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文昭甄皇后

由僅僅修補在話題內容問題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三國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三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三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歷史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1

文昭甄皇后,這樣的頁面名根本不對!一般在維基百科中諸多的皇后條目,如果知道本名就用本名,不知道就用姓氏或是諡號,但從來沒有這樣又用姓氏又用諡號的,我當初移動將本條目到文昭皇后就是想正名,但不知為何又會有人將他回退,搞不懂,這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名字。—淡月抄 (留言) 2008年1月20日 (日) 14:54 (UTC)回覆

2

「甄宓」的「宓」念「MI」還是「FU」呀?D·Q (留言) 2009年6月10日 (三) 12:11 (UTC)回覆

我的理解,甄宓來自洛神洛神宓妃,宓妃來自她的父親伏羲氏(宓羲),所以念「FU」。--Berthe (留言) 2010年4月2日 (五) 14:31 (UTC)回覆

任氏被遣走,甄氏遂成為正室?

三國志 魏書五 后妃傳第五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後流涕固請曰:「妾受敬遇之恩,眾人所知,必謂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原重留意!」帝不聽,遂出之。任氏為妻,甄氏為妾的理由?--Berthe留言2013年1月28日 (一) 16:23 (UTC)回覆

任氏是不是正室姑且不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甄氏是正室倒是真的,而且種種跡象表明甄氏本就不是正室。《三國志》文帝紀和明帝紀里均載甄氏被追封為皇后前的封號為夫人,說明曹丕繼承魏王時甄氏的封號與郭氏一樣都是夫人而不是王后。東籬採薇·芋用留言2013年6月8日 (六) 17:51 (UTC)回覆

歷史記載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第二》
黃初……二年……六月庚子……丁卯,夫人甄氏卒。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第三》
黃初……七年夏五月……癸未,追諡母甄夫人文昭皇后
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改葬文昭甄后朝陽陵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第三》裴松之注
松之按:魏武建安九年八月定文帝始納甄后……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
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上蔡。後三歲失父。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年十餘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言。
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納之。出為幽州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有寵,生明帝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陰貴人並愛幸,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
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諡,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陵,又別立寢廟。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安城鄉戶千,追封,諡曰敬侯;適孫襲爵。四月,初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又嘗夢見,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敘用各有差,賞賜累鉅萬;以虎賁中郎將。是月,後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太尉,持節詣,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還,遷散騎常侍青龍二年春,追諡安城鄉穆侯。夏,吳賊寇揚州,以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尉三年薨,追贈衛將軍,改封魏昌縣,諡曰貞侯;子嗣。又封皆為列侯。四年,改本封皆曰魏昌侯,諡因故。封世婦東鄉君,又追封世婦安喜君
景初元年夏,有司議定七廟。冬,又奏曰:「蓋帝王之興,既有受命之君,又有聖妃協於神靈,然後克昌厥世,以成王業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而帝摯陶唐代興。人上推后稷,以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宮廟,世世享嘗,禮所謂『奏夷則,歌中呂,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詩人頌之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又曰:『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詩、禮所稱姬宗之盛,其美如此。大期運,繼於有虞,然崇弘帝道,三世彌隆,廟祧之數,實與周同。今武宣皇后文德皇后各配無窮之祚,至於文昭皇后膺天靈符,誕育明聖,功濟生民,德盈宇宙,開諸後嗣,乃道化之所興也。寢廟特祀,亦姜嫄之閟宮也,而未著不毀之制,懼論功報德之義,萬世或闕焉,非所以昭孝示後世也。文昭廟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聖善之風。」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金匱。
思念舅氏不已。尚幼,景初末,以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又特為起大第,車駕親自臨之。又於其後園為像母起觀廟,名其里曰渭陽里,以追思母氏也。嘉平三年正月,薨,追贈車騎將軍,諡曰恭侯;子嗣。太和六年,明帝愛女薨,追封諡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取亡從孫與合葬,追封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為之後,承甄氏姓,封平原侯,襲公主爵。青龍中,又封從兄子弟三人,皆為列侯數上疏陳時政,官至越騎校尉嘉平中,復封子二人為列侯孫女為齊王皇后,父已沒,封母為廣樂鄉君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引《魏書》
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長男,早終;次,舉孝廉,大將軍掾、曲梁長;次,舉孝廉;長女,次,次,次,次即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寢寐,家中仿佛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獨不行。諸姊怪問之,答言:「此豈女人之所觀邪?」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謂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答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引《魏略》
年十四,喪中兄,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子,慈愛甚篤。母性嚴,待諸婦有常,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言流涕,便令與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引《魏略》
出在幽州留侍姑。及城破,妻及共坐皇堂上。文帝舍,見妻及怖,以頭伏姑膝上,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引《世語》
太祖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後,文帝問之,答「是妻」,顧攬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引《魏書》
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閒宴,常勸,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眾多,乃獲斯祚耳。所原廣求淑媛,以豐繼嗣。」心嘉焉。其後欲遣任氏請於曰:「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曰:「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後流涕固請曰:「妾受敬遇之恩,眾人所知,必謂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原重留意!」不聽,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后從,留孟津居守。時武宣皇后體小不安,後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猶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憂愈甚。後得武宣皇后還書,說疾已平復,乃懽悅。十七年正月,大軍還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后如此,亦泣,且謂之曰:「新婦謂吾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餘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嗟嘆曰:「此真孝婦也。」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后文帝明帝東鄉公主皆從,時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見顏色豐盈,怪問之曰:「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顏色更盛,何也?」笑答之曰:「(諱)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之賢明以禮自持如此。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引《魏書》
有司奏建長秋宮,帝璽書迎,詣行在所,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后妃焉。故必審選其人,以興內教。令踐阼之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璽書三至而後三讓,言甚懇切。時盛暑,帝欲須秋涼乃更迎。會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哀痛咨嗟,策贈皇后璽綬。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第五·文昭甄皇后列傳》裴松之注
松之以為春秋之義,內大惡諱,小惡不書。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殺害,事有明審。魏史若以為大惡邪,則宜隱而不言,若謂為小惡邪,則不應假為之辭,而崇飾虛文乃至於是,異乎所聞於舊史。推此而言,其稱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陳氏刪落,良有以也。

--北極企鵝觀賞團留言2016年1月18日 (一) 08:29 (UTC)回覆

內容問題

能否將「開頭」的【簡述】去掉和「生平」裏的【家族】轉移到「家族」中?--僅僅修補留言2018年10月14日 (日) 09:26 (UTC)回覆

返回 "文昭甄皇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