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區 (廣州市)

東山區,原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粵語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1][2][3][4]。2005年9月29日,廣州市東山區人民政府正式摘牌[5][6]。2005年10月20日,中共廣州市東山區委員會正式撤銷[7][8]

東山區
市轄區
東山區的位置
東山區的位置
坐標:23°07′N 113°17′E / 23.12°N 113.29°E / 23.12; 113.29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口
 • 常住64.00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510080
電話區號20

歷史

起源

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

發展

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

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

1915年(民國4年),東山城區逐漸形成,不少軍政要員紛紛從西關(今荔灣區)轉移到東山興建別墅、公館。第一個為魏邦平,其在東山建兩棟別墅,一在江嶺東街,名為「獵廬」 一在大沙頭東端,名為「漁廬」。二沙頭也為魏邦平所開闢,後來梁培基等在島西端創辦了頤養院。

1928年(民國17)年,成立籌建廣州市模範住宅區委員會,由市政廳劃定各區地段,規定以東山天主教安老院(今梅花村一帶)南面荒地為第一個模範住宅區域。以後又在馬棚崗、竹絲崗劃定模範住宅區,並將附近的青菜崗、上下墳頭崗、大咀崗、蜆崗等處墳場一律遷移,建築佔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住宅區。

陳濟棠治粵期間(1928~1936年),重視發展地方經濟,制定鼓勵粵僑投資的優惠政策和法令,東山再次成為華僑投資房地產業的熱點。當時煙墩路以東尚未開發,民國17年(1928 )嘉華儲蓄銀行總經理、南華置業公司董事會主席冼錫鴻在此建二層住宅一座,於是帶動大批粵僑在保安前街、保安後街、保安北街、保安南街、保甯路、保樂路一帶興建住宅。

1949後第四野戰軍進駐,以前朝基礎建立住區,延續本埠軍政界中心濃郁的氛圍。時坊間會稱呼出身此地軍政大院的孩童為軍閥仔,並不時追逐圍堵[來源請求]。而區內由當局主導,繼續建造各類屋邨,安排各種群體入住。1970年代後隨着改革開放開始拓展城區設施,連片發展開闢環市東路,小北至區莊發展成為當時廣州市新興的商貿核心地區。

行政區劃

民國時區域分東山、大東前鑑三個區。1950年三區合為大東區,52年改東區。1960年改東山區。

在併入越秀區前夕,東山區轄內街道建制為:

產業

清代,東山一帶為未開發的鄉郊,以種植水稻蔬菜生果和養殖魚、雞、鴨、豬為主。原區內較為久遠的產業主要是釀酒、製藥、造修船、打制農具鐵器、文具製作和印刷等。惠愛八約(今中山四路)辟於秦漢代,向為官驛大道,商業興起於明代之前。清代,府學東街(今文德路)文房四寶、古玩金石、裝裱字畫已成行成市。

1873年(同治十二年),兩廣總督瑞麟開辦官辦廣東機器製造局(位置文明門外聚賢坊),是廣東第一間官辦軍火工廠[9]。廣東造幣廠(廣東錢局),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於黃華路建起開鑄官幣[10],標誌着現代工業在東山興起。隨之,以機器碾米、織布、製革等行業為代表的本土工業在區內亦得以發展。

民國廣九鐵路通車,白雲路的廣九車站地段客流增多,形成繁華的商業區。傳教士、軍政要人、華僑在東山競相開發房地產,東山地區的經濟開發逐漸由西向東延伸,東半部崗地和農田逐漸半城市化。

醫療與教育

教育

東山地區教育醫療事業發達。民國時期已建立起普通教育、神學教育、 特殊教育等三類教育機構,普通教育包括有培正中學及附屬小學、培道女子中學、培靈幼稚園及多家公立小學;神學教育有兩廣浸信會神道學校、培賢女子聖經學校:特殊教育有為盲人開設的慕光瞽目學校。當時定居的華僑子女不出東山一步,就可以從幼稚園讀到中學。

  • 2002年6月15日,東山區成為了廣州市第一個「教育強區」。在區內有多所廣東省一級中小學和廣州市一級中小學。[12]

學校

中學

小學

醫療

民國時代東山有兩所頗具規模的綜合西醫院,一是位於木棉崗(今廟前西街)的,於1918年由醫生張新基捐贈兩廣浸信會建築的兩廣浸信會醫院[13](主樓被清拆,參見:廣州被清拆史蹟列表),設門診、留醫,分內、外、婦孺、皮膚、耳鼻喉等各科;二是位於百子路(今中山二路)的私立鄺磐石醫院(後變東山區醫院)。而194O年代後期,西醫杜兆基租陳樹人的部分住地開設私人診所(後變東湖衛生院)。

商業

  • 海印電器總匯
  • 海印布匹毛線市場
  • 黃花崗燈光夜市

旅館

  • 華泰賓館
  • 文化假日酒店

公園

1921年下半年廣州開始東拓。1922年3月,廣州市政廳繼續延續計劃,「經將東郊之外蟾蜍崗、馬棚崗、竹絲崗等六崗收歸公有」,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亦以市內公園僅僅得惠愛中路第一公園之一處」,認為市區公園可繼續開闢,計劃將「東郊之竹絲崗」收回來作為廣州市第二公園。時財政局發出公告:「由三月三號起,至四月三號止」,崗上的所有墳地主人「均依限起墳遷葬」,並分類補償,棺葬者每一穴補償遷葬費五元,金塔葬者則每一穴補償三元,並規定領取補償須有店鋪擔保。時官方稱,待遷墳完畢後,此地可按照第一公園模式開始植樹,修建第二公園。1922年6月因時局變化,竹絲崗第二公園計劃流產[14]

屬原區內公園:

交通

區莊立交,中國第一座四層立交,座落於環市路,南接東風路,北連先烈路

地鐵

區份合併之後啟用的車站:

與越秀區合併後的影響

原東山區機構更名

  • 東山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山院區
  • 東山區婦幼保健院->越秀區婦幼保健院東山院區
  • 東山區公安局辦證中心->越秀區公安局第二(東山)辦證中心
  • 東山區民政局->越秀區第二民政局
  • 東山區教育局->越秀區教育局(原越秀區教育局撤銷)
  • 東山區圖書館->越秀區第二圖書館
  • 東山區少年宮->越秀區少年宮(與原越秀區少年宮合併)

參考文獻

  1. ^ 广州市撤销东山区芳村区 新设南沙区萝岗区. 南方都市報. 2005-05-21 –透過新浪網. 
  2. ^ 广州市东山区芳村区撤销 新设南沙区萝岗区(二). 南方都市報. 2005-05-21 –透過新浪網. 
  3. ^ 广州昨正式收到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图). 大洋網-廣州日報. 2005-05-24 –透過新浪網. 
  4. ^ 广州为何撤东山芳村?市政府首次公开陈述区划调整理由. 金羊網-新快報. 2005-07-14 –透過新浪網. 
  5. ^ 东山摘牌,窗口部门暂不变. 金羊網-羊城晚報. 2005-09-29 [2024-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6) –透過新浪網. 
  6. ^ 广州:今日摘牌告别芳村东山两区(组图). 金羊網-新快報. 2005-09-29 [2024-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6) –透過新浪網. 
  7. ^ 新四区筹备组东山芳村区委 撤销. 南方日報. 2005-10-20 –透過新浪網. 
  8. ^ 东山区委芳村区委撤销. 大洋網-廣州日報. 2005-10-20 –透過新浪網. 
  9. ^ 朱江. 清官员捐资造军舰. 羊城晚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1). 
  10. ^ 劉輝. “广东钱局”的前生后世. 小康雜誌. 2015-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0). 
  11. ^ 十五年來東山之社會 張白英 載自東山浸信會《朝曦》第十四卷第五期,民國二十三年出版
  12. ^ 再现:东山区申报省教育强区取得成功全过程 [南方网教育频道]. edu.southcn.com. [202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0). 
  13. ^ 葉農. 美南浸信会与广州东山口—— 一个历史宗教地理学的典型范例.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4-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9). 
  14. ^ 廣州「第二公園」曾選址竹絲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8-09-06

參見

Template:東山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