin Was Right Choice for Russia—Boris Yeltsin. MosNews.com. 2006-01-30 [2007-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 ^ 23.0 23.1 У первого президента не выдержало сердце. Komsomolskaya Pravda. 2007-04-24 [2007-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俄文)
- ^ Ельцин умер от остановки сердца. Lenta.ru. 2007-04-23 [2007-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俄文)
- ^ Russian ex-president Yeltsin dies. BBC. 2007-04-23 [2012-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6).
- ^ Former Russian President Yeltsin dies. Sky News. 2007-04-23 [2012-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6).
- ^ BBC News Yeltsin to lie in state in Mosco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on 24 April 2007
- ^ Former Russian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who helped bring demise of Soviet Union, dead at 76. Fox News Channel. 200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 ^ President's decree of mourning day. 2007-04-23 [2007-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28). (俄文)
- ^ Vladimir Putin`s Address on the Occasion of Boris Yelstin’s Pass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Kremlin, 23 April 2007. Retrieved: 24 April 2007
- ^ In quotes: Reactions to Yeltsin dea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3 April 2007.
- ^ Levy, Clifford J. Reactions to a New Yeltsin Memorial, as to His Legacy, Are Mixed.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5-05 [2010-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 ^ Russia Remembers Yeltsin. Voice of America. 2008-04-23 [2010-11-03].[失效連結]
- ^ 要蒲亭照顧好俄羅斯 葉爾欽紀念館揭幕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RFI.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5-11-26 [202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08) (中文(繁體)).
- ^ Ельцин Центр. Ельцин Центр. [202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俄語).
- ^ 外交部發言人:中國對葉利欽逝世深表哀悼.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 ^ President and Mrs. Bush Saddened by the Death of Former Russian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White House, April 23, 2007. Retreived: 2007-04-23
- ^ Lettre de condoléances de M. Jacques CHIRAC à la suite du décès du Président Boris ELTSINE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5-09. Présidence de la République, April 23, 2007. Retrieved 2007-04-23.
- ^ In quotes: Reactions to Yeltsin death. BBC. 2007-04-23 [200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6).
- ^ 普京表示苏联的解体是历史性转变. 俄新網. 2007-12-19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 ^ Yeltsin Orders Referendum on a New Constitution. 紐約時報. 1993-10-16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1).
- ^ 42.0 42.1 鲍里斯·叶利钦功过由后人评说. 俄新網. 2007-04-24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 ^ 抵制索契冬奥会有些不近情理.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2012-02-10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0).
- ^ 俄诺贝尔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逝世 一身傲骨一生争议. 中國日報網. [202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4).
- ^ Солженицын как бескомпромиссный критик. Interfax.ru. [202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4) (俄語).
- ^ 戈氏开讲谈改革 俄高层劝其勿再提“重建”. 俄新網. 2013-04-01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 ^ 民调: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仍是最不受欢迎的俄领导人. 俄新網. 2012-02-02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9).
- ^ Alexander Zinoviev. 英國衛報. 2006-04-24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2).
- ^ Alexander Zinoviev. 英國每日電訊報. 2006-04-24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Boris Yeltsin. 英國每日電訊報. 2007-04-23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World: Europe Yeltsin warns critics over Chechnya. BBC. 1999-11-17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 ^ 張春橋. 张春桥狱中家书.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5: 111–112. ISBN 978-962-996-700-0.
外部連結
政府職務 | ||
---|---|---|
前任者: 首任 |
俄羅斯聯邦總統 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
繼任者: 弗拉基米爾·普京 |
前任者: 域陀·切爾諾梅爾金 |
俄羅斯聯邦代總理 1998年3月23日-1998年3月23日 |
繼任者: 謝爾蓋·基里延科 |
前任者: 奧列格·洛博夫 |
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 1991年11月6日-1992年6月15日 |
繼任者: 葉戈爾·蓋達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