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寧
于志寧(588年—665年12月2日),字仲謐,雍州高陵縣人。中國唐朝政治家、宰相,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于志寧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588年 雍州高陵 |
逝世 | 665年12月2日 華州 | (77歲)
國籍 | 唐朝 |
職業 | 政治人物 |
活躍時期 | 7世紀 |
親屬 | 父:隋內史舍人 于宣道 曾祖父:北周八柱國 于謹 |
代表作
|
生平
北周八柱國之一于謹的曾孫,隋朝內史舍人于宣道之子,過繼叔父于宣敏。大業末年,于志寧任冠氏縣長,因為山東民變群起,于志寧辭官回鄉。617年,唐公李淵起兵入關中,于志寧與長孫無忌在長春宮迎候,李淵任于志寧為銀青光祿大夫、秦王李世民屬下渭北道行軍元帥府記室。跟隨秦王轉戰,轉任天策府從事中郎、文學館學士。
629年,任中書侍郎。後加散騎常侍、行太子左庶子,封黎陽縣公。唐朝立七廟的討論中,群臣請以西涼武昭王李暠為始祖,于志寧表示了異議。太宗想要功臣的子孫世襲刺史之職,于志寧表示反對。太宗都聽從于志寧的意見。
640年,兼太子詹事,教導皇太子李承乾,多次進諫,但李承乾不聽,差點被太子派人刺殺。643年,李承乾被廢,東宮屬官都被問罪,只有于志寧受到表彰。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于志寧再任太子左庶子。太宗去世,唐高宗李治繼位,于志寧任侍中。
650年,加光祿大夫之位,進封燕國公。651年,監修國史,與李勣一起主編了《本草並圖》五十四篇。李弘泰誣告太尉長孫無忌謀反,高宗命令即時處斬李弘泰,于志寧說「春季不宜執行刑罰,待秋分之後再行刑」,高宗聽從了。衡山公主下嫁長孫詮,于志寧上書反對,衡山公主沒有為太宗守滿三年孝,因此認為當年辦喜事不合適,高宗同意了。于志寧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652年,兼太子少師。656年,轉太子太傅。659年,任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長孫無忌、褚遂良強烈反對,于志寧保持中立。長孫無忌被殺後,于志寧以黨附的罪名連坐,被免職,左遷榮州刺史。664年,轉華州刺史,年老致仕。665年,于志寧去世,贈幽州都督,諡號為定。追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參與制定編纂律令格式、五經義疏、修撰禮典,有文集二十卷。
家庭
夫人
- 弘農劉氏,北周使持節、左光祿大夫、都口、驃騎大將軍劉延曾孫女,隋朝使持節、口州刺史、梁靈二州總管,洛陽口公劉偉孫女,隋朝左千牛、建節尉劉州武長女
子孫
傳記資料
前任: 李勣 |
唐朝尚書左僕射 651年—659年 |
繼任: 劉仁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