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興差使

咸興差使韓語:함흥차사咸興差使)是朝鮮王朝初年太宗李芳遠與太上王李成桂之間的一次政治衝突事件,咸興是當時李成桂所在之處,咸興差使指的是李芳遠派往咸興的使者,企圖說服李成桂回到漢城,但大部分使者被李成桂殺死。後來「咸興差使」成為韓語的著名成語,形容難以完成的危險任務。

經過

1400年朝鮮第二次王子之亂後,太上王李成桂的親信平壤伯趙浚、三司左僕射李恬等人先後被下獄流放。李成桂在神岩寺設法師追薦死於第一次王子之亂李芳碩、李濟等人時,主事僧人也「暴死」。李成桂不悅。

李芳遠即位後,李成桂多次前往漢城、寶蓋山、平州溫泉等地巡幸。太宗元年(1401年)閏三月十一日,李成桂藉口遊覽金剛山而再次離開開城,隨後前往安邊府,準備前往咸興,但在四月二十六日又返回開城,住在德壽宮中。同年八月,李成桂欲以「遊覽金剛山」的名義再次出京,被李芳遠以「朝廷(明朝)使臣即將來我國」為由阻止[1]。十一月十七日,李成桂遣太監招李芳遠至德壽宮,與其回憶當年威化島回軍及「化家為國」之事。李芳遠日暮時回宮,李成桂欲當晚逃離開城,但因李芳遠在夜間再度拜謁而被阻止[2]。十一月二十六日,李成桂藉口「巡幸逍遙山」,逃出開城,此後一直居住在逍遙山佛寺旁的宮殿中。

太宗二年(1402年)十月,明朝使臣前往朝鮮,通報建文帝自焚、燕王登基之事。當時李成桂正在楊州的檜岩寺,遂邀請兩位明朝使臣溫全、楊寧一同游賞冬季的金剛山。十月二十七日,李成桂在澄波渡宴別溫全之後,率領侍衛前往東北面[3]。李芳遠派朴錫命請李成桂返回開城,與明朝副使見面,李成桂回答說「使臣來則見之,不必王見也」。李芳遠不知李成桂去往何處,派遣使者探問,相望於道。李成桂對派來的使者說:「我從即位以來,沒有拜過祖宗之陵。如今幸好有空閒,所以先往東北面拜陵,然後遊覽金剛山,隨後還京,之後就不出門了。」[4]十一月九日,李成桂御騎抵達咸興。

李成桂抵達咸興後,下令安邊大都護使趙思義在附近州郡調兵,在鐵嶺關設兵阻攔一切人等出關[5],同時調集東北面安邊府、文州的兵馬。李芳遠為了探問李成桂的動向,多次派出「問安使」,但使者朴淳[6]、宋琉等人均被殺死[7],金玉謙則被捆縛手腳,以十餘人看守,後來趁守者熟睡而逃出[8]。李芳遠一邊派無學大師勸說太上王回京,一邊任命左軍總制李龜鐵為東北面都體察使,大護軍韓興寶為東北面知兵馬使,並賜其御馬、弓矢、甲冑[9]

太宗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東北面都體察使李龜鐵、東北面都統使趙茂英、安州道都節制使李天祐、東北面江原道都安撫使金英烈等人率兵離開開城,前往咸興,李龜鐵被提升為中軍都總制[10]。不久之後,李芳遠又下令釋放李成桂敬信的益倫、雪悟兩名僧人,令其隨安平府院君李舒前往咸興。上護軍金繼志在鐵嶺關斬殺兩名守將,並殺死為李成桂兵馬運送糧草的金乙寶。十一月十七日,李芳遠又命閔無疾、辛克禮二人率增援兵力前往東北面。十一月十八日,李成桂帶領親軍逃往西北面的孟州,當時李天祐正率領百餘游騎在孟州地區活動,被李成桂的親信趙思義截獲,李天祐與其子率十餘騎,力戰突圍。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芳遠率領羽林軍離開京城,準備親征李成桂[11],命閔霽、禹仁烈、崔有慶等人留守京城,金英烈、辛克禮守衛鐵嶺關。十一月二十五日,李芳遠任命李居易為左道都統使,李叔蕃為都鎮撫使,閔無疾為都兵馬使,李至、郭忠輔、李行、韓圭等人為助戰節制使,領兵四萬餘人,向西北面進軍。十一月二十七日,趙思義的部隊在安州夜潰,第二天李成桂遣人通知李芳遠,稱自己準備迴鑾京城。十二月八日,李成桂一行抵達金郊驛,李芳遠準備親自迎接,但其身邊的謀士特意提醒「殿下不宜接近太上王」,結果李芳遠前來朝拜之時,李成桂居然朝李芳遠放箭,箭射中帳殿的木樑。

此後李成桂被幽禁於開城的德壽宮中,後遷往漢城的昌德宮。由於安邊大都護趙思義、永興府尹金綣等官員曾隨李成桂起兵,因此安邊大都護府被降級為監務,永興府的長官從府尹被降格為知府。趙思義、金綣、金溫、裴尚忠、康顯、趙洪、洪洵、金子良、朴陽、李自芬、金升、林西筠、文眾僉、韓定等與李成桂出奔有關的官員均被處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