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學
詞源及詞義
名物最早出現在一詞在《周禮》[2],其中至少十三個職務提及此詞,主要乃對此職位的職務用到了名物一詞,並衍申其職。例如:《周禮·春官·宗伯》述及小宗伯的職務:「辨六粢之名物與其用,使六宮之人共奉之。」這些不同的專業的人,便要辨別不同領域的名物,並各有其職務上的作為。
名物訓詁是訓詁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所謂名物,早期的狹義說法是指草木鳥獸蟲魚等生物的名稱,後來又逐步擴大到車馬、宮室、冠服、星宿、山川、郡國、職官和人的命名等領域。[3]
定義
根據錢慧真(2010)的定義:「從所指的角度而言,名物是屬於某物類的特定具體之物,它們都具有自己的具體名稱和獨特的區別性特徵;從語言的角度而言,它是音義關係在約定俗成中形成、具有較強的理據性和系統性,為全民所普遍接受認可的名詞或短語。它是古代人們對具體特徵之物加以辨識、分類的結果。」[4]
演進
「最晚從周代開始就有了名物辨識工作,自《爾雅》起逐步形成了名物研究的傳統模式,並在清代達到高峰。」[5] 名物學的演進歷程最主要是發源於訓詁學裏對於名物之研究,後來學者逐漸專注於名物本身,而漸由訓詁學裏獨立出來;演變到後來研究範圍開始有不同的素材之分化,直到近代考古學方法的介入,使名物學開始重視名物背後的文化層面之研究。
訓詁學的名物學
名物學最早是屬於訓詁學的內容,其研究的主要主軸乃『以《爾雅》,《小爾雅》,《廣雅》為主線,此外又有性質相近的《方言》等,共同構成名物研究的訓詁學基礎』[2]
名物學的獨立
『名物學的獨立。以《釋名》開其端,以後又有從《詩經》的訓詁中獨立出來的名物研究,再有從《爾雅》分出來的一支,如《埤雅》,《爾雅翼》,《通雅》。』[2]
名物學的研究範圍
在名物學發展過中,其研究範圍逐漸確立,大致如下[2]:
作為考證學的名物學
即特別把經學中的名物部分提出來,用考據的方法進行研究,並為之作圖解,如江永《鄉黨圖考》。若作分類,可別為數項,如:甲、衣服考;乙、飲食考;丙、住居考;丁、工藝考。
受考古學方法的影響
名物學的研究方法由於受到近代的考古學方法的影響,『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於一身,為名物學的方法革新賦予了最為重要的條件』[2]。即對於物及名的並重的研究,且重視其其文化層面的探討,此已有別於傳統的名物之訓詁、考證。
重要人物
- 青木正兒和(1887~1964),日本著名漢學家,文學博士,國立山口大學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日本中國學會會員,中國文學戲劇研究家:現代名物學者多會提到這位日本近代的名物學者及其著作,顯見其對中國名物學者之影響。
- 孫詒讓:根據錢慧珍[5]的看法,孫詒讓的貢獻至少包括三個部分:
參閱
註釋
參考文獻
- 王強,2004。中國古代名物學初論。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8(6)。(2012-11-12擷取)
- 揚之水,2007。關於「名物新證」。《南方文物》第3期。(2012-11-12擷取)
- 錢慧真,2007。淺析《爾雅》的名物訓釋方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07年01期。(2012-11-12擷取,此連結僅見摘要。)
- 錢慧真,2009。《周禮正義》所見孫詒讓名物訓詁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2-11-12擷取,此連結僅見摘要、目錄。)
- 錢慧真,2010。「名物」考辨。《敦煌學輯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0年03期。(2012-11-12擷取,此連結僅見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