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甲式105毫米榴彈砲

63甲式105毫米榴彈砲性能諸元
口徑 105毫米
砲管長 2.364米
砲管重 320kg
砲全長 6米
砲全重 2260千克
砲寬 2.146米
砲高 1.575米
射角 -5度至65度
射界 左右23度
平衡機 彈簧式
制退復進機 液體氣壓式
正常射擊速度 2發/分鐘
最大射擊速度 4發/分鐘
額定最大膛壓 2285千克/毫米²
最大射程 11270米
編制人員 8員

63甲式105毫米榴彈砲是目前中華民國陸軍現役火砲,63甲式是自63式改良而來,而63式則是仿美制M101 105毫米榴彈砲而來。

歷史

M101榴彈炮來自美國於1919年開始發展,1928年定型「M1 105毫米榴彈砲」。1934年改良為M2,1940年再度進行改良為M2A1 105毫米榴彈砲並且開始量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M2A1重新命名為M101。

中華民國於1973年(民國62年)仿製M2A1,也就是M101成功,命名為63式,63式完全參照M2A1砲身、砲架與制退複進系統,可能軍方對其老舊性能不甚滿意,因此沒有量產。

次年8月,M101A1榴彈炮的藍圖翻譯完成,9月進入仿製工作。1974年10月18日完成第一門,19日牽引至大福靶場並且在20日試射12發成功。63甲式則以M2A2砲身、砲架與M2A2A5的制退複進系統,結合改良砲身護盾,以及將機械千斤頂改成油壓千斤頂,全部零組件皆為中華民國自行生產。

63甲式於1977年(民國66年)正式量產,配屬活躍於步兵師炮兵之中。但畢竟是老舊的設計,在精實案精進案以及砲兵自走化理念的影響下,63甲式很可能是中華民國陸軍最後一款105毫米榴彈砲,目前無任何更新計劃。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