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收明朝邊防情報體系中的重要兵種[1],主要負責崗哨與偵查[2]。「夜不收」在元代雜劇中便有出現[1],其建制始於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於天啟元年(1621年)取消[2],因徹夜在外活動得名[3]。主要駐紮於西側與北側邊境的軍事重鎮,在其他地區亦有分佈[1]。作為邊防軍中的哨探與間諜兵種,在哨探敵情、傳遞情報、燒荒、奇襲、保障邊防安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4]

夜不收的重要來源之一是駐守於墩台及周邊的墩軍。據劉效祖《四鎮三關志》,「夜不收」人數可達當地駐軍2~20%[5]。有學者認為夜不收與唐代的「健步」,宋代的「急腳」類似,都屬於情報人員[6]

女真崛起後亦起用專門捕捉哨探的兵種「捉生[7][4]。因夜不收職責危險、任務繁重,明朝曾為之提升其俸餉與撫恤[2][7]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柏樺. 明代薊鎮的夜不收軍[C] 明代薊鎮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90-104.
  2. ^ 2.0 2.1 2.2 2.3 張松梅.明代夜不收軍制度探析[J].蘭台世界,2020(07):134-135.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20.07.37.
  3. ^ 韋占彬.明代邊防預警機制探略[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7(05):56-60.
  4. ^ 4.0 4.1 蕭蕭雨. 關於「夜不收」[C]《萬里長城》2007年第1期.,2007:52-55.
  5. ^ 劉效祖《四鎮三關志》:卷三·軍旅考·營伍·主兵
  6. ^ 焦傑.健步、急腳與夜不收[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7(04):96-101.DOI:10.16093/j.cnki.ccc.2007.04.005.
  7. ^ 7.0 7.1 祁美琴.明清之際的「夜不收」與「捉生」[J].清史研究,2005(04):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