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金絲猴
猴科白臀叶猴属哺乳动物
黔金絲猴(學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又名灰仰鼻猴、白肩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線狨,主要僅分佈於貴州梵淨山,現數量700隻左右。
黔金絲猴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靈長目 Primates |
科: | 猴科 Cercopithecidae |
屬: | 仰鼻猴屬 Rhinopithecus |
種: | 黔金絲猴 R. brelichi
|
二名法 | |
Rhinopithecus brelichi (Thomas, 1903)
| |
分佈
特徵
黔金絲猴的體型略小於川金絲猴,體長為64-69厘米,尾較身體長,約85-90厘米。臉部灰白或淺藍,鼻眉脊淺藍。吻鼻部略向下凹,不像川金絲猴那樣腫脹。前額毛基金黃色,至後部逐漸變為灰白。背部灰褐,從肩部沿四肢外側至手背和腳背漸變為黑色。肩窩有一白色塊斑,肩毛長達16厘米。頸下、腋部及上肢內側金黃色,尾基深灰色,至尾端為黑色或黃白色。幼體色淡,通體銀灰。
習性
黔金絲猴活動的海拔高度比川金絲猴和滇金絲猴都低,多棲於海拔500-800米河谷闊葉林,夏季則多見於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闊葉混交林,活動範圍大,也偶見於村寨附近。
群居性,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一群約150-250隻,有季節性分群與合群現象。黔金絲猴以多種植物的葉、芽、花、果及樹皮為食。
雌猴發情季節為夏秋到初冬。
研究與保護
黔金絲猴模式標本出自貴州北部,現收藏與大英博物館。
黔金絲猴自1903年定名之後,至1960年代才再次得到關於這個物種的線索。由於梵淨山地區條件複雜,是研究工作開展十分困難,至今對它們的認知多來自1991年到1993年貴州師範大學與美國紐約動物學會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WCI)的合作研究。
目前,黔金絲猴的保護級別是:
-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生效年代:1997年
- IUCN瀕危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年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瀕危因素
- 棲息地破壞:在建立梵淨山保護區之前,伐木採礦等活動對這一地區破壞嚴重,對黔金絲猴的棲息造成嚴重威脅。
- 過渡利用:由於當地居民有狩獵的習慣,對黔金絲猴的捕殺時有發生。最嚴重的1962年到1977年,據不完全統計就獵殺317隻之多。
保護措施
梵淨山保護區保護區的建立使黔金絲猴的生存有所保障。雖然保護區初期亂砍濫伐、盜獵等現象仍很嚴重,但經過多年的努力,對當地人的教育和適當引導使這些現象的以避免。目前黔金絲猴的人工飼養正處於研究階段。
參考
- WWFChin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hinopithecus brelichi
- 《金絲猴解剖》 葉智彰等著 雲南科技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416-0033-4
- 《金絲猴研究》 全國強、謝家驊主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2年 ISBN 7-5428-2956-4
- Eudey, A. & Members of the Primate Specialist Group. Rhinopithecus brelich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2007年3月10日].
- Pygathrix brelichi. 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