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臺南公會堂

原臺南公會堂,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為臺灣日治時期時臺南第一座具公共集會功能的現代建築物,戰後曾長期作為臺南社教館使用,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公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目前與吳園和柳下食堂作為「吳園藝文中心」的一部分開放民眾參觀[1]

原臺南公會堂
臺南公會堂
臺南公館、吳園藝文館
臺南公會堂外觀 地圖
位置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
民權路二段30號
座標22°59′39″N 120°12′22″E / 22.994274°N 120.2060435°E / 22.994274; 120.2060435
建成時間 日本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
公眾參觀開放時間:每日08:00∼22:00
參觀費用:免費
官方名稱原臺南公會堂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日治建築
詳細登錄資料

公會堂的所在地原是清朝道光年間士紳吳尚新吳園,現於其後仍留有吳園的一部分[2]。而相傳吳園所在地在更早之前是荷治時期向鄭成功建議攻臺的荷蘭通事何斌的府邸,1661年5月3日鄭成功並在此接見經何斌引導的荷蘭使者湯馬斯‧范‧伊伯倫(Thomas van Iperen)與李奧納多‧范‧李奧納杜斯(Leonard van Leonardus)等人[3]

沿革

 
日治時期的公會堂

臺灣日治時期初期由於臺南一帶缺乏公共聚會場所,明治四十年(1907年)臺南廳長津田毅一日語津田毅一召集臺南官紳決議成立「社團法人臺南公館」,計劃讓臺南官民每人出資5圓當作籌建基金[4]。此時因為吳家財務欠佳要出售家宅,該組織便打算買下吳園來興建洋館[4]。而後在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7月,「社團法人臺南公館」變更為「財團法人臺南公館」[4]。同年(1910年)因為將舉行「南部物產共進會」(1911年2月舉行),當時的臺南廳長松木茂俊任命技手矢田貝靜睦設計此建物,官民合資4萬多圓興建[2]

工程在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9月12日開工,由佐佐木紀綱的佐佐木組負責興建,最後在次年(1911年)2月1日舉行落成典禮[5][6][4]。大正七年(1918年),在本館之外增建45坪的日式座敷和12坪的能劇舞台及控制室[4]

該建物起初稱為「臺南公館」,後在大正十二年(1923年)8月10日「財團法人臺南公館」解散後,改稱臺南公會堂[5][4]。該建物是當時臺南市民重要的集會場所,也兼具教化百姓的功能[2]。當時臺南市甚至臺南州高雄州重要公共政策之制定和演講、集會等均在此舉行,而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後,蔡培火連橫等人亦在此處演講[5]

二次大戰後,政府將此棟建築改稱為中山堂,為空軍新生社和軍友社使用[7],後來又於1955年6月改為省立臺南社教館[3]並予以整修[2]。而在社教館於1994年[5]移到臺南市五期重劃區後,該建築一度因位於市中心而有拆除作為商業區興建大樓之議[5],最後此議作廢,該建築改為吳園藝文館[2]。近年在經歷整修工程後而呈今貌。

財團法人臺南公館

經營「臺南公館」的組織,並未設置專任經營人,而是由理事評議會決定營運方針[4]。底下設有總務課、事業課、會計課[註 1],此外還有設有料理主務一人[註 2][4]

1923年8月10日該組織解散後,臺南公館的產權移轉給臺南市役所[4]

建築設計

臺南公會堂為西方古典樣式建築,整體空間是由前棟與後方的大集會堂所組成,其中大集會堂是木構造,位於一基座上,講求機能性而未使用西方歷史建築語彙裝飾[2]。前棟則有較多的西方歷史建築語彙裝飾,在中央入口部分的二樓設有陽臺,更上面的三角型山牆內則有繁複的裝飾浮雕,而山牆之上則是該建築最高的屋頂,上頭突出部分為老虎窗(Dormer Window),其內則開有牛眼窗[2]。而主體屋頂則使用了法國式屋頂(French Roof),並鋪有魚鱗狀板瓦和加上冠飾[2]

前棟兩翼部分在一樓正面牆上開有三個稍微內凹的圓拱窗,而窗子的拱心石與壁體水平線連成一體;二樓正面牆上則使用了四根臺灣少見的愛奧尼克柱式方壁柱來承接楣樑與挑簷而成三個開間,而柱子之下則有曲線優美的托架,此一處理方法也是少見的[2]。而在兩翼屋頂部分前的矮牆上裝有臺灣傳統建築使用的綠釉花磚,使得該建築增添了一些本土味[2]

而在屋側旁設有圓井,大集會堂下方的基座中有半圓井。

周圍設施

臺南公會堂右側的建築物日治時期的柳下食堂,建築物建於1934年(昭和9年),是日治時期臺南最知名的料理店之一,目前則作為茶間「奉茶.十八卯」持續經營中。後方為昔日吳園僅剩的部分設施,包含飛來峰與水榭,再後面便是遠東百貨公園店(原臺南市立圖書館,1974年遷館售地)。

外部連結

註釋

  1. ^ 首任總務課長是川中子安治郎、首任事務課長是杉坂六三郎、首任會計課長是山口清[4]
  2. ^ 負責西洋料理、日本料理與包廂業務,由理事長決定人選,一年一任[4]

參考資料

  1. ^ 原台南公會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214、215頁. ISBN 957-30880-4-5. 
  3. ^ 3.0 3.1 范勝雄. 府城叢談 (4). 臺南市政府. 1988-07-01: 82頁. ISBN 957-02-2143-7.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王慧芬、林惠萱、蔡宛達、顏采容 撰稿. 《辛亥臺灣1911》. 漢珍. 2011-10: 9–15. ISBN 978-957-30801-2-1. 
  5. ^ 5.0 5.1 5.2 5.3 5.4 石萬壽. 樂君甲子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年3月: 191、192頁. ISBN 957-01-6745-9. 
  6. ^ 吳孟青、王御風、杉森藍. 〈第五章 縱橫南臺灣的實業家:佐佐木紀綱〉. 《和風吹撫的港市 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17-11: 168–201. ISBN 978-986-05-3898-4. 
  7. ^ 遠流台灣館.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3-02-01: 53頁.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