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閩南語地名

臺語,又稱臺灣話,曾經是台灣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以台語命名的地名十分普遍。雖然在今日的台灣,臺語過往的地位與通行程度已經被台灣國語所取代,不過大量帶有臺語特色的地名仍然留存。

臺語地名
漢字 地號名
白話字 tē-hō-miâ / tōe-hō-miâ
廈拉新文字 dexomia / duexomia

特色用語

陸地地形

  • kiā
  • kîⁿ
  • puān
  • khàm
  • kheⁿ / khiⁿ):意味山谷盆地等。
  • lūn):突起的沙丘地形,如沙崙崙背等。
  • tun):通「墩」,與近義,如白沙屯等。
  • po͘):意味平地平原等。
  • phiâⁿ):意味地勢稍高的台地
  • soa
  • soaⁿ):地形起伏之地。
  • tiâⁿ

水岸地形

  • chiu
  • chùn
  • hái
  • 鯤鯓khun-sin
  • khut
  • làm):亦作「」,臺語漢字本意為「泥沼」。
  • ô͘)︰山間小盆地,如陽明山國家公園竹子湖、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奮起湖(舊糞箕湖)。
  • oan
  • pi)︰池塘,如嘉義市蘭潭(舊紅毛埤)、臺南官田葫蘆埤。
  • phīⁿ):意味向海洋突出的海岬,如貓鼻頭鵝鑾鼻鼻頭角等。
  • thâm)︰湖沼,如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潭。
  • ︰河川,如雲林縣北港溪(舊笨港)。雲林縣北港鎮、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笨港街)。

土地開墾

在地產業

  • phō͘):早期的製糖所,如廍後廍仔等。

前後詞綴

  • āu
  • bóe
  • chhù):臺語漢字本意為「房屋」,意味當地居民的房舍與土地,如三塊厝廖厝打鐵厝等。
  • ē)意同「腳」,即「下腳」
  • kha)意同「下」,即「下腳」
  • kháu
  • sim
  • téng),意「頂懸」
  • thâu),意同「角」,即「頭角」、「頭岬」
  • (kak),意同「頭」,如「頭角」、「岬角」
  • (phīⁿ),同於「鼻頭」

參考資料

名人作地名(最早定居開墾)

名人作地名(功於地方)

延伸閱讀

荷西葡文獻

  • 《新港文書》(台南地區/西拉雅語)

清代文獻

日本時期論著

  • 土田滋、山田幸弘、森口恆一《台灣平埔族言語資料整理與分析》
  • 小川尚義《台日大辭典》
  • 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台灣》、《諸蕃語彙》、《平埔族調查旅行》、《台灣文化誌》
  • 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

戰後學者代表性著作

  • 李壬癸《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灣原住民史:語言篇》
  • 張耀錡(1951)《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 陳正祥(1978)《台灣地名辭典》台北:南天書局
  • 洪敏麟(1980-1984)《台灣就地名之沿革》(一)(二上)(二下)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 洪英聖(1995)《情歸故鄉、總篇:台灣地名探索》台北市:時報文化
  • 陳國章(1997-1999)《台灣地名辭典》(上中下)台北:師大地理系
  • 姚榮松指導、蔡淑玲(2004)《台灣閩南語地名之語言研究:兼論其文化意涵與演變》新竹:竹教大台語所碩論
  • 林慶勳指導、陳耀中(2007)《清代文獻反映平埔族群語言研究》高雄:高師大台文所碩論(漢字還原閩南語羅馬字轉寫)
  • 臺灣地名的探究 (PDF), 師大地理系, [2017-04-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3-10) 
  • 名符其實?!--由自然科學看台灣地名由來的命名智慧 (PDF), 獨立研究作品, [2021-08-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8-27) 

相關詞條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