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橋位於河北邯鄲市沁河上,南鄰串城街,西靠陵西路,東邊是沁河帶狀公園,是一條歷史悠久的石橋,也是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學步橋建築規模不大,但由於建造時採料嚴謹,結構堅固,雕刻精美,外型美觀,具有古趙文化民族橋樑的建築風格,同時還是成語典故邯鄲學步的起源地,隨着邯鄲市對沁河的開發和治理,沁河上增多了許多新建的橋樑,學步橋在溝通邯鄲古城南北交通上的功能逐步降低,不再作為交通橋樑使用,而是作為具有豐厚歷史文化的文化符號[參1][參2]

學步橋
學步橋
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叢台區北門外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萬曆
認定時間1995年10月16日

歷史

學步橋最早建於何時已不得考證,據當地縣誌記載,最早的學步橋是木料結構建造的,是跨越沁河之上的唯一橋樑,稱為「三輔鎖鑰」,但是常年遭到洪水的毀壞[參3]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當地鄉紳和富戶以及周邊百姓在官府的號召下集資改建為石拱橋,一直保留到現在。

史無前例的文革期間,學步橋遭到「破四舊」的衝擊,瘋狂的紅衛兵們將橋上石獅子全部砸壞,丟入沁河內,橋碑也險些被砸毀。文革結束後,邯鄲市政府從沁河中打撈出被破壞的石獅子,重新修補石獅子還有橋身其他被破壞的地方。

1983年,邯鄲市政府為開發沁河兩岸,決定在學步橋周邊修建娛樂休閒廣場,取名為學步橋廣場,加強對古橋的保護和開發[參2]。並在學步橋的南北橋頭的河堤上,建立以成語典故為主題的沁河沿岸景觀遊園,北橋頭還立着一個牌坊,上面刻着體現邯鄲古代歷史遺蹟的圖像,在北橋頭東南角同時也豎立着一塊石碑,石碑正面刻着「學步橋」三字,由於年代久遠,石碑後的文字已經模糊不清[參4]

特點

石橋身長總長32米,橋面寬9米,橋高8米,橋面兩邊各設有19塊攔板和18根望柱,每塊攔板上雕刻歷史人物故事,望柱上面刻着形態各異的獅子猴子[註1]等動物。橋下設有三個大橋孔,採用敝肩的方式,即在每個大拱的兩端各設兩個小拱,一共設有四個小橋孔。這樣的修建方式比隋朝李春監造的趙州橋更具有泄洪能力,也進一步減輕的橋身的重力,使橋樑更穩固。三個大橋孔中心處雕刻着向沁河河面俯視的獅子[參2]

典故

兩千年前,燕國有一位少年聽說趙都邯鄲人走路姿勢都很優美,便獨自前往趙都邯鄲學習走路姿勢。到邯鄲以後,他很細心的觀察街上來往的路人,於是他開始模仿邯鄲人走路,可是總是學不象。他很苦惱地坐在城北的小橋邊思索如何才能走的好看。結果他不僅忘掉了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沒有學會趙國人走路的樣子。最終爬着回燕國了。趙國人知道這件事以後,便把他學走路地這座橋叫做學步橋[參5]

註釋

    註:

  1. ^ 文革期間由於破壞嚴重,現只保存石獅子。

參考資料

    參:

  1. ^ 舒建勛. 学步桥. 人民網. 《 人民日報 》( 2017年4月5日 24 版). [201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2日). 
  2. ^ 2.0 2.1 2.2 学步桥. 網易網. 人民日報. [201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3. ^ 《邯鄲縣誌》載:每逢秋水暴漲,沁河兩岸咫尺天涯,交通極為不便。
  4. ^ 承载历史与艺术之美 河北这些古桥你都走过吗?. 鳳凰網. 長城網. [2017-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5. ^ 《莊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