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穀物禁運

1980年穀物禁運是因1979年12月24日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政府於1980年1月4日宣佈對蘇聯禁運穀物計算機鑽井設備,以及與蘇聯飼料業-畜牧業相關的商品貿易(如種子、肉類、奶製品、動物油種畜精液等)。

過程

當時蘇聯在截至1980年9月30日的貿易年度向美國訂購了2400萬噸糧食,除了1975年簽署的美蘇糧食貿易長期協定規定的800萬噸外,美國中斷了其餘1500萬噸的對蘇出口。1980年1月12日,主要糧食出口國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部長級會議協調對蘇糧食禁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共體等同意參與這次糧食禁運,保證對蘇出口糧食不超過「正常和傳統」水平。阿根廷拒絕參加這次禁運,但美國政府認為阿根廷是否參與無足輕重。1979-1980年度,蘇聯計劃進口糧食3700萬噸。美國中央情報局估計,禁運將使蘇聯飼料供給下降14%,肉類生產下降12%,肉類消費下降7%。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對外實施糧食禁運違背了卡特1976年競選總統時的許諾。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朗奴·列根認為禁運給美國農業生產者帶來損失,承諾當選後解除禁運。

1980年11月,美國與中國簽訂長期穀物貿易協議,規定每年對華出口穀物900萬噸;加拿大認為,這是美國藉機侵蝕加拿大穀物的傳統出口市場。1980年12月,加拿大退出禁運。

1981年4月24日,朗奴·列根履行上述諾言,解除封鎖。蘇聯因禁運而改從其他地區如南美洲歐洲獲取糧食,因此禁運政策沒有對蘇聯造成影響[1]。商品價格在實施禁運後下跌,造成了嚴重的農業危機

蘇聯1979-1980貿易年度實現進口3120萬噸。美國農業部1981年估計,禁運使蘇聯飼料供應下降2%,對肉類消費將不會產生可察覺的影響。1980年1月至1981年6月,阿根廷向蘇聯出口糧食1500萬噸,超額利潤達25%。

參考文獻

  1. ^ Robert Paarlberg, Food Politics,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Politics of the World, 2008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