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斯特勞斯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路易斯·利希滕斯坦·斯特勞斯(英語:Lewis Lichtenstein Strauss,1896年1月31日—1974年1月21日)是一位美國商人、慈善家、政治家和海軍退役少將。他是1946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創始成員之一,並在1950年代擔任該委員會的主席。[1]
路易斯·斯特勞斯 Lewis Strauss | |
---|---|
代理美國商務部長 | |
任期 1958年11月13日—1959年6月19日 | |
總統 | 懷特·艾森豪威爾 |
前任 | 冼奇·威克斯 |
繼任 | 費德烈·H·梅拿 |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1953年7月2日—1958年6月30日 | |
總統 | 懷特·艾森豪威爾 |
前任 | 哥頓·迪恩 |
繼任 | 約翰·麥科恩 |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成員 | |
任期 1946年11月12日—1950年4月15日 | |
總統 | 哈利·S·杜魯門 |
前任 | 職位設立 |
繼任 | T·基斯·格倫南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Lewis Lichtenstein Strauss 1896年1月31日 美國西維珍尼亞州查理斯頓 |
逝世 | 1974年1月21日 美國維珍尼亞州白蘭地車站 | (77歲)
墓地 | 維珍尼亞州列治文希伯來公墓 |
政黨 | 共和黨 |
配偶 | 艾莉絲·漢瑙爾(Alice Hanauer) |
兒女 | 2 |
獲獎 | 自由獎章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美國 |
服役 | 美國海軍 |
服役時間 | 1926–1945 |
軍銜 | 海軍少將 |
部隊 | 美國海軍軍械局 |
軍事獎勵 |
生平
斯特勞斯在維珍尼亞州列治文長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斯特勞斯是比利時救濟委員會的一員,當時他還是夏拔·胡佛的助手。戰後又成為美國救濟管理局的一員。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斯特勞斯在庫恩·洛布公司任職。斯特勞斯還是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的成員,1930年代他希望美國能接受更多來自納粹德國的難民,但這一願望未能實現。他結識了核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並資助其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特勞斯是美國海軍預備役軍官。因為在軍械局任職期間妥善督促彈藥工廠生產,斯特勞斯晉升為少將。在冷戰初期,斯特勞斯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一員,他強調要保護好美國的核武器秘密,而且要讓美國在這方面領先於蘇聯。因此他支持美國發展氫彈技術。在擔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期間,斯特勞斯主張和平利用核能,並預測核能將讓電力非常便宜。同時他刻意淡化放射性落下灰可能帶來的健康影響。
戰後斯特勞斯主張召開奧本海默安全許可聽證會,該聽證會最終導致物理學家羅拔·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證被剝奪,他也因此備受質疑[2][3][4][5]。1959年,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提名斯特勞斯出任美國商務部部長,結果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最終美國參議院以46支持49反對否決其出任美國商務部部長[6]。此事變相終結了斯特勞斯的政治生涯,其被迫退休後投身慈善和猶太人利益工作,閒時以養牛為樂,期間亦出版了個人回憶錄《人類與決定》(Men and Decisions)及協助貝利·高華德參加1964年美國總統選舉。1974年1月21日,在與淋巴癌抗爭三年後,斯特勞斯在其家中病逝,終年77歲。
參考文獻
- ^ Ex-AEC chief Lewis Strauss dies. The Morning News (Wilmington, Delaware).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January 22, 1974: 33 [July 24,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5, 2020) –透過Newspapers.com.
- ^ Davis. Who's To Blame In AEC Storm? Davis Sifts Facts. The Cincinnati Enquirer. June 14, 1954: 1 [July 26,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27, 2020) –透過Newspapers.com.
- ^ Pfau, No Sacrifice Too Great, pp. 169–170.
- ^ Young and Schilling, Super Bomb, p. 144.
- ^ Young, "Strauss and the Writing of Nuclear History", p. 4.
- ^ Lewis Strauss (1958 – 1959): Secretary of Commerce. American President: An Online Reference Resource.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 [January 29,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