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民國人物)

民國人物

周易(1855年—1922年)字子元,號芷沅廣東省揭陽縣榕城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

生平

周易幼年常隨父親出入丁日昌的持靜齋書樓,博覽群書。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周易隨福建巡撫丁日昌赴台灣,負責學政文牘。光緒三年(1877年)返回揭陽,在家讀書。[1]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拔貢。光緒十三年(1887年),應揭陽縣知縣王菘的委託,修《揭陽縣續志》。不久,周易以試用知縣候補廣西,起初入廣西巡撫幕府,後來歷任博白縣歸順縣等縣知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升鬱林州知州。任內,他勸農村試種棉花,並著《種棉淺說》。[1]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何子英劉任臣率潮汕革命軍於11月11日攻入揭陽縣,知縣范晉藩棄職逃走。革命軍改組了揭陽縣衙,設立了民政局,周易被推舉為民政長,任職數月。1912年7月,廣東省派員接任揭陽縣政。後來,周易任廣東省的國會參議員,到北京任職。不久,他離開北京,赴廣西任桂林道尹,任職很短便棄職回鄉。[1]

晚年,他歷任礐石中學榕江學堂教員,並在家設館招收學生。[1]

1922年,周易逝世。[1]

著作

  • 《味菘園潮抄》
  • 《標園詩鐘》
  • 《口味園雜作》
  • 《台游日記》[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周易,潮汕风情网,于2012-6-15查阅. [2012-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