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書圖》,又名《挑耳圖》,由五代十國南唐畫家王齊翰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縱28.4厘米,橫65.7厘米,現收藏於南京大學。屬於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2]

簡介

圖中央一名士人,身着寬袍大袖,坐於書案之前,身後有絢麗屏風。士人袒胸伸腿,一手撫着椅把,一手掏耳朵,面向右側稍微仰視,左眼微閉,神態如生。旁邊有一黑衣童子立在屏風側面,手持茶具,正欲端茶走來,表現了士大夫勘書之餘自得其樂的景象。屏風佔據了畫面大部分空間,如此尺幅巨大的屏風在五代以前的繪畫中鮮有。此圖後經宋徽宗趙佶御題命為《勘書圖》,並題上了稱讚之詞「王齊翰妙筆」。[3][4]

收藏

此圖歷經千年風雨,曾輾轉於十餘位收藏名家之手。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文學家蘇軾、明朝收藏家董其昌、巨富安國,以及乾隆皇帝的三位皇子(永珹永琪永瑢)都曾收藏鑑賞此圖並讚不絕口。直至1934年,美國收藏家福開森將其捐贈給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前身)才結束漂泊之旅,從此成為公藏珍品。

明末清初的幾十年間,此圖在錫山安氏四代人、明朝內閣首輔大臣嚴嵩以及靖南王耿仲明之間流轉。崇禎年間,錫山安氏失而復得此圖(安國之曾孫安廣譽將其購回)為這幅傳世佳作的遞藏增添了傳奇色彩。[5][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