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學院
中華工學院(1990-1997年),於1990年由民間在臺灣新竹市創辦,為新竹地區首間民辦、以工程見長的高教體系學府。之後陸續增加許多管理、人文、觀光等非理工科系,成為一所綜合大學。1997年改制為中華大學。
中華工學院 | |
---|---|
Chung Hu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
校訓 | 勤樸誠正 |
創辦時間 | 1990年 |
學校類型 | 私立,工學院 |
校址 | 臺灣新竹市東香里六鄰東香30號 |
校區 | 郊區 |
歷史
背景
中華工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當時,台灣已限制私人興學長達13年。然而,隨着解除戒嚴,社會環境轉變,自由開放的風潮迅速興起,高等教育從菁英走向普及的呼聲漸起。此外,經濟建設的起飛,各產業對於高級技術人才需求也急速增加。因此,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85年頒佈《開放新設私立學校處理要點》,允許民間籌設工學院、醫學院、技術學院以及二專和五專[1][2]。從此而後,台灣私辦學校即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籌設(1987-1990)
1987年,15位有志興學的新竹地方人士以落實科技教育、增加推廣教育管道為宗旨,集資籌設新竹第一所民辦大學——中華工學院。這15位出資者,現今被認為是中華工學院的創始人。
同年,在茄苳湖山成立籌設機構,隔年3月設校申請獲准。1990年,中華工學院正式在新竹市郊的東香里茄苳段成立並開始招生,與高雄工學院、長庚醫學院、元智工學院、大葉工學院、華梵工學院等,同為臺灣解除戒嚴前後第一批成立的高等學府。[3][4]
創校時期(1990-1994)
中華工學院創校初始便以發展為中型的綜合大學為目標,並配合新竹的高科技工業發展的環境及需求,設立了電機工程、資訊工程、工業管理、土木工程、建築與都市計劃等五個學系。首任校長為航太工程學家劉通敏博士。第一屆招收215名學生;其中男生206人,女生9人。隔年成立碩士班,第一屆招收38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1人。1992年陸續成立夜間部、推廣教育中心,第一屆夜間部招收五班共170人[5]。1993年舉行了首屆碩士班的畢業典禮,也是學校第一次的畢業典禮。1994年教育部頒佈《師資培育法》取代《師範教育法》,師資培育機構由原師範校院擴大為各大學校院,於是中華工學院立即開辦教育學程[6]。1996年教育部開放大學附設二年制技術學校政策,中華工學院與淡江、元智、義守等19校率先將二技學系納入招生,以高教體系豐富的資源及設備吸引技職體系學生就讀技術系[7]。
改大時期(1995-1997)
在過去的臺灣,大學的經營與管理處處受到政府管制。1994年,中華民國教育部修正大學法,確定「大學自治」和「學術自主」的原則,政府對大學的管理做了相當程度的鬆綁。因此眾多公私立高等教育學府無不加速發展,前仆後繼地投入豐沛的資源進行建設[1][8]。而中華工學院是新竹民辦大學中,起步較早,最具影響力的學校。自1994年起,中華工學院即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改名大學,並依教育部的要求加速建設學校[9]。
同年,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林樹獲聘為校長,他憑藉着其深厚的學術背景推動中華工學院邁向綜合大學。在此時期,學校的共同科和人文社會科學皆獲得很大的發展;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訓中心、外文系、行政管理系相繼成立。至1996年,中華工學院已發展為日、夜間部合計5500餘人的大型學院,並於該年舉行了第一屆運動會;綜合一館、土木館、體育場、中華湖等設施也於此時完工啟用,一所綜合大學校園已然成形。1997年,教育部審批通過,包含中華工學院在內等九所學院獲准改為大學,中華工學院遂更名為中華大學。
組織與行政
中華工學院依大學法的規定,設有三處、六室等行政單位。最高組織單位為董事會,職位下設校長統合學校各單位所負責之相關業務:分別設有校務會議、行政會議;以下在行政方面設有秘書長、教務處、學生事務處、總務處、圖書館、會計室、人事室及各委員會。在教學體繫上,至1996年,共有19個學系及5個碩士班研究所,另設有共同科、夜間部、電子計算機中心、語言中心等單位。
歷任院長
- 1990年8月-1993年7月:劉通敏。
- 1993年8月-1993年11月:教務長蔡永培代理院長。
- 1993年11月-1994年7月:沈文叔。
- 1994年8月-1998年7月:林樹。
院系設置
年份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
總系所數 | 5系 | 6系2所 | 7系3所 | 9系4所 | 11系5所 | 14系5所 | 19系5所 |
總班級數 | 日:5班 | 日:15班 研:2班 |
日:27班 研:5班 夜:5班 |
日:41班 研:7班 夜:10班 |
日:52班 研:9班 夜:16班 |
日:61班 研:10班 夜:22班 |
日:70班 研:10班 夜:29班 技:3班 |
總學生數 | 日:215 | 日:650 研:38 總:688 |
日:1334 研:103 夜:170 總:1607 |
日:2149 研:181 夜:372 總:2702 |
日:2808 研:245 夜:740 總:3793 |
日:3054 研:259 夜:990 總:4303 |
日:3591 研:310 夜:1192 技:300 總:5393 |
校園環境
校園建築
- 行政教學大樓
- 創校時首先興建的館樓,1990年竣工啟用,是中華工學院開校時期,擔負教學、研究、實驗、實習、圖書室的綜合性建築物。行政教學大樓由建築師陳榮村教授設計,是一幢帶有中國風的現代建築,造型中具備中國古典建築的對稱、厚實、嚴肅等特質,並以出陛、斜屋頂和山牆表達中國建築的概念,以中國文化的再詮釋,來塑造一現代中國大學的建築型態。建築物座西向東,左右兩翼為演講廳,在高樓層設計了大面積開窗,並將中國屋頂的單脊改為雙脊,創造了天窗透光走廊,另一方面仍保持閩南民居燕尾的意象[10]。行政教學大樓後來改為建築與規劃學院[11]。正門大廳懸掛有創校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所頒之匾額「弘道育才」一面。
- 第一宿舍、第二宿舍
- 第一宿舍位於校區西側,內含學生餐廳,提供中華工學院學生住宿生活的空間。隨着系所規模迅速成長,學校需要更多的住宿空間以提供學生充足的生活的環境,遂興建第二宿舍。第二宿舍與第一宿舍相連,樓高八層,迄今仍為中華大學最高聳的建築物。2009年分別以校訓命名為勤樓、樸樓。
- 圖書館
- 位於茄苳湖山南麓,面對白馬湖及學校正門。1992年完工後,圖書館、行政單位、部分科系陸續遷入圖書館大樓。
- 國際會議廳
- 位於鴨仔湖畔,內有大型會議廳、兩間會議室,可用於大型會議、研討會、座談會、學術發表、專案簡報等用途。另外,國際會議廳建築含有中華工學院唯一的室內運動場。
1994年以後,隨着教育部對大學政策逐步開放,為了爭取改為大學,中華工學院加速建設的腳步,規劃興建綜合一館、綜合二館、綜合三館、綜合四館,並於1996年完成了綜合一館、土木館、運動場。
- 綜合一館
- 中華工學院改大前新建的教學大樓,位置與行政教學大樓相對,1996年六週年校慶落成啟用,機械系、資工系、電機系等系所遷入該館。
- 土木館
- 中華工學院改大前新建的教學建築,1996年六週年校慶落成啟用,位於運動場東側,二樓網球場與運動場同高。土木館在九二一地震時受損,拆除,原址另建工程二館。
中華工學院建物名稱 | 樓地板面積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現況 |
---|---|---|---|---|---|---|---|---|---|
三合院 | 120m2 | 已拆除。原址新建校史室 | |||||||
湖濱教職員宿舍 | 293m2 | 武術教室 | |||||||
行政大樓 | 8242m2 | 建築暨規劃學院 | |||||||
學生第一宿舍 | 6543m2 | 勤樓 | |||||||
學生第二宿舍 | 7117m2 | 樸樓 | |||||||
圖書館大樓 | 19215m2 | 行政暨圖書大樓 | |||||||
國際會議廳 | 1907m2 | 國際會議廳 | |||||||
綜合一館 | 8755m2 | 工程一館 | |||||||
土木實驗館 | 997m2 | 已拆除。原址新建工程二館 |
中華工學院圖書館
中華工學院圖書館在開校時即成立,其主要功能在於支援學校的教學與研究活動。建館之初,館舍位於校內行政大樓三樓右側,當時的藏書量約兩萬餘冊。1992年,利用電腦及資訊相關技術進行了圖書館自動化,大幅度地改善了圖書館中的各項作業流程與服務效率。1993年遷館至行政暨圖書資訊大樓六樓,成為一較完整且較具規模的圖書館空間[12]。1997年,中華工學院圖書館隨着學校更名為中華大學圖書館。歷任館長為詹武忠、王彥博、李伯超、劉福勳[13]。
PowerBBS
1993年,資訊工程系學生陳紹俊、郭耿言合作開發出一種主從式架構的電子佈告欄系統,命名為「PowerBBS」,並以此架設了「中華方城資訊站」。隔年6月註冊使用者數即累積超過一萬人,成為當時中文BBS中頗具規模的站台之一。隨着使用人數成倍成長,林逸祥、徐奭傑、蔡智強等陸續加入站長團隊。1995年起支援藍波快信系統。經過推廣,中正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新竹師範學院等皆相繼採用PowerBBS架設站臺。也有許多開發者在PowerBBS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新型的BBS,如後來廣為流行的Firebird BBS[14][15]。
參考文獻
- ^ 1.0 1.1 中華民國教育部,《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1996年
- ^ 參考楊朝祥,中華民國私校教育現況與發展趨勢,http://www.npf.org.tw/post/2/36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張永堂,《續修新竹市志文教志》
- ^ 中華大學財務報表暨會計師查核報告 (PDF). [2010-11-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 ^ 中華民國教育部統計處〈71~80 學年度大專院校學生人數〉
- ^ 中華民國教育部部史,http://history.moe.gov.tw/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參考蔡瑞明、林大森,《高等教育組織擴張的制度機制:以一般大學附設二技為例》
- ^ 楊少璇 ,《高等教育的競爭策略——以四所學校為例》,2003年
- ^ 中華工學院,《中華工學院改名中華大學計劃書》,1994年
- ^ 參考湯志民著,《臺灣的學校建築》,書中對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的介紹
- ^ 參考國家文化資料庫 臺灣建築大觀園,存档副本. [2015-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5).
- ^ 12.0 12.1 《中華工學院館舍空間設施成長管理之研究》
- ^ 中華大學圖書館,〈圖書館沿革〉
- ^ 《PowerBBS 發展史》
- ^ 陳紹俊,《PowerBBS站長手冊》,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