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小說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2月25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
台文小說指的是以台語白話文為創作語言的小說文學,盛行於台灣。自日治時期開始,便有多位台灣作家以台語文創作小說。然而,遭受外來政權的接連壓迫,台文創作無論體裁都蒙受長期的忽視。台灣解嚴後,台灣本土意識再度高漲,台語文學重登歷史舞台,台文小說也隨之再次萌芽。
臺文小說 | |
表記 | |
---|---|
漢字 | 台文小說 |
白話字 | Tâi-bûn sió-soat Tâi-bûn siáu-soat |
台語羅馬字 | Tâi-bûn sió-suat Tâi-bûn siáu-suat |
方音符號 | ㄉㄞˊㆠㄨㄣˊ ㄒㄧㄜˋㄙㄨㄚㆵ ㄉㄞˊㆠㄨㄣˊ ㄒㄧㄠˋㄙㄨㄚㆵ |
文字,一直都是台語文學界不休的爭論,早從日治時期就已分為兩大派;一是主張以台閩漢字作為書寫載體,而另外一派則是提倡拼音文字化的白話字路線。而這樣的相互爭鳴造就了後來的融合,進而帶動漢羅文的興起。
然而,長期的語言打壓下,使得多數台灣作家因為母語教育的缺乏,即便抱持母語創作之心,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純台語文的創作;因此,今日的台文小說作品多存在着華語、台語之間「相濫」的情形,雖然許多華語字詞可以台語發音,仍或多或少造成台語文受到華語文的侵蝕。
由於台灣母語教育並不成熟,多數的閩南裔台灣人對於台文漢字或羅馬字並不熟悉,進而導致無法順暢地閱讀此種文學作品,因此台語文小說在目前的商業市場上尚無法與華語文小說相抗衡。
寫作媒介
語言
台文小說顧名思義就是「以台灣話為書寫語言的小說」,因此台灣話(Tâi-oân ōe)即為此類型小說所使用的語言。另外,由於現今的台灣教育以華語教育為主,造成台灣人在閱讀及寫作母語的能力上,有些許障礙,而思想語言亦受影響或轉為華語。因此,許多小說家便以「台語、華語相雜」的模式來書寫、表達其故事。例如:蕭麗紅的《白水湖春夢》即是典型「台華相雜」的台語文小說,對話雖是全台語文,但敘述時則混合兩種語言。
文字
文字 | 文字類型 | 範例 | 使用 |
---|---|---|---|
漢字 | 台文小說 | 多數台文小說皆使用漢字為書寫工具 | |
白話字 | 羅馬字 | Tâi-bûn Sió-soat | |
台羅字 | 羅馬字 | Tâi-bûn Sió-suat | 林貴龍所著的《Thá-kheh》即是使用此文字書寫 |
相關作品
長篇小說
- 許丙丁:《小封神》
- 賴仁聲:《刺仔內的百合花》、《可愛的仇人》
- 黃元興:《關渡媽祖》、《彰化媽祖》
- 陳雷:《永遠的故鄉》、《陳雷台語文學選》
- 蕭麗紅:《白水湖春夢》
- 宋澤萊:《台語小說精選卷》
- 陳明仁:《A-chhun5》
- 楊嘉芬:《榕樹頂的光景》、《啥刣死阮姐夫》、《一個先生人的1997》、《四姊妹》、《紅雨落佇青山路》
- 黃連:《愛恨一線牽》
- 張聰敏:《阿瑛!啊》
- 崔根源:《水薸仔的夢》、《無根樹》、《倒頭烏 佮 紅鹹鰎》、《回顧展》、《人狗之間》、《超渡》
- 胡長松:《燈塔下》、《槍聲》、《棋盤街路的城市》、《復活的人》
- 王貞文:《天使》
- 清文:《虱目仔e滋味》
- 林貴龍:《Thá-kheh》
- 王湘琦:《俎豆同榮》
- 林央敏:《菩提相思經》
短篇小說
定義爭議
在台文小說的定義上,有許多劃定法。有人主張「全台文」的小說作品才是真正的台文小說;另外則有人主張無論「全台文」抑或是「台華相雜」兩種,皆屬於台文小說的範疇。但無論是狹義台文小說或是廣義的台文小說,皆有以台文為媒介的小說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