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弟兄
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1614年—1691年2月12日)原名尼古拉斯·赫爾曼(Nicolas Herman),17世紀法國奧秘派基督徒。雖然勞倫斯弟兄一生只在巴黎的加爾默羅會修道院擔任干勤雜工的庶務修士,晚年卻備受推崇,其言論、信件被編輯成《與神同在》和《勞倫斯屬靈格言》等屬靈名著。他強調要達到與上帝同在,總要用心與愛,過於用悟性。
勞倫斯弟兄 O.C.D. | |
---|---|
出生 | 尼古拉斯·赫爾曼 1605 法國埃里梅尼勒 |
逝世 | 1691年2月12日 法國巴黎 |
職業 | 赤腳加爾默羅會修士 |
生平
勞倫斯弟兄出生在法國東部洛林地區(今屬大東部大區)默爾特-摩澤爾省呂內維爾區的埃里梅尼勒.[1] 。他的父母是農民,所以他所受的學校教育相當有限。年輕的尼古拉斯·赫爾曼的幼年恰逢1618年至1648年破壞中歐的三十年戰爭[2]。由於貧窮,年輕的赫爾曼被迫從軍,以保證能獲得食物和一點津貼。在此期間,16歲的赫爾曼聲稱一次經歷使他踏上了獨特的靈性之旅。[3] 16歲時,他在戰場上看到一棵沒有葉子的樹。他意識到這棵樹在幾個月內將長滿葉子並且開花,把這棵樹視為上帝改變人心的能力的象徵。他參加了三十年戰爭,受傷後,離開了軍隊,成為一名僕人[4]。1635年,尼古拉斯在離他家鄉不遠的蘭伯維爾斯與瑞典步兵和法國騎兵作戰,在途中,他被德國軍隊俘虜,被當作間諜對待。他們甚至威脅要絞死他。他無所畏懼地回答。士兵們看到他的勇氣,就釋放了他。瑞典人進入洛林,在經過該地區時,襲擊了拉姆伯維爾斯小鎮,他在那裏受了傷,終生跛腳(當時蘭伯維爾有2660名居民,八年後只有400名倖存者)。可怕的戰爭經驗使他轉向宗教,終生沒有放棄。他從未談到過他所經歷的恐怖,但影響一直維持了終生。在父母家中休養了一段時間後,他成為法國國王的司庫威廉·德·富伊伯特的僕人。
尼古拉的僕人工作結束後,決心效法叔叔,成為一名加爾默羅會隱修士,尋求精神滿足。1640年6月中旬,26歲時在巴黎進入沃日拉爾路(Rue de Vaugirard)的加爾默羅會修道院,[5] 擔任干勤雜工的庶務修士。[6] 聖名「復活的勞倫斯」。1642年8月14日發願。[7] 他在巴黎修道院度過了餘生,主要從事廚房工作,晚年腿部潰瘍,才由上司指派較輕鬆的製鞋工作。[8] 他的影響漸漸越來越大,甚至許多許多有學問的人,和教會人士也尊敬他,其中包括弗朗索瓦·芬乃倫神父。
儘管勞倫斯弟兄在修道院地位很低,但他的品格吸引了許多人。他以經歷到內在深刻的平安而著稱,許多來訪者紛紛前來尋求他的靈性指導。[9] 在其言論和信件中所展現出的智慧,後來整理成《與神同在》一書。一位著名的神職人員,阿貝·約瑟夫·德·博福特記錄勞倫斯弟兄的言論,在他死後將其編纂成書。[10] 這本小書得到巴黎總主教路易-安托萬·德·諾瓦耶的批准出版。巴黎總主教表彰勞倫斯弟兄 「忘記了自己,並願意為上帝失去自己,」他不再想到美德或他的救贖 ... 他總是用沒有利益的愛來管理自己。[11] 這本書包括他本人的十六封書信,和四次談話。這本書在羅馬天主教和更正教中都很流行,約翰·衛斯理[12]、威拉德·斯佩里[13][14]、陶恕[15]和漢娜·惠特爾·史密斯都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漢娜·惠特爾·史密斯稱「這本小書是我所知道的最有幫助的書之一」。[16]
德博福特神父回憶說:「勞倫斯很敞開,能激發信心,讓你覺得你可以告訴他任何事情…一旦你透過粗糙的外表,發現不尋常的智慧,超出普通庶務修士標準的自由。」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裏,病了三次。當他第一次康復時,他對醫生說:「醫生,你的補救措施對我來說太有效了。你只是推遲了我的幸福。」他在2月6日結束他的最後一封信時說,「我希望幾天後能見到他。」勞倫斯弟兄於1691年2月12日在巴黎修道院去世,享年七十七歲。[17] 他雖然一生默默無聞,但他的教導影響至今。蓋恩夫人的同工弗朗索瓦·芬乃倫神父在他寫的書裏引用並討論了他的觀點,還把他比作讓-約瑟夫·蘇林(Jean-Joseph Surin)[18]。
參考
- ^ Lawrence of the Resurrection, Brother, Writings and Conversations on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Washington, D.C.: ICS Publications, 1994), p.xviii.
- ^ 存档副本. [202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 ^ "Brother Lawrence of the Resurrection," Boston Carmel, Website of the Discalced Carmelites of Boston. Boston, Mass.: Mighty 8th Media, 2014. Viewed July 22, 2017. http://carmelitesofboston.org/spirit-of-carmel/our-saints/brother-lawrence-of-resurrec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Writings and Conversations, op. cit., p. xviii.
- ^ 存档副本. [202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 ^ Ibid., p. xix.
- ^ Ibid., p. xx.
- ^ Ibid.
- ^ Ibid., pp. xx-xxi.
- ^ J.D. Nelson,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with Devotional and Study Guide, p. 15.
- ^ ŒUVRES CHOISIES DE FÉNELON (SELECTED WORKS of FENELON), Volume II, p. 320-321, 335, https://archive.org/details/oeuvresdefenelon02fn/page/4
- ^ Fanning, Steven. Mystics of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Routledge. 2005: 169. ISBN 9780415224680.
- ^ STRANGERS & PILGRIMS in Classics of Christian Devotion BY WILLARD L. SPERRY, Dean of the Harvard Divinity School,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39
- ^ https://archive.org/details/MN41558ucmf_3
- ^ Tozer, A. W. The Price of Neglect. Wingspread Publishers. 1991: 22–23. ISBN 9780875094472.
- ^ https://archive.org/details/brotherlawrencep00lawr/page/n9
- ^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with Devotional and Study Guide, op. cit., p. xxiii.
- ^ ŒUVRES CHOISIES DE FÉNELON (SELECTED WORKS of FENELON), Volume II, p. 320-321, 335, 342, 344, 346-348, 350, 477, 480 (4 times), 481 (5 times), 493, 535 (5 times), 536 (4 times), 550-551, 553, 599, 635, 641-643, 646, 651, 657, 673, 677 (mentions him as Frère (french for Brother) Lau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