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新教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28日) |
基督教新教是中國的基督教體系中三大教派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五大宗教之一。在中國,「基督教」一詞廣義上是東正教、天主教、新教的總稱,狹義上專指新教。新教第一次來中國傳播是1807年,是由英國倫敦會的馬禮遜進行的。新教比天主教進入中國晚許多,但是新教的傳播發展很快,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2018年中國政府發佈的資料中指出,中國的基督新教徒已達3800多萬人[1]。
1949年之前,新教組織有的受海外傳教差會管理,有的屬於中國教徒自己設立自己管理。1949年之後,政府強制所有基督新教教會中斷與海外的關係,包括原有的中國自立教會,都服從於統一的,由政府設立的管理機構,即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未加入三自的教會都視為非法,並禁止其活動。
1966年起,「文革」期間,新教跟其他宗教一樣,受到全面禁止,大多數教堂挪作他用或遭拆毀,教會活動轉入地下進行。1978年起,改革開放以來,宗教活動逐步獲得解禁,教堂亦逐漸復堂。
目前海外傳教差會派遣傳教士來華傳教的方式和中國自發教會組織跨地區傳教仍然受到禁止。由於「文革」的歷史遺留以及一些人不認可官方控制的三自教會,許多信徒自組教會,稱為「家庭教會」或者「地下教會」(又有「地下天國」之稱)。而因為家庭教會不符合「三自」要求,一直以來都處於灰色地帶,在部分地區甚至遭到政府打壓,多個家庭教會遭到取締,信徒被拘留。對自發教會的禁止,成為一個困擾中國人權狀況的問題。
各地新教
四川
最早進入四川的新教傳教士,是倫敦傳道會的楊格非和大英聖經公會的偉烈亞力。他們於1868年經湖北進入四川,遍游全省,對各地進行考察。但這次遊歷是預備之旅,並未設立任何教會。直到1877年,倫敦內地會的麥嘉底(John McCarthy)才在重慶府開設了全川第一間傳教站[2]。從此到1949年12月為止,先後入川的傳教士共計1808人。其中來自英、美、加三國的傳教士,佔全體傳教士的93%。傳教士人數在全國排位第四。
北京
基督新教傳入北京,始於1861年倫敦會的醫療傳教士雒魏林。數年之內,英國聖公會、美北長老會、公理會和美以美會等英美差會均在北京得以立足[3]。北京的基督新教在1900年的庚子事變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在20世紀初經歷了較大的發展,成為英美教堂和傳教士集中的城市之一,興辦了燕京大學等眾多的教育、醫療設施;同時,北京也成為新興的華人自立教會(例如史家胡同基督徒會堂)的重要基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提倡的三自運動以及對無神論的廣為宣傳,使得基督新教在北京的發展幾經波折。現在基督新教在北京有逐漸恢復發展,基督徒也逐漸成長,並且在家庭教會中聚會的基督徒人數明顯超過在登記教堂聚會的信徒人數[4]。
上海
上海的基督新教於1843年,即上海開埠的同一年,由英國倫敦會的傳教士麥都思傳入。此後,來自英美各教派的差會陸續進入上海,其中規模較大的包括美南監理會、美國聖公會、美南浸信會和美北長老會,均在19世紀傳入。它們興建眾多的教育、醫療以及慈善機構,例如聖約翰大學和滬江大學。許多全國性基督新教團體機構,都將總部設在上海。在華最大的差會中國內地會雖然在上海並無重要的傳教事業,也將總部設在上海。20世紀上半葉,上海又出現不少華人創立的獨立團體,影響較大的包括地方教會(基督徒聚會處)、伯特利教會以及靈糧堂。目前上海有可統計信徒21萬多人(2011年),開放的基督教堂點164處,其中市區大多為建成多年的老教堂,被列為各級保護文物。上海聖三一堂為中國基督教兩會駐地。
安徽
安徽省的基督新教由中國內地會於1869年首先傳入,此後陸續有其餘8個西方傳教差會來到安徽省,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美國,並且以南京為基地發展到安徽。在1920年代以前,安徽省屬於基督新教勢力比較薄弱的省份。1920年代和1930 年代,基督新教在安徽取得較大發展,1949年,安徽省基督新教信徒42625人,其中中國內地會和長老會的信徒超過1萬人,均主要分佈在北部淮河流域[5]。雖然在1950年代教堂從600多處下降到60多處,文革期間又全部關閉,但是自文革後期,安徽的地下基督新教活動大規模興起,基督新教信徒迅速增加,現在該省的新教基督徒人數大約有200萬,仍以北部為主。
浙江
新教於1843年由美北浸禮會傳教士瑪高溫首先傳入浙江的寧波。寧波是五口通商開放的第一批港口,為受到英美差會重視的早期傳教基地,此後陸續有美北長老會、 英國聖公會、循道會、基督徒會、神召會、等傳入,並從寧波傳入浙江各地。在中國最大的傳教差會中國內地會,由曾在寧波傳教的戴德生創立,1866年該會第一批傳教士來華,即將第一個傳教站選擇在浙江省會杭州。不過,浙江南部的溫州地區成為內地會、循道公會以及地方教會在中國傳教最成功的地區之一[6]。到1949年以前,僅溫州地區已經有7萬多基督新教信徒,佔全中國的1/10。在文革以後,寧波百年堂是中國第一所恢復開放的基督教堂。今天,浙江省的新教基督徒約有160萬,溫州地區占其中半數,常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杭州市新教基督徒以蕭山區最為集中,而寧波地區新教基督徒以慈谿市較為集中。2005年杭州市復建了由內地會創建的崇一堂,為目前中國最大教堂。
福建
新教於1842年傳入廈門,數年後建成中國大陸第一座供華人做禮拜的基督教堂新街堂,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現仍在使用,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7]。此後,歸正會、倫敦會和英國長老會進入廈門,而美國公理會差會、美以美會差會和英國聖公會先後傳入福州[8],並分別從廈門傳入福建南部,並從福州傳入福建其他大部分地區,成為福建省的幾大主流教派。20世紀初閩南的三大教派以及閩北的公理會均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傳教最為成功者為美以美會(1939年更名衛理公會),總部設於福州倉山天安堂。1949年福建省基督新教信徒超過10萬。
目前福建省基督新教信徒人數為68萬,其中福州市超過20萬人,而其中福清市約有10萬人。
有不少著名的中國教會領袖來自於福建省,例如宋尚節、倪柝聲和王載。
江蘇
太平天國時,曾有若干傳教士前來訪問,但是新教在江蘇省的永久性傳教事業開始於1867年(不含上海市)內地會傳教士童跟福(G.Duncan)進入南京(後來轉交給新來的其他差會),次年戴德生親赴揚州,而引發揚州教案[9],1868年,美南監理會差會得以正式在蘇州立足。此後,基督新教約有30個教派陸續傳入江蘇省,其中傳教規模最大的包括美南長老會和美南監理會,前者是在江蘇北部的主要傳教差會,曾經在清江浦(淮安)開設仁慈醫院;後者的傳教在太湖流域,在蘇州曾開辦有東吳大學、博習醫院等著名機構。
目前江蘇省的基督新教教徒約為160萬人,大部分集中分佈於北部(宿遷、淮安、鹽城、徐州、連雲港5市)以及南京市。1958年以後,江蘇多數教派舉行聯合禮拜。在一些城市裏,仍沿用過去傳教士所建的老教堂,如南京的聖保羅堂、莫愁路堂(原中華基督教會漢中堂),蘇州宮巷堂(樂群社會堂)、蘇州聖約翰堂和使徒堂(思杜堂),但是亦新建了一批大型教堂,如蘇州獅山堂。
南京是在1949年以前西方傳教士超過100人的少數中國城市之一,也是今天中國基督新教的全國性中心之一。歷史上美北長老會、基督會、來復會均以南京為基地,再傳入安徽省。差會在此開設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和金陵神學院,後者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神學院。愛德印刷公司和基督新教社會服務機構愛德基金會也都設在南京。
河南
山東
新教於1860年底由美南浸信會首先傳入該省的煙臺。次年,美北長老會傳教士在登州(蓬萊)建立總堂。英國浸禮會亦傳入山東,後來以青州為主要基地。以上為在該省傳教較早而又最為成功的三個差會。1919年,山東的受餐新教徒人數居各省第二位,大部分集中於中部及東部一帶鄉鎮中,人數最多的縣份為平度縣(6801人),但是504名西方傳教士則大多居住在城市中(濟南和煙臺超過80人)[9]。目前山東省的基督新教教徒約為90萬人。
廣東
廣東是新教最早傳入的中國省份。1807年,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秘密進入廣州,作為東印度公司職員在廣州居留,從事聖經翻譯工作。此後,有20多個教派陸續進入廣東,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美南浸信會、美北長老會、巴色會、德國信義會、英國長老會以及美北浸禮會。1919年時,廣東的受餐教徒居各省第一位,為61262人[9]。1949年廣東有9萬基督新教信徒,仍屬於基督新教信徒較多的省份;目前可統計基督新教信徒30萬人,屬於增長較緩慢的地區。廣東的新教基督徒以東部的客家人較多,主要淵源於瑞士巴色會的傳教活動。此外信徒中外來移民佔有相當的比例。
廣州市內主要沿用老教堂,大多為過去傳教士所建,如東山浸信會堂、聖公會救主堂、同寅會洪德堂、信義會芳村堂;沙面會堂系英國僑民教堂;倫敦會萬善堂在原址復建;光孝堂和錫安堂系當年華僑回國創辦的教堂。深圳新建了大型教堂。
參考文獻
- ^ 《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22-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8).
- ^ Broomhall, Marshall (編). "The Province of Szechwan". The Chinese Empire: A General & Missionary Survey. London: Morgan & Scott. 1907: pp. 229–231 (英語).
- ^ 佟洵:基督教新教在北京的傳播及其演進歷程,北京聯台大學學報第l4卷第1期總39期,2000年3月
- ^ 左鵬:《北京市基督教現狀調查》
- ^ 民族宗教志 (中文).
- ^ 蔡錦圖:《內地會的建立與成長(1865-1900)》,友友文化事業
- ^ 新街礼拜堂. 廈門市文化局.[永久失效連結]
- ^ 仓山区志. [2013-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7).
- ^ 9.0 9.1 9.2 1901-1920年中國基督教調查資料(中華歸主修訂版)367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