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通稱中華書局,是中華民國一家從事書籍出版發行業務的私營企業。總部位於台北市。
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
---|---|
Chung Hwa Book Company, Limited | |
公司類型 | 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 03156408 |
成立 | 1912年1月1日 |
創辦人 | 陸費逵、陳寅、戴克敬、沈頤等人 |
代表人物 | 張敏君(目前代表) |
總部 | 中華民國臺北市內湖區舊宗路二段181巷8號5樓 |
產業 | 出版業、資訊軟件服務業、 |
產品 | 文教書籍、文具用品 |
員工人數 | 20人 |
實收資本額 | 新臺幣10,000,000元 |
主要子公司 | 無 |
網站 | www |
歷史
成立初期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商務印書館出版部主任陸費逵與戴克敦、陳寅等約請編輯人員秘密編寫新教科書[1]。
1912年1月1日,中華書局與中華民國同時成立,由陸費逵、陳寅、戴克敬、沈頤等集資創辦於上海,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原是一個綜合性出版社。在中華民國全國各大城市如南京、杭州、廣州、太原、天津、北平、青島、重慶、梧州等地設有分局四十餘處。開業後,中華書局提出「教科書革命」和「完全華商自辦」的口號,與商務印書館競爭。首先出版的《中華教科書》,以其國旗圖案搶佔了大部分教科書市場[1]。
1913年,英屬香港分局及新加坡分局成立。更擁有大印刷廠三所,其一為香港印鈔部,擁有當時世界最新、最大的凹凸版機,專印凹凸版,如有價證券、鈔票、郵票及印花稅票等,享譽海內外,在文化界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之後文明書局、民立圖書公司和聚珍仿宋印書館併入中華書局,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民間第二大出版機構[1]。
中華書局秉持「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的創局宗旨,首先致力於出版小學、中學及師範教科書。後開始編纂字辭典等工具書,以為教學及學生修業之用。
當時,中華書局雲集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及社會名流,如:梁啓超、于右任、范源濂、馬君武、田漢、張聞天、潘漢年、徐志摩、錢歌川、陳伯吹、張相、舒新城等,出版了《中華大字典》、《辭海》、《四部備要》、《古今圖書集成》等有影響的書籍,國共內戰時期曾參與金圓券印發。
中華書局主要出版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點校本,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唐文》、《全唐詩》、《全宋詞》、《古本小說叢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資治通鑑》、《文苑英華》、《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冊府元龜》、《清實錄》、《光緒朝硃批奏摺》、《中華大藏經》等。又陸續推出重點叢書如「新編諸子集成」、「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歷代史料筆記叢刊」、「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中國古代地理總志叢刊」、「中外交通史籍叢刊」、「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中華史學叢書」等。另外,中華書局在開業之初出版發行的雜誌風行一時,號稱「八大雜誌」,有《中華教育界》、《中華小說界》、《中華實業界》、《中華童子界》、《中華兒童畫報》、《大中華》、《中華婦女界》以及《中華學生界》[1]。
中華書局編輯部附設圖書館,1916年開設藏書樓,1925年改稱圖書館。
抗戰時期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被戰火燒毀,中華書局圖書館成為民間出版機構附設圖書館中藏書最多的一家。當時,中華書局圖書館藏書50餘萬冊,有叢書、類書、地方志、金石書畫、工具書、教科書、報紙雜誌等[1]。
1942年2月,於重慶成立中華書局總管理處,使圖書出版工作不受影響。
1945年,中華書局設立台灣分局,銷售原版書籍。
1946年6月,中華書局總管理處由重慶遷回上海。
遷至台灣
1949年8月,中華書局總管理處遷至臺北市,正式在台灣辦公。
1951年,中華書局在台股東辦理登記。
1952年9月19日,中華民國經濟部核准登記成立「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7月23日,經濟部核准臺灣中華書局更名為「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中華書局突破傳統書店模式,首創台灣獨一無二的主題性書店「傳記之家」。
沒落與重振
21世紀初,中華書局曾暫停出版業務,現已恢復營運[2]。
2018年5月1日,中華書局語文類新書正式上架販售,包含林語堂長女林如斯的《唐詩選譯》中英文對照版本、謝無量《詩學指南》及《詞學指南》、陸家驥 《古文閒話》與《詞人詞事趣談》等。中華書局的主要出版物是英文小說《飄》(《亂世佳人》)及其續集的譯本和《大英百科全書》的繁體中文版,以及出版其他書籍如太平洋旅館集團創辦人蔡實鼎《儒商》。2024年4月中華書局出版加拿大華裔詩人文刃《千山獨行-古詩文集》共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