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讓(929年—987年),後周宋朝初年將領,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

本名劉光義宋太宗即位後賜名廷讓。祖籍涿州范陽(今河北涿州市),末割據者盧龍軍幽州,今北京)節度使劉仁恭的曾孫,祖父橫海軍滄州,今河北滄州市東南)節度使劉守文為其弟劉守光所殺。劉光義之父劉延進舉家南逃避難。後漢樞密使郭威鎮守鄴都時,劉光義入其麾下,郭威建立後周成為周太祖時,劉光義任侍衛司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與趙匡胤李繼勛石守信王審琦楊光義劉守忠劉慶義韓重贇王政忠等九人結為「義社十兄弟」。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從宋太祖征潞州李筠,任行營先鋒使。次年,升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寧江軍(夔州,當時歸後蜀節度使乾德二年(964年)四月,率軍到潞州守邊防禦北漢。十一月,宋攻後蜀,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王全斌率宋軍主力從陝西南下;劉光義為副都部署和都監曹彬率步騎二萬,從歸州沿長江西進,攻克夔州。因劉光義軍紀嚴明,後蜀萬州(今重慶萬縣)、施州(今湖北恩施)、開州(今重慶開縣)、忠州(今忠縣)四州刺史迎降。乾德三年(964年)正月,劉光義軍西至遂州(今四川遂寧),後蜀遂州知州投降。此時,王全斌軍進至成都,後蜀滅亡。三月,因王全斌軍軍紀敗壞,後蜀降將全師雄叛宋,佔領川西許多州縣,在成都西北新繁,劉光義率部擊敗全師雄,十二月,平定全師雄。次年正月,劉光義改領鎮安軍節度使。開寶六年(973年),罷劉光義軍職,出為鎮寧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976年,太平興國元年)十月,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劉光義與趙光義同名,被皇帝賜名廷讓(一作庭讓)。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五月,罷劉光義節度使,改授右驍衛上將軍。雍熙三年(986年)五月,岐溝關之戰宋軍敗於契丹國。六月,宋太宗起用劉廷讓被任為雄州(今雄縣)知州,後改為瀛州(今河間)都部署。同年十二月,遼聖宗與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軍入侵,劉廷讓將精兵留給滄州都部署李繼隆,命他殿後,自己率領宋軍數萬北上在莫州(今任丘南)南大戰遼軍,被圍困於君子館(今河間北)。部將桑贊率部激戰半日,遼軍不斷增援,李繼隆部沒有救援,反而退保樂壽(今獻縣),桑贊也率部南逃,擔任先鋒的雄州知州賀令圖被契丹所俘,高陽關部署楊重進陣亡。劉廷讓全軍數萬覆沒,僅以數騎逃出。宋太宗並沒有處罰劉廷讓。雍熙四年(987年)初,劉廷讓接替張永德為雄州知州兼兵馬部署。秋天,劉廷讓患病,宋太宗派御醫去雄州為他醫治。劉廷讓上表要求回京,宋太宗還沒有批准,劉廷讓擅離治所南歸,被下御史台按問,朝廷將他削奪官爵,配隸商州(今陝西商洛市)。其子劉永德、劉永和也被貶官。行至華州(今華縣)劉廷讓絕食而死,終年59歲,宋太宗感念之,贈太師

延伸閱讀

[]

 宋史·卷259》,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資料

  • 宋史》卷259《劉廷讓傳》
  • 東都事略》卷20《劉廷讓傳》
  • 李攸《宋朝事實》卷9《勛臣·太祖義社兄弟》:「太祖義社兄弟,保靜軍節度使楊光義,天平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義軍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勛,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秦王王審琦,忠遠軍節度使、觀察留後劉慶義,左驍衛上將軍劉守忠,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彰德軍節度使韓重斌(贇),解州刺史王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