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可教堂 (開姆尼茨)
聖馬可教堂是一座位於德國薩克森開姆尼茨桑嫩貝格區Körnerplatz的新教教堂,於1893年至1895年根據柏林建築師阿貝塞爾和克羅格的設計建造。建築風格為德國北部磚砌哥德式風格。教堂的雙塔式尖頂從遠處便可以看到,引人注目。教堂的彩色玻璃仍保存完好。教堂當年的風琴來自德累斯頓的風琴製造商Jehmlich。教堂的壁畫部分尚存。教堂有1350個座位。
歷史
開姆尼茨人口增長強勁,之前已經從中劃出兩個新教區的Johannis教區必須進一步劃分。因此,Johannis教區於1885年以70,000馬克的價格在Körnerplatz上購置了一塊建築用地。1891年4月1日,當時擁有20,000名成員的新教區正式成立。由於教區需要一座單獨的教堂和會堂,一項建築計劃於1892年10月22日由州御前監理會無條件批准。該建築計劃包括以下關鍵點:
- 教堂的軸線應與Körnerplatz(東西向)的軸線重合
- 塔和門戶應面向Körnerplatz
- 教堂應容納約1200個座位,可以清楚地看到講壇和祭壇,另設有洗禮池和聖器室
- 管風琴合唱團應容納100位成員
- 教堂應配有燃氣照明和中央供暖
- 塔樓裝有三個總重達6噸的鐘和一個帶四個錶盤的鐘
- 牆體要用磚覆蓋
- 僅用於內部裝修的最高預算為300,000馬克
在1892年10月24日進行了一場建築競賽,共計79項設計按時提交參與評選。評審團在1893年2月13日和14日作出決定,優勝設計的口號為「神召」,由柏林建築師G. Abesser和尤爾根·克羅格設計。 然後,建築委員會決定的建築預算為37.5萬馬克。民眾對該方案頗有微詞,經過討論,該建築師設計的第二稿,即醒目的雙塔方案,最終落實。教堂的45音三排鍵風琴由電力驅動,配有踏板。鍾也由電動驅動,並非以青銅而應用鑄鋼製成。鐘的設計被認為參考了柏林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的模板。該建築項目於1893年7月初獲批准。開姆尼茨的建築承包商雨果·杜德斯塔德負責土方和石工工作,花崗岩工作由德累斯頓公司Kunath負責,計劃選用盧薩斯花崗岩。 波鴻礦業和鑄鋼製造協會(BVG)負責鐘的製作。 德累斯頓Jehmlich風琴工作室得到合同。挖掘工作於同月開始。奠基石放置於1893年10月。隨着施工進行,建設成本超出了預算。因此,在1894年5月中旬,方案做出了調整,塔樓減少4m並刪除了聖馬可的門戶雕塑。在6月初,塔高設計又減少了4.50米。1894年8月3日建築封頂。1894年9月28日,教堂的塔頂圓球被設置在84米的高度,1895年11月13日舉行開光儀式。
教堂建造時間短,加上在建造工作中沒有給予足夠的考量,其結果就是漏水。教堂在建造完成後很快就有了滲水的跡象,於是人們用焦油塗層進行了防潮修補。原來的磚砌屋頂由於磚塊不時掉落,後被銅板代替。1934年,屋頂騎手雕塑和側塔被拆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屋頂的銅板被拆除用作製造武器,並被臨時更換,直到1956年才恢復原狀。因為沒有進行必要的修繕,屋頂和牆壁的損壞也沒有得到修補,教堂在1970年代破敗明顯。
由於社區當局無力進行翻新工程 ,因此人們考慮在1970年代後期將該建築移交給政府維護。然而,在1984年,州教會決定保留聖馬各教堂作為社區中心。儘管教堂於1985年被列入有保護價值的建築古蹟清單,但教堂依然處於失修狀態,最終於1989年移交給城市當局管理。
1992年,坎特·內格爾(Kantor Nagel )成立了馬庫斯教堂保護協會。籌集到的善款和補貼使教堂的整修工作得以於1992年開始。教堂原來的鐘進行了大修並被重新安裝。2000年,教堂的地板進行了翻新。
鐘聲和風琴
1895年3月27日, 波鴻協會生產的三個鑄鋼鍾投入使用:
- 大鐘( 敲擊音高 :ais 0 ,直徑:1,888 毫米,重量:2.850 公斤)
- 中鍾(敲擊音高:cis1 ,直徑:1,570 毫米,重量:1.555 公斤)
- 小鍾(敲擊音高:e 1 ,直徑:1,385 毫米,重量:1.086 公斤)
鍾掛在鋼架中歷史悠久的木叉架上(製造於1895年)。
鍾在戰爭中保存的完好無損,而德累斯頓Jehmlich兄弟製造的管風琴的錫管被拆除,並在1917年融化為適合戰爭的材料。現有的風琴為Ahlborn公司製造的計算機控制樂器。
參考文獻
- Dehio-Handbuch der Deutschen Kunstdenkmäler, Sachsen II: Regierungsbezirke Leipzig und Chemnitz. Deutscher Kunstverlag, München / Berlin 1998, ISBN 3-422-030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