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瑪拉雅朱雀

喜瑪拉雅朱雀(中國大陸作喜山紅眉朱雀,台灣作喜瑪拉雅朱雀)(學名Carpodacus pulcherrimus)又稱紅眉朱雀,為雀科朱雀屬鳥類,該物種與中華朱雀曙紅朱雀的亞種C. w. waltoni曾被視為同種。[3]分佈於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主要棲息於高海拔的山區的灌木叢中,但冬季下降至較低海拔的山麓、河谷處,有時也出現在城市中。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2]

喜瑪拉雅朱雀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燕雀科 Fringillidae
屬: 朱雀屬 Carpodacus
種:
喜瑪拉雅朱雀 C. pulcherrimus
二名法
Carpodacus pulcherrimus
(Moore F., 1856) [2]

分類和命名

喜瑪拉雅朱雀、中華朱雀曙紅朱雀的亞種C. w. waltoni曾被視為是同一物種,稱為「紅眉朱雀」(C. pulcherrimus),2013年的一項研究使用2個線粒體基因和2個核基因構建了朱雀屬的系統發育關係,結果顯示C. p. waltoni曙紅朱雀C. eos)更為接近,現已合併為同種,仍稱曙紅朱雀,學名相應改為C. waltoni;而喜瑪拉雅朱雀與中華朱雀則拆分為兩個不同物種,本種繼承了原紅眉朱雀的學名C. pulcherrimus,後者則命名為C. davidianus[4]由於不同著者將「紅眉朱雀」分配給不同物種,[3][5][6]為免歧義,本文稱二者為「中華朱雀」和「喜瑪拉雅朱雀」。

2022年,「中國鳥類名錄」10.0版將紅眉朱雀的中文名修改為中華朱雀,而把喜瑪拉雅朱雀的中文名修改為紅眉朱雀[7]

亞種

拆分後的喜瑪拉雅朱雀有以下兩個亞種。[8]

  • 喜瑪拉雅朱雀青藏亞種學名Carpodacus pulcherrimus argyrophrys)。在中國大陸,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康定和雲南增口。[9]
  • 喜瑪拉雅朱雀指名亞種學名Carpodacus pulcherrimus pulcherrimus)。分佈於尼泊爾、錫金、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珠穆朗瑪峰、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10]

特徵

喜瑪拉雅朱雀體重約19.2克,翼長約75.5毫米,嘴峰長約12.3毫米,喙寬度約6.3毫米,喙厚度約7.4毫米,跗蹠長約19毫米,尾長約64.6毫米。[11]與中華朱雀相比,喜瑪拉雅朱雀尾部具有短分叉,眉紋較短及較窄,下體紅色較黯淡。此種的叫聲較為柔和,與北長尾山雀類似,而中華朱雀的叫聲則更為尖銳、刺耳。[8]

生態

喜瑪拉雅朱雀為草食性,主要食物來源是植物的嫩芽、乾果或種子,在非繁殖季節成小群在灌木叢中覓食。[11][8]繁殖季6–9月,築巢在灌木叢中,以植物的根、莖及動物毛髮作為主要材料,卵為藍綠色,每窩有卵4–5個。[8]

生境

喜瑪拉雅朱雀棲息在山地地區,主要在杜鵑花屬櫟屬沙棘屬刺柏屬錦雞兒屬等植物組成的灌木叢中以及植被稀疏的山地上活動。喜瑪拉雅朱雀分佈高度約在山地的林線附近,或略高於林線,繁殖季節在海拔3600-4500米的地區活動,在中國部分地區能分佈至4650米;喜瑪拉雅朱雀是部分垂直遷徙的物種,在非繁殖季節分佈的海拔較低,約在2100-3600米的灌木叢中及林間空地、耕地邊緣等地區活動,偶爾會出現在生境合適的城市公園中,有在拉薩市中心的分佈記錄。[8]

參考文獻

  1. ^ Carpodacus pulcherrim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16 July 2012]. 
  2.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眉朱雀.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3.0 3.1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IOC World Bird List 12.1 (Multilingual Version). [2022-09-02]. doi:10.14344/ioc.ml.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1) (英語). 
  4. ^ Tietze, Dieter Thomas; Päckert, Martin; Martens, Jochen; Lehmann, Henriette; Sun, Yue-Hua. Complete phylogeny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of true rosefinches (Aves: Carpodacus ): Rosefinch Phylogeny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3-09, 169 (1) [2022-09-02]. doi:10.1111/zoj.120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英語). 
  5. ^ 鄭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 Beijing: 科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03-054751-4. OCLC 1050450731. 
  6. ^ 中國鳥類學會. 中国观鸟年报 中国鸟类名录. 9.0. 2021 [202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7. ^ 中国观鸟年报“中国鸟类名录”10.0版说明. 中國記錄中心. [202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4). 
  8. ^ 8.0 8.1 8.2 8.3 8.4 Clement, Peter. Himalayan Beautiful Rosefinch (Carpodacus pulcherrimus). Billerman, Shawn M. (編). Birds of the World.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2020-03-04 [2022-09-02]. doi:10.2173/bow.chbros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1) (英語). 
  9.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眉朱雀青藏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0.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红眉朱雀指名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11. ^ 11.0 11.1 Tobias, J. A.; Sheard, C.; Pigot, A. L.; Devenish, A. J. M.; Yang, J.; Sayol, F.; Neate‐Clegg, M. H. C.; Alioravainen, N.; Weeks, T. L.; Barber, R. A.; Walkden, P. A. AVONET: Morphological,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ata for all Birds. Ecology Letters. 2022, 25 (3) [2022-08-19]. ISSN 1461-023X. doi:10.1111/ele.138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