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Jamesryc/接受后翼棄兵

接受后翼棄兵
abcdefgh
8
a8 black rook
b8 black knight
c8 black bishop
d8 black queen
e8 black king
f8 black bishop
g8 black knight
h8 black rook
a7 black pawn
b7 black pawn
c7 black pawn
e7 black pawn
f7 black pawn
g7 black pawn
h7 black pawn
c4 black pawn
d4 white pawn
a2 white pawn
b2 white pawn
e2 white pawn
f2 white pawn
g2 white pawn
h2 white pawn
a1 white rook
b1 white knight
c1 white bishop
d1 white queen
e1 white king
f1 white bishop
g1 white knight
h1 white rook
8
77
66
55
44
33
22
11
abcdefgh
走法1.d4 d5 2.c4 dxc4
ECO編號D20–D29
母局后翼棄兵
別名QGA
Chessgames.com

接受后翼棄兵( QGA ) 是一種國際象棋開局,其走法如下:

1. d4 d5
2.c4 dxc4

接受后翼棄兵是黑方第二步棋中第三受歡迎的選擇,僅次於 2...e6(拒后翼棄兵)和 2...c6(斯拉夫防禦)。

王翼棄兵相反,后翼棄兵不被視為真正的棄兵,因為棋子要麼被白方奪回,要麼只能被黑方無利可圖地持有。黑方通常會允許棋子被奪回,並利用所花費的時間來對抗白方的中心。

當黑方選擇 2...dxc4 放棄中心時,白方將嘗試奪取中心的空間並利用它對黑方發起攻擊。然而,黑棋並非沒有反擊機會。如果白方中心可以被牽制,黑方將嘗試削弱白方的中心兵,通過在某個階段下 ...c5 和 ...cxd4 來在隨後的殘局中獲得優勢。如果白方用exd4回應,結果將是d4上的一個孤立的棋子——這也可能導致一場激烈的中局戰鬥。如果白方在 d4 處重新奪回一顆棋子,則中心將被清空,通常會發生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

國際象棋開局百科全書( ECO ) 將接受后翼棄兵分類為 D20 至 D29。

歷史

早在 15 世紀的文獻中就已經提到了后翼棄兵策略,但在 1886 年威廉·斯坦尼茨 (Wilhelm Steinitz ) 和約翰內斯·祖克托特 ( Johannes Zukertort)之間舉行的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中,第一次在這一開局中引入了現代思想。在此之前,黑棋的計劃一直集中在守住c4 兵上,而斯坦尼茨的計劃是歸還棋子,但在 d4 上給白方造成孤立的棋子,然後利用該弱點進行攻擊。

即使採用了現代的處理方式,儘管亞歷山大·阿廖欣 (Alexander Alekhine)為黑棋引入了進一步的想法並從 20 世紀 30 年代就開始在最高水平上進行比賽,該開局在 20 世紀初期的聲譽仍然有些可疑。雖然此開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為印度防禦的興起變得冷門,但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許多精英棋手都將「后翼棄兵」納入自己的開局庫中,目前該變例被認為合理。 [1]

主要變例

在1.d4 d5 2.c4 dxc4之後,最流行的走法是3.Nf3,但也有其他的招式被特級大師使用過。以下主要變例按受歡迎的程度排列。

3. NF3

QGA的主線就從這一步開始。白方暫時推遲奪回棋子的措施,並阻止黑方沖兵e5 攻擊中心。白棋通常通過4.e3和5.Bxc4來吃回c4兵。黑方最常見的下法是 3...Nf6,雖然變例3...a6 是由亞歷山大·阿廖欣引入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abcdefgh
8
 
 
 
 
 
 
 
 
 
 
 
 
 
 
 
 
 
 
 
 
 
 
 
 
 
 
 
 
 
 
 
8
77
66
55
44
33
22
11
abcdefgh
主變例:3.Nf3 Nf6 4.e3 e6 5.Bxc4 c5 6.0-0 a6

接受后翼棄兵的主變例如下:

3... NF6 4.e3

4. Qa4+ 為曼海姆變例,該變例因1934 年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舉辦地之一的城市得名,儘管這一變例在之前就已被人所知。黑方通常在 4... Nc6獲得均勢,所以這條線相當罕見。大師米哈烏·克拉森科 (Michał Krasenkow)和烏爾夫·安德森 (Ulf Andersson)曾多次下過這個變例。 [2]
4. Nc3 導致雙馬變例,這是一個真正的棄兵,因為白方不能再指望在 4...a6 5.e4 b5 之後重新獲得 c4 兵。白方將建立強大的中心。黑棋可以選擇不進入這一變例,4....Nc6、4...e6 和 4...c6 試圖分別轉換為奇戈林防禦拒后翼棄兵的維也納變例 和斯拉夫防禦[2]

4...e6

另一種選擇是 4... Bg4(Janowski-Larsen 變例[3] )5. Bxc4 e6,通常會形成一個穩固的局面,但如果白方立即用6.Qb3 Bxf3 7.gxf3 Nd7 進攻黑方後翼的弱點,局面可能會變得激烈。 黑方以犧牲一個兵的代價獲得了巨大的棋子活動空間並破壞了白方的王翼兵型。 [1]

5. Bxc4 c5 6. 0-0

6.0-0 王車易位的一個主要替代方案是 6. Qe2,以Semion Furman命名的 Furman 變例。 6.Qe2的目的是為了支持e兵的前進。 [2]

6...a6

6...cxd4 帶來了孤立的後兵結構,並以威廉·斯坦尼茨的名字命名為 Steinitz 變例。 1886 年懷特與祖克托特的比賽後,這個變例變得眾所周知,但是由於過早地釋放中心壓力,這給了白方太多選擇,因此該變例在現代很罕見。
黑方向d4兵發起挑戰,並準備...b5,通過騷擾c4上的象來贏得時間。與此同時,白棋保護了他的國王並奪回了棄掉的兵。此時,白方有多種選擇,需要考慮是否應對...b5的位置威脅。7. Qe2 允許...b5,棋譜認為黑方可以獲得均勢。現代的下法是7. Bb3,這樣 7...b5 可以用8.a4 反擊,而 7.a4,以削弱 b4 方格為代價阻止 ...b5,也很受歡迎,由鮑特維尼克在他的1963 年中與蒂格蘭·彼得羅相的比賽使用過。 [1] 7.dxc5 導致早期的換後,並且通常導致早期的平局。被下過的較稀有的變例有 7.e4 ( Geller )、7.Nc3,7. Nbd2、7.a3、7.b3 和 7. Bd3。 [2]

3...a6

這就是alekhine變例。白棋通常會下4.e3。 4...Nf6將會回到主變例。這是一條不尋常的路線,主要側重於棋子的快速發展以及棋盤中心的統治。這一變例由亞歷山大·阿廖欣 (Alexander Alekhine)1929 年對陣埃菲姆·博戈爾尤博夫 (Efim Bogoljubov) 時被使用。

3.e4

白棋嘗試用3.e4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心,這在20世紀90年代再次流行。里齊塔諾將其稱為「中心變例」。 [2]拉茨基和切特維里克認為這條線直接並關鍵,並指出任何玩「接受后翼棄兵」的人都必須做好面對它的準備。 [1]

試圖用 3...b5 保護c4兵是相當危險的,而且很少見。 [1]中央變例的主要回應是以3...e5攻擊白方的中心。這是一個高度理論化的體系。

其他回應旨在挑戰白方中心的雙兵。

3. Nc6 該想法類似於奇戈林防禦 3... Nf6允許白方進兵4.e5,3...c5試圖攻擊d4 。

3.e3

看似溫和的 3.e3 準備立即奪回棄兵,並且經常被包括阿納托利·卡爾波夫在內的強手所使用。此步很長一段時間不被看好,由於黑方可以立刻通過3...e5進攻中心。典型的延續是 4.Bxc4 exd4 5.exd4,導致孤立的後兵。然而,事實證明,黑方並沒有簡單的應對它的方法,許多棋手只是簡單地下 3...e6 來回到主變例。 [1]儘管如此,3...e5 是 Rizzitano 所推薦的對抗 3.e3 的方法。 [2]

亞歷山德羅·薩爾維奧 (Alessandro Salvio)在 1604 年發明了當黑方試圖保護c4兵時的開局陷阱。如果黑方用 3...b5?保衛棋子,4.a4 c6 5.axb5 cxb5??,a8–h1對角線被嚴重地削弱,6. Qf3將會贏得一個象或馬。試圖以 3...Be6保護c4兵可能會保留棋子,但白棋在4.Ne2 [1]之後對棄掉的兵有很好的補償。

3. Nc3 被 Raetsky 和 Chetverik 標記為「錯誤的做法」, [1]因為此棋不控制 d4 和 e5,並且馬很容易受到來自黑方的b兵的影響。 3...e5,3... Nf6 和 3...a6 都是黑方合理的答覆,並且 3...Nc6 通向奇戈林防禦中的主變例。 3. Nc3 被Keene和Jacobs所推薦。 [4]

3. Qa4+

通過用皇后將軍3.Qa4+ Nc6 4.Nf3會允許白棋立刻用Qxc4奪回棄兵,但皇后過早出動可以讓黑方通過騷擾她來贏得時間,所以這條線很少被白方使用。 [2]

外部連結

[[Category:国际象棋开局]]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Raetsky, Alexander; Chetverik, Maxim. Starting Out:Queen's Gambit Accepted. Everyman Chess. 2006: 172. ISBN 978-1-85744-415-5.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Raetsky」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Rizzitano, James. How to Beat 1 d4 . Gambit. 2005: 160. ISBN 1-904600-33-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Rizzitano」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3. ^ Hooper, David; Whyld, Kenneth. Janowski–Larsen Variation 2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86 [First pub. 1992]. ISBN 0-19-280049-3. 
  4. ^ Keene, Raymond; Jacobs, Byron. An Opening Repertoire for White. Batsford. 1995: 144. ISBN 978-0-7134-7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