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1343年—1409年),清朝因為避孔丘的諱,而改為邱姓,明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永樂時將領。

丘福
大明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太子太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
爵位淇國公(死後被褫奪),後追封舒城王
籍貫濠州(今安徽省鳳陽市
族裔漢族
出生1343年
大元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
逝世1409年
蒙古臚朐河
親屬兒子丘松[1]

丘福為行伍出身,初年在燕王府工作,被授予燕山中護衛千戶。後參與靖難之役,居功臣之首,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永樂七年(1409年),率部北伐蒙古,因輕敵導致全軍覆沒,被殺。朱棣震怒,褫奪其爵位,並流放其全家。1644年,弘光帝追贈其為舒城王。

生平

早年經歷

丘福是行伍出身,初年在燕王府工作。因多年的辛勞,被授予燕山中護衛千戶。後爆發靖難之役,與朱能張玉一同奪得北平(今北京)九門[2]。在真定一役之中,曾突入子城。白溝河之戰,以精兵直搗李景隆軍的中堅。在夾河滄州靈璧等戰爭,擔任軍中的前鋒。平燕將軍盛庸率兵扼守淮河,並用數千艘戰艦遮蔽整個河岸。丘福與朱能領數百人,向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悄悄地偷渡淮河,突然逼近南軍。盛庸大驚而逃,戰艦悉數由燕軍所奪,燕軍得以渡過淮河。累積升遷至中軍都督同知[3]

永樂年間

丘福為人樸實戇厚,非常英勇,出謀劃策不及張玉,但敢戰敢衝與朱能一樣。每次打勝仗後,諸將都爭先恐後獻上俘獲的東西,唯丘福落後於他人。成祖每每嘆息:「丘將軍的功勞,我自己知道。」即位後,大封功臣,丘福排在首位。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奉祿二千五百石,並給予世襲憑券。成祖每次下令商議諸功臣的封賞,丘福均排在首位[4]

漢王朱高煦數次立有戰功,而成祖很愛這個兒子,丘福和漢王關係很好,數次勸成祖立他為太子。成祖猶豫不決,在解縉勸說下,最終立朱高熾為太子[5][6],並以丘福為太子太師。永樂六年,加歲祿一千石。奉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朱瞻基[7]

戰死塞外

永樂七年,本雅失裏殺使臣郭驥,成祖大怒,命丘福為征虜大將軍,擔任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率十萬騎兵出塞。成祖憂慮丘福會輕敵,叮囑他:「用兵要慎重。到開平以北,就不會看到敵人。應該時刻如同見敵人一樣,是進是止機動靈活,不可以只唯一個原則。一次進攻不得勝利,那麼就要等待再次發動進攻的機會。」此時大軍已出發,又派人傳達詔書,如果軍中有人說敵軍容易擊敗,切勿相信[8][9]

丘福出塞後,率領千餘人先至臚朐河南。擊潰了蒙古軍一些散兵,然後渡河。俘獲蒙古尚書一人,給他酒喝,並詢問本雅失裏的所在地。尚書答道:「聽說大軍到來,害怕得向北逃走,離這裏有三十里。」丘福大喜,並說:「應該迅速出擊生擒他們。」諸將請求等待各路軍隊齊集,探明虛實然後再進兵,丘福不聽。並以尚書為嚮導,步步進逼敵營[10][11]

交戰兩天,每次戰鬥,敵總是佯裝戰敗撤退,丘福執意乘勝而入。李遠勸諫說:「將軍輕信敵軍間諜,孤軍深入四處轉戰。敵人故意示弱引誘我軍深入,我軍前進必然不利,後退卻又擔心被敵人追擊,只有構建營寨確保自身安全。白天揮旗擊鼓,派出奇兵向敵人挑戰;晚上多多點火鳴炮,虛張聲勢,使敵方無法預料。等到我軍全部趕到,合力進攻他們,必定勝利。否則,也可以保全軍隊而返回。當初皇上和將軍怎麼說的,您竟然忘了嗎?」王聰亦持同樣意見,力言不可。但丘福不顧眾人反對,厲聲道:「違命者斬!」而後繼續領兵孤軍深入,騎兵等都哭泣。諸將不能阻止被逼隨行。及後被敵軍重重包圍。丘福及諸將等全軍覆沒,終年六十七[12]。戰報傳至,成祖震怒。因認為手下已沒有統帥可用,決定親征。褫奪丘福世爵,流放其家至海南[13]。朱棣還派人警告順寧王馬哈木:「丘福戰敗,本雅失里得到了丘福軍隊的旗幟、衣物和盔甲,會喬裝進攻,要小心他。」[14]

延伸閱讀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出自《明史

參考資料

  1. ^ 陳耿; 王亞強. 源溯家谱 琼州丘氏七百年身影. 海南日報. 2010-08-16 [2015-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國朝獻徵錄》(卷6):「丘福,鳳陽人。以小卒事成祖藩邸,積年勞,授護衛千戶。靖難兵初起,與朱張二王首建義奪九門。」
  3. ^ 明史》(卷145):「邱福,鳳陽人。起卒伍,事成祖藩邸。積年勞,授燕山中護衛千戶。燕師起,與朱能、張玉首奪九門。大戰真定,突入子城。戰白溝河,以勁卒搗中堅。夾河、滄州、靈璧諸大戰,皆為軍鋒。盛庸兵扼淮,戰艦數千艘蔽淮岸。福與朱能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潛濟,猝薄南軍。庸驚走,盡奪其戰艦,軍乃得渡。累遷至中軍都督同知。」
  4. ^ 明史》(卷145):「福為人朴戇鷙勇,謀畫智計不如玉,敢戰深入與能埒。每戰勝,諸將爭前效虜獲,福獨後。成祖每嘆曰:「丘將軍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為首。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命議諸功臣封賞,每奉命議政,皆首福。」
  5. ^ 明史》(卷147):「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縉又頓首曰:「好聖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
  6. ^ 國朝獻徵錄》(卷6):「福善高煦,數勸上立高煦?太子,上不許。福質直無文,有勇力,善戰,輒輕敵深入。」
  7. ^ 明史》(卷145):「漢王高煦數將兵有功,成祖愛之。福武人,與之善,數勸立為太子。帝猶豫久之,竟立仁宗。以福為太子太師。六年加歲祿千石。尋命與蹇義、金忠等輔導皇長孫。明年七月將大軍出塞,至臚朐河,敗沒。」
  8. ^ 明史》(卷145):「先是,本雅失里殺使臣郭驥,帝大怒,發兵討之。命福佩征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以十萬騎行。帝慮福輕敵,諭以:「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俟再舉。」已行,又連賜敕,謂軍中有言敵易取者,慎勿信之。」
  9. ^ 國朝獻徵錄》(卷6):「上曰:「本雅失理逆天道,羈信使命。爾徂征自開平以北,即不見虜。時時如對敵,日夜嚴斥,望遇虜設奇奮擊,否則審察事機,便宜進止。」又密授方略。」
  10. ^ 明史》(卷145):「福出塞,帥千餘人先至臚朐河南。遇游騎,擊敗之,遂渡河。獲其尚書一人,飲之酒,問本雅失里所在。尚書言:「聞大兵來,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當疾馳擒之。」諸將請俟諸軍集,偵虛實而後進。福不從。以尚書為鄉導,直薄敵營。」
  11. ^ 國朝獻徵錄》(卷6):「福出塞,率千餘人先至臚朐河南。遇虜遊兵,與戰,敗虜,遂乘勝渡河。又獲虜間我者尚書一人,福顧飲虜尚書酒,問本雅失理今安在。虜尚書言:「本雅失理聞兵來,北遁去此未遠,可三十里。」福大喜曰:「當疾馳擒此虜。」時諸軍未集,皆曰:「此虜誘我,不可信,俟諸軍畢集,遣精騎四偵,徐議進擊。否且墮虜計。」福不從,又令虜尚書鄉導,率眾直薄虜營。」
  12. ^ 國朝獻徵錄》(卷6):「虜伏四起,奄至圍我。遠聰率五百騎突虜陣,斬虜數百人,聰戰死。遠馬蹶與福、忠皆被執,沒虜中。」
  13. ^ 明史》(卷145):「戰二日,每戰,敵輒佯敗引去,福銳意乘之。李遠諫曰:「將軍輕信敵閒,懸軍轉斗。敵示弱誘我深入,進必不利,退則懼為所乘,獨可結營自固。晝揚旗伐鼓,出奇兵與挑戰;夜多燃炬鳴炮,張軍勢,使彼莫測。俟我軍畢至,並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師而還。始上與將軍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聰亦力言不可。福皆不聽,厲聲曰:「違命者斬!」即先馳,麾士卒隨行。控馬者皆泣下。諸將不得已與俱。俄而敵大至,圍之數重。聰戰死,福及諸將皆被執遇害,年六十七,一軍皆沒。敗聞,帝震怒。以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奪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14. ^ 國朝獻徵錄》(卷6):「成祖聞敗,大怒。諭東宮:「明春,朕且親征雪恥。」又遣使諭順寧王馬哈木:「丘福敗績,或本雅失理得福軍旗幟衣甲,詐刼攻爾,慎防此虜。」以故福後不得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