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founded 1905)

自動機工程學會(又名 SAE總會SAE International),最初建立時名為稱呼為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縮寫為 SAE,而目前均 以SAE一詞稱呼,中文部分則稱為「自動機工程學會」。

自動機工程學會總會/SAE 總會
(SAE International)
成立時間1905
類型專業技術組織
總部沃倫代爾(賓夕法尼亞州) 編輯維基數據
地址
服務地區全球
方法工業標準,會員資格,會議,出版物,職業發展
會員
138,000
重要人物
安德魯·勞倫斯·瑞克英語Andrew L. Riker
亨利·福特
托馬斯·愛迪生
格倫·盧瑟·馬丁
萊特兄弟
查爾斯·富蘭克林·凱特琳
目標汽車工業汽車航空航天商用車輛
網站www.sae.org

是一個創立於美國但在全球範圍活躍的多領域工程學專業技術組織標準組織。主要負責領域是汽車航空商用車輛運輸行業。在台灣有其分會,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自動機工程學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英文為「SAE Taipei Section 」。

學會在全球擁有超過138,000名會員。會員資格授予個人而非公司。除了標準化工作之外,學會還致力於STEM教育專業認證和大學設計競賽。

SAE在北美常用於表示汽車和建築工具中的美國慣用單位(USCS或USC)測量系統。它被用來表明某工具不是基於公制(SI)單位,不能夠兼容。將SAE與單詞「英制(Imperial)」單位(英國)混淆是一個十分常見的錯誤,SAE與USCS標準其實並不相同。[1]

在美國提到SAE,最為大家所知的可能是馬力度量單位。馬力是用來評定汽車功率並一直沿用至1971。SAE總功率(SAE gross power)和制動馬力(brake horsepower)(bhp),是十分籠統的功率性能度量單位。此後,一個新的單位SAE淨功率(SAE net power),將發動機附件、熱排放和排氣系統(非傳動損失)等都考慮在內並成為了新的標準。

歷史

在20世紀初,美國有數十家汽車製造商,在全球範圍內還有更多的汽車製造商。汽車和零部件製造商加入協會,並以此促進汽車產業。隨着汽車工業的發展,工程師們對常見技術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有了很大的需求,並希望為此開發工程標準。汽車行業的工程師希望能「自由交換想法」以擴大個人技術知識儲備。

這時候,來自《無馬時代(The Horseless Age)》的彼得·海爾特(Peter Heldt)和《汽車(The Automobile)》的賀拉斯·思維特蘭德(Horace Swetland)兩位雜誌出版商提出了SAE的概念。海爾特在1902年6月撰寫了一篇社論,他在其中寫道:「現在汽車製造商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遵循某些公認的設計思路,面對不斷湧現技術問題,行業技術人員相互合作以尋求解決方案。然而這些問題最好由技術學會來處理。這個學會將單純地在汽車技術領域活動。」[2]

賀拉斯成為SAE最初的主席,並撰寫關於汽車工程問題的文章。大約在海爾特的社論發表的兩年後,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s)在紐約市成立,由四名主席和五名管理官員自願運營。1905年,安德魯·勞倫斯·瑞克英語Andrew L. Riker[3]成為主席,亨利·福特成為學會的第一副主席。最初的會員都是工程師,會費每年為$10美元。

在最初的10年中,SAE會員數量穩步增長,學會增加了全職員工,並開始發佈技術期刊和全面的技術論文,以前稱為SAE學報(SAE Transactions),現在仍以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期刊的形式存在。到1916年,學會擁有了1800名成員。在當年的年會上,來自美國航空工程師學會,拖拉機工程師學會以及動力船舶行業的代表希望SAE將其專業領域納入SAE技術標準範圍。當時航空業剛剛起步,支持航空業工程師成立自身學會的奠基人有愛迪生格倫·柯蒂斯格倫·盧瑟·馬丁萊特兄弟

 
1916年,發表於《無馬時代》上的,關於SAE標準被各生產商採用的調查結果。

在1916年的會議中組成了一個代表各種跟移動相關的工程師的新組織。SAE成員埃爾默·安布羅斯·斯佩里英語Elmer Sperry用希臘單詞Auto(自我)和拉丁單詞motivus(運動)創造了「汽車(Automotive)」一詞,用來代表任何形式的有自身供能的載具。 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s)由此改稱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雖然Automobile和Automotive兩個英文單詞在漢語中都翻譯為汽車,但是Automobile更趨向於指私家車這樣的汽車,而Automotive泛指所有種類的機動車;因此在台灣的正式中文名稱則稱之為自動機工程學會。

查爾斯·凱特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持學會,在此期間學會成員人數超過了5000人。同時,SAE強調了通過被稱為「Sections」的本地活動,發展成員活動的重要性。在World War II之後,學會與世界各地其它標準機構和汽車工程師學會建立聯繫,並在這些國家開展了本地活動,其中包括了: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羅馬尼亞和埃及。到1980年,會員人數超過了35000人,並且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裏,學會變得更大、更全球化、更多樣化、更電子化。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會員人數接近50000人。90年代末,學會成員來自80多個國家,總數也超過80000人。[4]

截至2017年,學會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38000會員,[5]超過四分之一的來自非北美地區。

時間線

日⁠期 活動
1900年代[4]
1904 Edward Tracy Birdsall,美國電氣工程學會創始人邀請其他人來到位於紐約州紐約市第五大道753號的汽車俱樂部,成立了汽車方面問題的工程師學會。[6]被邀請的成員包括《汽車》期刊主編Horace Swetland和其它七人。儘管有邀請亨利·福特,但是福特並沒有出席會議。[7]
1905 30名汽車工程師學會的創始成員在紐約會面,選舉負責人。他們是:
主席:安德魯·勞倫斯·瑞克,美國Locomobile公司英語Locomobile Company of America公司發動機設計師
第一副主席:亨利·福特
第二副主席:約翰·威爾金森,富蘭克林汽車英語Franklin (automobile)發動機設計師
秘書-會計:愛德華·伯索爾

SAE議會:

賀拉斯·思維特蘭德,《汽車》
艾倫·懷廷,紐約製造商懷廷汽車(The Whiting auto)
海勒姆·馬克西姆,Electric Vehicle Company
來源:[8]
1906 在冊會員52人;來自9個不同州的32人出席會議。印刷了SAE學報第一卷,包含了3篇論文。
1907 在冊會員100人。
1908 在冊會員150人[9]
1909 社會成立,最初的SAE標誌首次亮相。[10]會員人數接近400人。[9]
1911 SAE正式在紐約註冊成立。法院裁決持證汽車製造商協會(ALAM)英語Association of Licensed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有效解散。SAE接管其技術部門,開始SAE的標準化項目。[11][12]SAE簡報成立。
1912 SAE公佈其第一個標準。 持證汽車製造商協會ALAM正式解散。[11]
1913 會員人數超過1700人。[9]
1914 SAE年度標準匯編於SAE數據手冊中首次出版。
1915 SAE將總部移至工程學會大樓英語Engineering Societies' Building and Engineers' Club[9] SAE標準化工作將車輛中使用的不同的鎖緊墊圈種類減少了90%(起初有300種),將1600個不同尺寸的無縫鋼管減少到221個。第一個學生分部在[康奈爾大學|康奈爾大學]成立。[9]
1916 SAE開設底特律辦事處。承認美國航空工程師學會,拖拉機工程師學會,全國發動機和船舶製造商協會,全國燃氣發動機協會和美國農業與生物工程師學會的成員。全國發動機和船舶製造商協會和全國燃氣發動機協會將其標準與SAE的標準融合。同年,SAE公佈第一個航空標準。
1917 埃爾默·安布羅斯·斯佩里英語Elmer Sperry發明了Automotive一詞。SAE在該年2月,將其全名改為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10] 國家汽車商會英語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開始標準制定工作。[9]在華盛頓特區的Munsey信託大樓英語Munsey Trust Building成立辦事處。[13]軍需兵團英語Quartermaster Corps (United States Army)合作生產自由牌卡車英語Liberty truck,並與美國海軍部門和美國陸軍信號兵團英語Signal Corps (United States Army)合作生產自由飛機發動機Liberty L-12英語Liberty L-12。SAE的期刊成立。
1918 奧維爾·賴特(Orville Wright)寫信給威特曼-劉易斯飛機公司的查爾斯·威特曼(Charles Witteman)。「親愛的維特曼先生:由於你的名字沒有出現在汽車工程師學會成員名單上,我懷疑之前未為您介紹成為會員的好處。SAE的工作十分有價值,每一個業界人士都應該成為其中一員。[4]:24
1919 會員人數超過4300人。[9]
1920年代[4]
1920 會員達5000人,其中包括SAE的第一位女性成員內莉·斯科特(Nellie M. Scott),來自康涅狄格州Bantam Ball Bearing軸承球公司的會計。
1921 SAE標準編號達到224。 《汽車工業(雜誌)英語Automotive Industries (magazine)》估計SAE標準為行業節省7.5億美元,是所有銷售的汽車價值的15%。
1922 會員超過5000人。[9]
1926 會員超過6000人。[9]
1927 創辦了SAE的第一個獎項「萊特兄弟獎」。被授予給飛機領域的最佳論文。
1930 25周年慶。[14] 會員超過7000人。
1933 燃料和潤滑劑會議委員會成立。
1935 拖拉機和工業動力設備會議委員會成立。
1936 SAE舉辦了首屆全國飛機製造大會。
1939 SAE戰爭工程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評估軍方的問題,並指派專家委員會來提供解決方案。[15]
1940年代 [4]
1940 會員達到5855人。
1942 戰爭活動委員會為協助同盟軍勢力而成立。
1943 戰爭活動辦事處在底特律成立。
1944 特別出版部門成立。
1945 會員超過12000人。
1946 技術委員會成立,為設計、製造、測試、質量控制和採購創造標準。
1947 正式的工程會議結構確立。工程材料會議委員會成立。
1958 為了指導SAE的當地Section活動成立了部門委員會。
1960年代[4]
1961 SAE航空航天標準編號達到1000。
1966 SAE出版物覆蓋海外。
1967 「陸地,海洋,空氣和空間」四個詞被加入SAE徽標中。
1973 SAE推出首屆大學生設計比賽,名為「娛樂生態汽車大賽(Recreational-Ecological Vehicle contest)」。
1974 SAE將總部遷至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以北20英里的沃倫代爾。沃倫代爾被命名為SAE全球總部。
1976 SAE正式推出其大學設計系列活動。
1977 SAE研究員獎成立,旨在表彰技術和工程方面的成就。
1978 SAE女性工程師委員會成立。
1980年代 [4]
1981 大學設計競賽方程式SAE英語Formula SAE開始。出版了《航天工程雜誌》的第一卷。
1983 SAE開始其對工程師進行教育和認證的專業發展項目。
1986 SAE基金會創立,用以資助和促進數學和科學教育。
1990年代[4]
1990 SAE基金會推出運動中的世界活動。「為四年級,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的物理科學帶來全新的教學風格。」SAE建立了績效評估研究所——一家非營利性附屬機構——以制定績效標準並相應地對系統進行認證。 SAE建立了其第一個國際附屬機構:巴西汽車工程師學會。[4]:132
2000年代[4]
2002 SAE建立其第二個附屬機構SAE印度英語SAE India
2004 英國車輛工程師學會英語Institute of British Carriage and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與英國的SAE部門合併,組成英國SAE。SAE會員達到84000人。
2005 SAE航空航天標準編號達到6200。在SAE 100網站上慶祝其100周年紀念日。[16]
2006 為反映學會的活動和成員日益國際化,學會正式以 SAE 一詞搭配 International,組成 SAE Internation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的新代表詞,代表總會的運作與推動,不再稱呼汽車工程師學會一詞,台灣稱呼其為 SAE總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或 自動機工程學會總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台灣方之名稱仍為 中華民國自動機工程學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無改變。
2010年代[4]
2010 SAE會員達到120000人。
2012 學會收購Tech Briefs Media Group。[17]
2014 學會完成了對ARINC的收購活動,以擴大航空航天事務。[18]

技術標準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為公司、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和顧問提供了一個制定技術標準的論壇,為汽車零部件的設計,結構和特性提供推薦實踐。[5][19]SAE文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在某些情況下,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加拿大交通部將其用作參考。[20][21]

航空工業標準

SAE為航空工業發佈技術文檔。[22] 航空航天推薦實踐是工程實踐建議,航空航天信息報告包含通用工程數據和信息。[23][24]

出版物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從1906年創立以來,一直出版各類技術文件。每月出版的行業雜誌有:《汽車工程國際(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航空航天工程與製造(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非道路工程(Off Highway Engineering)》,《卡車與公共汽車工程(Truck & Bus Engineering)》,《SAE車輛工程(SAE Vehicle Engineering)》,電子新聞通訊,學生會員雜誌以及各種期刊。SAE還為會員製作月度更新通訊,每年出版超過100本印刷或電子版書籍。SAE面向各種讀者群體,編輯各種技術主題、教科書、歷史和面向愛好者的書籍。

2007年4月,因為在SAE在其技術論文的網頁數據庫上的數字版權管理(DRM),MIT取消了對其的訂閱。[25]此後,SAE國際取消了對大學和其他學術機構的DRM限制。[26]

SAE基金會

1986年,SAE國際成立了SAE基金會以支持科學和技術教育。當今工業界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是參加科學和技術項目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27]學生人數減少的影響威脅到未來對勞動力的需求。由此成立的SAE基金會鼓勵並支持與數學,技術,工程和科學相關的技能發展。[28]

STEM項目

「運動中的世界(World In Motion)」是由教師管理,行業志願者輔助的項目,其目的是為幼兒園至12年級的學生帶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29]根據國家標準,該項目將物理,動作,飛行和電子學定律加入適齡孩子的書中,加強課堂STEM課程的活動。[30]

「SAE大學生設計系列比賽」為大學生提供了在教科書理論基礎上,重複工程設計和製造的機會。[31][32]該項目中,一家公司想要出售特定的產品,例如無線電遙控飛機、單座越野車或單座方程式賽車。[33]客戶選擇將設計、製造和測試等流程外包給供應商,並根據自身要求提出報價。學生團隊充當供應商,設計、建造和測試他們認為符合客戶規格的原型機。[33]每個團隊隨後在年度比賽中向客戶展示其原型機,並根據若干標準進行評判。[33]得分最高的隊伍最終贏得了合同。

SAE大學生設計系列比賽包括以下內容:

參見

參考文獻

  1. ^ Euphemism and The Metric System - The Metric Maven. themetricmaven.com.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2. ^ Hillstrom, Kevin; Laurie Collier Hillst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 automobiles. Oxford: ABC-CLIO. 2006: 33–36. ISBN 1-85109-749-X. 
  3. ^ People - SAE100: Leading Our World In Motion. www.sae.org.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4).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Post, Robert C. The SAE Story: One Hundred Years of Mobility. San Diego, California: Tehbai Books. 2005: 29 [2018-05-17]. ISBN 0-7680-148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8). 
  5. ^ 5.0 5.1 Garche, J.; Karden, E.; Moseley, P.T.; Rand, D.A.J. Lead-Acid Batteries for Future Automobiles. Elsevier Science. 2017: 553 [2017-08-09]. ISBN 978-0-444-63703-1. 
  6. ^ Founders Recount the Early Days. S.A.E. Journal. June 1930, XXVI (Six): 662. 
  7. ^ Wilton, James. University Biographies. The University Magazine. January 1894, X (One): 204 [2012-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8. ^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The SAE Story. New York. 1955 [2012-08-13]. LCC TL 1 .s68 A58 19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The 2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th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French Lick Springs, Indiana: SAE International. 1930-05-24. 
  10. ^ 10.0 10.1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ocie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Eighth.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68: 164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9). 
  11. ^ 11.0 11.1 Licensed Association Dissolved. Automobile Journal. 1912-01-17, XXXII (1): 114 [201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12. ^ Greenleaf, William. Monopoly on Wheels: Henry Ford and the Selden Automobile Patent. 2011: 252 [2012-08-07]. ISBN 978-0-8143-35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13. ^ SAE Ensures Close Co-operation. The Automobile. 1917-05-03, XXXVI (18): 847 [201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5). 
  14. ^ Society of Auto Engineers will Observe Anniversary.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St. Petersburg Florida). 1930-04-30 [2012-08-23]. 
  15. ^ List of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War Engineering Board" publications, 1945-1947. Google Inc. [2012-08-07]. 
  16. ^ SAE 100. SAE International. [2012-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2-16). 
  17. ^ SAE International -- mobility engineering. www.sae.org.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9). 
  18. ^ SAE International -- mobility engineering. www.sae.org.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30). 
  19. ^ INCOSE Systems Engineering Handbook: A Guide for System Life Cycle Processes and Activities. Wiley. 2015: 166 [2017-08-09]. ISBN 978-1-119-01512-3. 
  20. ^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2000-. 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Service,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2008: 199 [2017-08-09]. 
  21. ^ Center, Downtown/Urban Research; Alexander Research & Communications, Inc. Electric Vehicle Progress. Downtown/Urban Research Center. 2000: 8 [2017-08-09].  |issue=被忽略 (幫助)
  22. ^ Council, N.R.; Sciences, D.E.P.; Committee, D.M.M.I.S.; Katt, R.J.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for Sustaining Defense Systems: Summary of a Workshop.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13: 44 [2017-08-09]. ISBN 978-0-309-26760-1. 
  23. ^ Muir, H.C.; Harris, D. Contemporary Issues in Human Factors and Aviation Safety. Taylor & Francis. 2017: 22 [2017-08-09]. ISBN 978-1-351-94918-7. 
  24. ^ Engineers, Society of Automotive. Aerospace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SAE International. 2008 [2017-08-09].  |issue=被忽略 (幫助)
  25. ^ MIT Faculty and Libraries Refuse DRM; SAE Digital Library Canceled. MIT Libraries News Blog. MIT Libraries. 2007-03-16 [2012-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3). 
  26. ^ SAE Removes FileOpen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for Students, Faculty (新聞稿). SAE International. 2007-11-06 [2011-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9). 
  27. ^ Azad Ali, Charles Shubra. Efforts to Reverse the Trend of Enrollment Decline in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s. 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DF) (Informing Science Institute). 2010, 7: 209–224. This trend is not limited to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s, but extends to all technology centric programs. 
  28. ^ Council, N.R.; Engineering, N.A.; Education, C.K.E.; Feder, M.; Pearson, G.; Katehi, L. Engineering in K-12 Edu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and Improving the Prospects.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3-PA303 [2017-08-05]. ISBN 978-0-309-13778-2. 
  29. ^ Sanchez, Edward A.; Albano, Ben; Albano, Ben. GM Announces 900 New or Retained Jobs in Michigan Over Next 12 Months. Truck Trend. 2017-03-15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6). 
  30. ^ Mason, J.M. Civil Engineering Careers: Awareness, Retention, and Curriculum. Civil engineering careers: awareness, retention, and curriculu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2: 102 [2017-08-05]. ISBN 978-0-309-04870-5.  |issue=被忽略 (幫助)
  31. ^ Road and Track. CBS Publications. 2004: 139 [2017-08-05].  |issue=被忽略 (幫助)
  32. ^ Engineers, Society of Automotiv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1992: 31 [2017-08-05] (荷蘭語).  |issue=被忽略 (幫助)
  33. ^ 33.0 33.1 33.2 PNW motorsports team gets a taste of racing. nwitimes.com. 2016-03-31 [2017-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6). 
  34. ^ Varma, Sujatha P. Aero-designers battle it out on the global stage. The Hindu. 2011-10-29 [2011-11-12]. 
  35. ^ Bessi, Bruna. Aerodesign brasileiro vence competição mundial. Economia Empresas. 2010-05-09 [2011-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5). 
  36. ^ Universitários do Pará e Amazonas constroem aviões para a SAE Aero Design. Portal Amazonia. 2008-08-29 [201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6). 

外部連結

Template:SAE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