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都九

雙溪都九馬來語Sungau Tujoh),是汶萊的極西端,也是砂拉越州美里的最東邊城鎮,是一個跨國邊境城鎮,汶萊一側屬於馬來奕縣[1]雙溪都九在馬來語中的意思分別為河和七,意譯為第七條河。[2]

雙溪都九
邊境城鎮
Sungai Tujoh
雙溪都九在婆羅洲的位置
雙溪都九
雙溪都九
坐標:4°35′0″N 114°04′0″E / 4.58333°N 114.06667°E / 4.58333; 114.06667
國家 馬來西亞 汶萊
 砂拉越
馬來西亞縣/汶萊縣美里縣/馬來奕縣

雙溪都九有時也被稱為甘榜雙溪都九(Kampung Sungai Tujoh),但這個地區實際上沒有聚居地和固定居民。而這裏只有46名海關、關稅和移民局人員居住於此。[3]警察也在這裏駐守邊界, 以維護國土安全。[4]

地理

 
雙溪都九於馬拉弈縣的位置
從雙溪都九發出的汶萊通關證。
從雙溪都九發出的大馬通關證。

雙溪都九是汶萊的最西部的城鎮,其中有一部分區域跨越邊界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美里的甘榜Rentis。雙溪都九北為南中國海,東為雙溪Enam村,西南則為馬汶兩國邊界。

這裏也是砂拉越和汶萊四個關卡中的其中一個,也是馬來奕內的唯一一個關卡。其他3個位於臨近林夢的汶萊摩拉縣武吉魯拉(Bukit Lurah)和位於林夢和大老山的淡布隆縣Puni和Labu關卡。 .

歷史

汶萊蘇丹長期以來堅稱雙溪都九地區為汶萊蘇丹國的一部分。1882年,時任汶萊蘇丹以每年6000美元的價格,把面積達10,000平方英里(30,000平方公里)的峇南河盆地區域賣給砂拉越白人拉惹。[5]

目前,現有的邊界是由當時掌控砂拉越(當時為英國殖民地)和汶萊(英國的保護國)兩區的英國於1958年制定的。[6] 正值20世紀60年代,政府於該地建立了一個關卡,以控制砂拉越美里與汶萊的貨品商貿和人力流動。自此,該地持續發展,並於2003年在峇南河上建立跨國大橋—東盟橋(ASEAN Bridge)。

2005年,該地首次實施頻繁旅行卡(FTC),兩國居民可使用大馬卡或 Smart IC 作為在兩國穿梭的合法證件,無需國際護照。但施行至2013年12月,FTC已停止效用。[7]

交通

當地有渡輪服務和Rasau橋和主要道路連接兩國11公里長的邊境。[8]

這裏也有提供從馬來奕至關卡的巴士服務。 [9]乘客需要通過當地關卡前往美里,並搭乘另外一個巴士以前往州內其他地區。

參考文獻

  1. ^ "Poskod Baru Daerah Belai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5月22日閲覧。
  2. ^ "Websters Dictionary Onli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Brudirect"Brunei Immigration Department Beef Up At All Control Pos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5月22日.(2003年11月24日閲覧。
  4. ^ Brudirect"Belait Under Royal Scrutin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5年4月3日.(2007年5月22日閲覧。
  5. ^ "The Pagan Tribes of Borne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5月22日閲覧)
  6. ^ "Brunei's Overlapping Maritime Claim with Malaysia over the Spratley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5月22日閲覧)
  7.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nounce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6年9月25日.(2007年5月22日閲覧)
  8. ^ 汶萊政府"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4月19日閲覧。
  9. ^ "Biaramas fares from Sarawa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4月19日閲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