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灣上海舊地名,位於徐家匯南部被填平前的肇嘉浜沿岸,佔地約80畝。

地名由來

由1832至1837年間,江蘇巡撫林則徐率民眾疏浚蒲匯塘等河道堆集淤泥而形成高地,故得名「土山灣」,1836年林則徐自捐俸祿,責令上海縣知縣黃冕速辦疏浚河塘一事,還成為一段佳話。[1]

文化內涵

1840年,以法國耶穌會為主的大批外國傳教士來到上海,在徐家匯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藏書樓、教會學校等,形成了上海天主教教務中心與天主教社區。[2]

土山灣孤兒院

1864年,法國耶穌會在土山灣設立了土山灣孤兒院(法語:L' Orphelinat de T'ou-sè-wè),在撫養孤兒之餘,還創辦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對繪畫、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藝術領域都有所涉及,很多新工藝都發源於此,土山灣對中國近代繪畫、照相、印刷出版、海派雕刻等手工技藝有着深遠的影響,被稱為「中國西洋畫的搖籃」,為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產生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書畫大師任伯年劉海粟徐悲鴻都曾在此任教。[3]中國雕塑藝術奠基人張充仁、雕刻工藝大師徐寶慶均在土山灣開始了藝術啟蒙。[2]

土山灣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於1960年關閉,孤兒院的各個工藝部門也在之前的公私合營中被一一拆分。土山灣的眾多文化遺蹟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其歷史價值長期不被重視。改革開放之後,特別是2000年代後,政府逐漸加強了對土山灣文化的研究與保護,[3]開始着手建立土山灣博物館,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期間的2010年6月12日正式開館。

參考文獻

  1. ^ 蒲汇塘. 閔行區圖書館網-七寶雜誌. 2002-07-20 [2013-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上海举办“土山湾文化历史讲坛”. 人民網. 2008-06-20 [2013-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3. ^ 3.0 3.1 20日新民晚报与徐汇区联合举办土山湾文化历史讲坛 唤醒“中国西洋画摇篮”记忆.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8-06-17 [2013-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