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戰役

塔山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稱「塔山阻擊戰」)是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遼瀋戰役期間中華民國國軍東北野戰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塔山是塔山堡的簡稱,唐朝時山頂建有高七丈余塔,故名[1]。塔山是一個位於錦西以東大約有一百戶人家的小村莊,距離錦州15公里,距錦西4公里,唯一的重要之處就在於錦西去往錦州的鐵路與公路直接從塔山穿過。塔山的東邊瀕海是打漁山島,西面的白台山是塔山地區的制高點。為保障奪取錦州之役,東北野戰軍在此地倉促建立防禦陣地,並以此來迎擊援救錦州的國軍東進兵團。最後東北野戰軍成功阻擋住國軍東進救援錦州。塔山戰役直接決定了錦州戰役甚至於影響了遼瀋戰役的結局。

塔山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錦沈會戰的一部分

中華民國國軍於此戰役首創國共戰中的陸海空聯合作戰,然最後未能成功。
日期1948年10月10日 - 1948年10月15日
地點
遼寧省錦西縣(今葫蘆島市塔山一帶
結果 東北野戰軍成功阻擊中華民國國軍援救錦州
參戰方

中華民國陸軍

  • 第十七兵團

中華民國空軍

中華民國海軍

東北野戰軍

  • 第二兵團
指揮官與領導者
闕漢騫
侯鏡如
杜聿明
羅奇
王伯勛
林偉儔
周至柔
王叔銘
李國堂
馬紀壯
桂永清
林彪
程子華
吳克華
胡奇才
賀晉年
周仁傑
兵力
95,000 55,000
傷亡與損失
9,549 3,774

中共將遼瀋戰役中的塔山阻擊戰與黑山阻擊戰以及淮海戰役中的徐東阻擊戰稱為第二次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中的「三大阻擊戰」。

戰前部署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對北寧路錦州至山海關段發起攻擊。10月1日,攻克興城塔山高橋義縣,孤立錦州、錦西與山海關的國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國軍第6兵團及所屬第93軍、新編第8軍等在錦州陷入圍攻。

中華民國國軍總司令蔣中正決定國軍集中錦西登陸集結的侯鏡如「東進兵團」與瀋陽派出的廖耀湘「西進兵團」東西對進,救援錦州並與東北野戰軍決戰。[2]為此,9月30日,蔣中正到北平,調集華北的第62、第92軍、煙臺的第39軍等部隊,由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海運錦西、葫蘆島以解錦州之圍。10月2日,蔣中正飛抵瀋陽,調集瀋陽國軍主力,由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指揮,由瀋陽西進,與「東進兵團」夾擊圍攻錦州的東北野戰軍。

同時,東北野戰軍在塔山地區和彰武新立屯進行防禦阻擊作戰,保障東北野戰軍圍攻錦州。在塔山地區,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令第2兵團指揮第4縱隊、第11縱隊和兩個熱河獨立師以及配屬炮兵防守,阻擊由錦西的國軍東進兵團。為防止國軍突破塔山防禦陣地,林彪把第1縱隊(欠一個師)置於塔山與錦州之間的高橋作為總預備隊。[3]

戰役開始時,國軍集結了駐守錦西、葫蘆島的第54軍、暫編第62師;由華北海運到達的第62軍、獨立第95師。由於華北「剿總」不派部隊接防,第92軍防務無法交接仍留駐原地,僅運到第21師。而由煙臺海運增援的第39軍拖延到16日才到達。[4]

國共雙方在此次戰役中共投入19個師(其中,國軍11個師、東北野戰軍8個師)決戰。中華民國國軍總司令蔣中正向國防部戰地視察組第四組(華北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國軍獨立第95師前任師長)命令道:「此役由你親自督戰,攻不下塔山,軍法從事!」[2]

塔山阻擊戰

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負責指揮塔山阻擊戰,以第4縱隊置於東起打漁山島、西至白台山擔任主要防禦任務。4縱以12師為主擔任塔山正面要點防禦,以10師和11師為第二梯隊,最前沿放置四個團的兵力,其中以塔山左右為重點防禦地段。以第11縱隊置於第4縱隊以西(白台山以西)擔任新立屯、魏家嶺、老邊一線防禦;冀察熱遼獨立第4師、獨立第6師在南面東窯站、雙樹鋪、地藏寺、季家屯之線實施箝制。

10月6日,蔣介石親臨葫蘆島,對諸軍官訓話:「這一次戰爭勝敗,關係到整個東北的存亡,幾十萬人的生命,都由你們負責。你們要有殺身成仁的決心。」在錦西、葫蘆島增援錦州的中華民國國軍,在負責指揮的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在唐山調集兵力未來到之前,暫歸第54軍軍長闕漢騫指揮向塔山地區、錦州發動進攻。[4]此時有第54軍指揮的4個師,從華北增援來的第62軍的2個師。

10月8日,東野四縱到達塔山。開始構築防禦陣地。

10月9日,第62軍的第3個師抵達葫蘆島。

1948年10月10日拂曉,國軍除第54軍之第198師、暫編第57師留守錦西、葫蘆島外,第54軍軍長闕漢騫決定不等援軍全部到來,率先向塔山發起試探性進攻,指揮第62軍之第151師、第54軍之第8師及暫編第62師等3個師並列,向塔山、白台山發起攻擊,塔山阻擊戰開始。國軍在東北野戰軍陣地的障礙物前受到輕重火力猛烈射擊,未能攻佔塔山。上午,國軍暫編62師右翼襲占打漁山島,下午4時,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第29團第1營奪回打漁山島。10月10日,獨立第95師到達葫蘆島。

10月11日,國軍第62軍之第157師加入戰鬥。闕漢騫以4個師的兵力,以獨立95師為預備隊,向塔山堡實施重點攻擊。東北野戰軍阻擊部隊吸取前日倉促應戰教訓,採取新的阻擊戰術,即在國軍炮擊陣地時,解放軍只留少數人員戒備,其餘人員進入工事隱蔽。至10月11日下午戰鬥停止。此日國軍傷亡1300多人。[5]10月11日,第17兵團司令官侯鏡如率領第92軍第21師到達,準備接替闕漢騫指揮。10月11日,第21師到達葫蘆島。

10月12日,侯鏡如停止了進攻,以調整兵力部署;國軍以3、4個團的兵力襲擾塔山阻擊部隊,解放軍阻擊部隊亦察覺到異常,在加緊搶修工事的同時,也對守防做了相應調整。10月12日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抵達葫蘆島視察,對侯鏡如說:「你這個兵團解錦州之圍,並與廖兵團會合,是不容易辦到的」,並一再囑咐要慎重。

10月13日凌晨四時國軍開始發動進攻,基本沿用了闕漢騫的辦法,未採納54軍(闕漢騫軍長)提出的「以主力攻擊白台山以西共軍薄弱環節,大膽迂迴到塔山背後,前後夾擊,突破共軍防線」,遭到62軍軍長林偉儔與羅奇的強烈反對。東進兵團實施強勁火力下的大規模瘋狂進攻。國軍綽號「趙子龍師」的獨立第95師替換暫編第62師投入戰鬥,沿塔山至錦州公路主攻塔山左右兩翼陣地,並動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火炮支援(但是重慶號艦長藉口視野不佳未有力配合陸軍),獨立第95師攻擊時採用波浪式的衝擊戰法,戰鬥極其慘烈,[6]國軍攻擊部隊遭到共軍集中火力射擊,攻勢受阻於東北野戰軍陣地障礙物前。獨立95師孤軍深入鐵路陣地,接近塔山村時,羅奇命後續部隊第21師前進增援,而62軍軍長林偉儔卻令21師停止前進,致95師在關鍵時刻得不到增援,傷亡嚴重。當日,國軍傷亡1,245人,東北野戰軍傷亡1,048人。[2][7]

塔山阻擊戰激戰過程中,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向該戰役指揮官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命令「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8]

10月14日拂曉五時,國軍集結5個師的兵力再次進攻塔山。上午,國軍反覆衝鋒,塔山陣地曾九次易手,最後仍在東北野戰軍控制之下。國軍傷亡三千餘人。

10月15日凌晨1時,國軍對塔山東北野戰軍陣地實施突襲,突破前沿陣地。拂曉前,東北野戰軍集中炮火轟擊並發動反擊,國軍後撤未能攻下塔山。國軍獨立第95師傷亡慘重,10月15日的攻勢由第21師替換。[5]15日,天降大雪[9]

東北野戰軍攻佔錦州的消息傳來,10月16日國軍就地轉入防禦,塔山阻擊戰結束。[10]

10月16日,第三十九軍率2個師到達葫蘆島,根本就沒有參戰。

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以後,蔣中正堅持命令東進兵團與在遼西的廖耀湘兵團(轄新一軍新六軍新三軍第71軍第49軍共5個軍12個師10萬餘人)東西對進,收復錦州。1948年10月19日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冀遼熱邊區司令官。10月23日杜聿明發動對塔山的進攻。10月26日東北野戰軍放棄陣地主動退走。10月27日,杜聿明飛北平見蔣介石商討對策,蔣介石計劃把葫蘆島的部隊海運營口登陸策應廖耀湘兵團從遼西經營口撤退。1948年10月28日拂曉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1948年11月9日,杜聿明所部從錦西,葫蘆島海運南撤,東北全境解放。

在這場戰役中,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曾是中共秘密黨員, 於1952年投共)的指揮不積極,[注 1]從不支持54軍參謀長的迂迴塔山從側翼進攻,再到國軍突破陣地未派後續部隊有力支援等等,都影響着戰局。[11]

戰鬥序列

進攻方:中華民國國軍

  • 東北剿總葫蘆島指揮所:1948年9月底衛立煌下令設立。剿總副總司令陳鐵兼任指揮所主任,指揮所參謀長彭傑如
  • 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 副司令劉春嶺、 參謀長張伯權  [5]1948年10月6日,蔣介石下令由侯鏡如擔任東進兵團總指揮,剝奪了陳鐵的指揮權。在侯鏡如在唐山調兵未就任之前,由54軍軍長闕漢騫全權指揮。戰地督查組組長羅奇
    • 第54軍:軍長闕漢騫、 參謀長楊中藩  [注 2]
      • 第8師:師長周文韜 副師長施有仁(下轄:第22團、第23團、第24團)屬於胡宗南系嫡系部隊。
      • 第198師:師長張純(下轄:第592團、第593團、第594團)屬於土木系嫡系部隊。
      • 暫編第57師:師長朱茂榛(下轄:1團、2團、3團)
    • 新六軍暫編第62師:師長劉梓皋(下轄:1團、2團、3團)
    • 第62軍:軍長林偉儔(第十七兵團副司令官)、 副軍長張琛、 參謀長謝義
      • 第67師:師長李學正(下轄:第199團、第200團、第201團)
      • 第151師:師長陳植(下轄:第451團、第452團、第453團)
      • 第157師:師長何寶松(下轄:第469團、第470團、第471團)
    • 獨立第95師:師長朱致一(下轄:第283團、第284團、第285團)
    • 第92軍第21師:師長李荻秋(下轄:第61團、第62團、第63團)
    • 第39軍:軍長王伯勛、 副軍長程鵬、 參謀長張季
      • 第103師:師長曾元三(下轄:第307團、第308團、第309團)
      • 第147師:師長張家寶(下轄:第439團、第440團、第441團)
  • 海軍在遼東灣作戰的海軍艦艇組成臨時混合艦隊,由李國堂(後馬紀壯)任司令。[2],轄軍艦「太康」號、「永勝」號、「永泰」號、「美樂」號及炮艇「海澄」號、「103」號等。後桂永清親自乘「重慶」號巡洋艦,率領「永興」號、「中基」號等軍艦北上參戰。共計有「重慶」號巡洋艦(旗艦),「長治」號「太平」號「太康」號、「逸仙」號、「永靖」號(原為佈雷艦)5艘護航艦,「中基」號、「中鼎」號、「中海」號3艘坦克登陸艦「美樂」號、「美宏」號2艘中型登陸艦,「聯利」號步兵登陸艇,「峨嵋」號修理艦,「中訓」號、「中練」號2艘練習艦,「永寧」號、「永勝」號、「永定」號、「永順」號4艘掃雷艦,「永興」號防潛艦,「海澄」號、「海豐」號、103號、104號4艘炮艇。
  • 北平方面空軍

防禦方:東北野戰軍

結果及影響

塔山阻擊戰,從10月10日至10月15日,共進行了六天六夜。中華民國國軍始終無法突破東北野戰軍的塔山防禦陣地,國軍援錦被阻於塔山而失敗。東北野戰軍傷亡3,774人(東北野戰軍傷亡人數在致中央軍委電報中提到「第4、11縱隊在守備戰及小戰鬥中各傷亡五六千人」[12]),中華民國國軍傷亡6,549餘人。塔山戰役後,中華民國國軍只能被限制在塔山一線,並為東北野戰軍整合部隊、攻佔錦州提供了時間,以至於之後東進圍攻廖耀湘第9兵團,並直接決定了之後國共內戰東北戰事結局。

 
塔山英雄團錦旗,遼瀋戰役紀念館展出

戰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授予堅守塔山的第4縱隊第12師第34團為「塔山英雄團」稱號(現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五集團軍重型合成第一二三旅),當時全團只剩下21人[9]。其它被授予稱號的部隊為:第12師35團為「白台山英雄團」稱號(現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四集團軍合成第一五四旅某部);第10師28團為「塔山英雄守備團」稱號(現今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五集團軍空中突擊第一二一旅);炮兵團為「威震敵膽炮團」稱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3年10月,當地政府修建塔山革命烈士陵園,包括紀念塔、紀念館兩部分。1979年被列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3]

共有九名開國將軍葬於塔山阻擊戰烈士陵園,分別是東北野戰軍4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副司令員胡奇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4縱隊12師師長江燮元、塔山英雄團團長焦玉山、塔山英雄團政委江民風、4縱12師參謀長李宏茂[14]

參見

註釋

  1. ^ 侯鏡如與兵團參謀長張伯權說過:「按我們目前的情況,對塔山、錦州是不能打進去,若打進去也出不來,如果不打進去還可以維持幾天。」
  2. ^ 據當時第54軍第8師參謀長施有仁後來回憶記載,第54軍以及到錦西重建的新編第6軍之暫編第62師駐守錦西、葫蘆島,隸屬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傑指揮。遼瀋戰役中錦州被圍後,增援錦州東進作戰時歸第17兵團侯鏡如指揮,在侯鏡如未到以前由第54軍軍長闕漢鶱負責指揮。遼瀋戰役結束,錦西、葫蘆島地區的國軍於11月9日經海上撤走,第54軍以及劃歸第52軍建制的暫編第62師撤往上海。

參考文獻

  1. ^ 英雄的塔山. 遼寧民政. [2022-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9). 
  2. ^ 2.0 2.1 2.2 2.3 惨烈的塔山阻击战:辽沈战役国共决战锦州. 中新網. [2022-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9). 
  3. ^ 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2001年修訂版. 解放軍出版社. 2002年1月. ISBN 7-5065-0029-9. 
  4. ^ 4.0 4.1 侯鏡如. 第十七兵团援锦失败经过. 辽沈战役亲历记 - 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1992年版.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2年4月: P241–P253. ISBN 7-5034-0559-7. 
  5. ^ 5.0 5.1 5.2 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辽沈战役亲历记 - 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 1992年版.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2年4月. ISBN 7-5034-0559-7. 
  6. ^ 塔山阻擊戰:「趙子龍師」敢死隊堆屍體當工事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0-16.
  7. ^ 歷史對塔山戰役的評價為何有不足之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王樹增. 《解放戰爭》 第十章. 人民文學出版社.
  8. ^ 老將軍們憶林彪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01-21.
  9. ^ 9.0 9.1 塔山战役:“这是我们最后一顿饭,大家要吃饱”. [200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0). 
  10. ^ 四野征程:塔山阻击战. 椰視頻. [200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1. ^ 還原歷史:侯鏡如是遼瀋戰役的最大功臣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2-11.
  12. ^ 《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擬令第四、第十一縱隊入關致中央軍委電》,1948年10月29日。
  13. ^ 塔山阻击战纪念塔. [200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生死和你在一起——九位开国将军归葬塔山记. [2021-07-16].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 Zhu, Zongzhen and Wang, Chaoguang, Liberation War History, 1st Edition, Social Scientific Literary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2000, ISBN 7801492072
  • Zhang, Ping, History of th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Chinese Youth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87, ISBN 750060081X (pbk.)
  • Jie, Lifu, Records of the Libration War: The Decisive Battle of Two Kinds of Fates, 1st Edition, Hebe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Shijiazhuang, 1990, ISBN 7202007339
  •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Anhui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Anhu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n Hefei, 1987, ISBN 7212000078
  • Li, Zuomin, Heroic Division and Iron Horse: Records of th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istory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2004, ISBN 7801990293
  • Wang, Xingsheng, and Zhang, Jingshan, Chines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2001, ISBN 750331351X (set)
  • Huang, Youlan,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Archives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92, ISBN 7800193381
  • Liu Wusheng, From Yan'an to Beijing: A Collection of Military Records and Research Publications of Important Campaigns in th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Central Literary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93, ISBN 7507300749
  • Tang, Yilu and Bi, Jianzhong, History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Chinese Liberation War, 1st Edition, Military Scientific Publishing House in Beijing, 1993 – 1997, ISBN 7800217191 (Volum 1), 7800219615 (Volum 2), 7800219631 (Volum 3), 7801370937 (Volum 4), and 7801370953 (Volu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