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愷(555年—612年11月6日),字安樂北周隋朝大臣,鮮卑人。許國公宇文貴之子,杞國公宇文忻弟。

生平

宇文愷生於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父親宇文貴以弓馬顯名。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晉封為安平郡公。宇文愷少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技藝,號名父公子。官至御正中大夫。大象二年(580年),為匠師中大夫。宇文愷擅建築。隋代著名工程,多有參預。擔任營宗廟副監、太子左庶子,廟成,別封甑山縣公。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以愷為營新都副監,高熲為大監,開皇二年六月動土興建,隔年三月初步竣工,其規模計劃皆出自宇文愷。開皇四年(584年),主持開鑿廣通渠,把渭水導入黃河。拜萊州刺史。六年(586年),宇文忻被誅,宇文愷除名於家。後率命修魯班故道。十三年(593年),為檢校將作大匠,監仁壽宮。歷任仁壽宮監、將作少監。仁壽二年(602年),與楊素監建文獻獨孤皇后山陵,復爵安平郡公。大業元年(605年)主持規劃建造東都洛陽城,城分宮成、皇城和外廓城。為副監,轉任將作大匠。又制定輿服,甚得隋煬帝賞識。

煬帝北巡,宇文愷能造「大帳」,其下可以坐幾千人;又能製造觀風行殿,能夠容得下侍衛百人,而且下裝輪軸可推移。

大業四年(608年),拜工部尚書,規畫修築長城。大業八年,進金紫光祿大夫。十月甲寅(612年11月6日),宇文愷去世[1],諡康。著有《東都圖記》二十卷、《釋疑》一卷、《明堂圖議》二卷。

家庭

兄弟姐妹

子女

  • 宇文儒童,隋朝尚書左丞
  • 宇文溫,隋朝尚食直長
  • 宇文氏,嫁隋朝光祿大夫、江南道元帥總管、尚書左僕射、耿國公王士隆

延伸閱讀

[]

 北史·卷075》,出自李延壽北史
 隋書·卷68》,出自魏徵隋書

參考書目

  • 隋書·卷六十八·列傳第三十三·宇文愷》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宇文貴 子善 忻 愷》
  1. ^ 《隋書·煬帝紀下》:冬十月甲寅,工部尚書宇文愷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