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第五區
巴黎第五區(法語:5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是法國首都巴黎市的20個區之一。它是巴黎最古老的街區,包含了由古羅馬人建立的拉丁區的一大部分。
巴黎第五區 法語:5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 | |
---|---|
巴黎區份 | |
先賢祠 | |
該區在巴黎的位置 | |
坐標:48°50′50″N 2°20′40″E / 48.8472°N 2.3444°E | |
國家 | 法國 |
大區 | 法蘭西島 |
省 | 巴黎 |
市鎮 | 巴黎 |
面積 | |
• 總計 | 2.541 平方公里(0.981 平方英里) |
人口(1999年3月8日普查) | |
• 總計 | 58,849人 |
五區位於塞納河左岸。它北臨塞納河,與四區相接,西臨六區,南接十三區和十四區。
根據法國領土法典,五區又名「先賢祠區」,但這個稱呼在日常生活中和很少用。
歷史
古羅馬時期
羅馬帝國呂特斯城(即今天的巴黎)的建設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人佔領了高盧人在西黛島上建立的城市之後,在「cardo」(所有古羅馬城市中都可以找到的南北走向的軸心)——即今天的聖雅克路周圍,修建了縱橫交錯的道路網。城市中心被選定在今天聖雅克路的172號到174號之間,即聖日內維耶山的頂部。而「decumanus」軸(東西走向軸心)在巴黎並不明顯。
位於今天聖米歇爾大道和聖雅克路之間的Soufflot路上的城市中央廣場修建於公元1世紀。當時,這個廣場的範圍相當於從今天的Cujas路到馬爾布朗什路。
這座古城中還有幾個浴場,它們位於今天的聖米歇爾大道和聖日耳曼大道交界處以及法蘭西學院旁邊等幾個地方。城市的東邊,畢耶河繞過聖日內維耶山,在小橋處匯入塞納河。
當時,羅馬人建造的城市南起今天的聖寵谷路,東至今天的Pot-de-Fer路。
中世紀和近代
聖女日南斐法山(la montagne Sainte-Geneviève)的得名來自於一個傳說:匈人入侵時,居住在這個丘陵上的一位來自南泰爾的年輕女孩向驚恐的人們喊話,她組織的集體祈禱最終使這座城市免遭劫掠。在山頂的Saint-étienne-du-Mont教堂中,還有聖女日南斐法的遺骸盒。在這個今天已成為亨利四世中學的修道院中曾有一群被稱為génovéfain(日內維耶會修士)的僧侶,這個名稱就是從這個修道院的名字來的。傳說克洛維一世就葬在這個修道院中,不過事實上這裏並沒有發現任何皇家墓葬。
巴黎左岸在公元885年完全被日耳曼人摧毀。直到11世紀,城市才真正重建起來。12世紀,國王腓力二世的王宮圍牆位於今天的Fossés-Saint-Jacques路、Estrapade路、笛卡爾路、勒莫萬樞機路和Fossés-Saint-Bernard路。主要的幾個宮門分別位於現在的聖米歇爾大道、聖雅克路上以及Contrescarpe廣場北側。沿着一條羅馬古道的舊跡往前走,Saint-Médard市鎮就座落在畢耶河岸邊,這座市鎮仍保留有它的教堂以及建造在一個曾經埋葬巴黎第九任主教聖Marcel的大型羅馬墓地上的Saint-Marceau市郊(位於今天的Collégiale路、聖Marcel大道和Fossés-Saint-Marcel路之間)。
這座城市直到近代才進一步伸展。巴黎大學的一些學院在這個街區落成,使這個區有了「拉丁區」的名稱(那時有知識的人都說拉丁語)。1257年,神父羅伯·德·索邦在這裏建立了一所學院,後來被稱為索邦大學。
中世紀裏,喝醉的、好打架的或者窮困落魄的學生出沒於這個街區,它因喧囂而著稱,名聲相當壞。
如今的巴黎先賢祠是18世紀建造的聖日內維耶教堂。大革命時期這座教堂拋棄了上帝,變成了「祖國和自由的祭壇」,並更名為「先賢祠」,成了偉人遺骸的安息地。正如它三角楣上的銘文:「偉人們,祖國感謝你們」。
當代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許多革命組織在選擇在這個街區里集會,而集會地點就成了這些組織的名字:科爾得利俱樂部(馬拉所在的政治組織)就在六區的科爾得利女修院集會,而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所在的政治組織)就在原聖雅克修道院集會。
19世紀,日內維耶會修士們巨大的圖書館裏豐富的藏書變成了聖日內維耶大學圖書館的家底,而修道院的建築則成為了一所中學的校址,這就是後來的亨利四世中學。
在1968年的五月風暴中,拉丁區成了大學生們抗議示威的中心,特別是在索邦大學被封校之後。騷亂時保留下來的街壘中最有名的就是位於蓋·呂薩克路的街壘。在整個70年代中,極左青年和警方在這個街區發生過數次激烈程度不同的對抗。1970年5月27日,「無產階級左派」借着《人民的利益》總編讓-皮埃爾·勒·當泰克的訴訟的機會,在這個街區組織了一次暴動。1973年6月21日,「共產主義聯盟」(活動於1969年到1973年法國托洛茨基主義政治組織)對「新秩序」(活動於1969年到1973年的法國極右政治組織)在Mutualité廣場組織的「反對非法移民」集會發動了攻擊,造成一些警員受傷。1980年5月13日,一名自治主義者在朱西厄校區試圖擺脫警察時死亡。
1977年以後,聖庇護十世會的傳統派天主教徒掌管了位於Mutualité廣場的Saint-Nicolas-du-Chardonnet教堂。1981年,先賢祠舉行了一場官方主辦的慶祝弗朗索瓦·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的儀式。1995年11月公務員罷工期間,朱西厄校區發生了一起騷亂。1998年,高等師範學院曾經在失業者的示威運動中被佔領。
今天,巴黎第五區首先是一個大學區、知識中心(有許多出版商和書店),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旅遊區(在塞納河、聖日耳曼大道、聖米歇爾大道和聖雅克路中間聚集着眾多餐館)。這裏還是一個夜生活豐富的街區(穆浮達路和笛卡爾路上有許多酒吧)。
政治
巴黎第五區是傳統意義上的保守、知識分子集中的區,但2004年地區選舉和歐洲議會議員選舉之後,這個區開始向左派傾斜。在2007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尼古拉·薩科齊與塞戈萊納·羅亞爾的對決中,五區把50,89%的票投給了塞戈萊納·羅亞爾,這是左派第一次在總統大選中在五區獲得多數。不過,在一年以後,選民們又將票投給了右派的讓·蒂貝里,這位戴高樂主義者從1968年起就一直是該選區的議員。
議員
1956年,這個選區的議員是「法蘭西聯合與博愛」的讓-馬里·勒龐(今天的極右政黨「民族陣線」主席)。他在1958年又以「國家獨立業者和農民中心」的成員連任。1962年他被「為了新共和國的聯盟」的René Capitant取代。
從1968年之後,巴黎第十選區(包含巴黎第五區,從1986年起又包含第六區的南部)的議員一直是讓·蒂貝里(他先是「共和國民主人士聯盟」的成員,1977年起是「為了共和國的聯合」的成員,2002年起是「人民運動聯盟」的成員)。
巴黎地方參議院議員
第五區在巴黎地方參議院有4名議員。從2008年3月起,這四人是:
- 右派:讓·蒂貝里、Chantal Bach和Christian Saint-Étienne
- 左派:Lyne Cohen-Solal
區長
第五區在1977年、1983年和1989年都是希拉克參加市長選舉的選區。
讓·蒂貝里從1983年起任五區的區長,除了1995年到2001年他任巴黎市長期間(這期間五區區長由Jean-Charles Bardon擔任)。讓·蒂貝里在2001年3月和2008年3月的選舉中成功連任,成為了首都巴黎任期最長的區長。
行政分區
- 聖維克多區
- 植物園區
- 聖寵谷區
- 索邦區
人口
2006年,面積254公頃的五區人口為61 475人,平均人口密度為24 203 人/平方公里。
年份 | 人口總量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
---|---|---|
1872年 | 96 689 | 38 067 |
1911年 (人口峰值) | 121 378 | 47 768 |
1936年 | 107 120 | 42 173 |
1954年 | 106 443 | 41 907 |
1962年 | 96 031 | 37 793 |
1968年 | 83 721 | 32 948 |
1975年 | 67 668 | 26 630 |
1982年 | 62 173 | 24 468 |
1990年 | 61 222 | 24 094 |
1999年 | 58 849 | 23 160 |
2006年 | 61 475 | 24 203 |
建築、景觀
文化教育機構
- 聖熱內維埃弗圖書館
- 朱西厄校區 (巴黎六大、巴黎七大和巴黎地球物理學院)
- 法蘭西學院
- 貝爾納丹學校
- 聖巴伯學校
- 國立憲章學院 (ENC)
- 高等師範學院
-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為該校舊址,部分被法國高等教育和科研部佔用,該校主校區移到了Palaiseau)
- 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大學(ENSAD)
- 國立巴黎高等化學大學 (ENSCP)
- 國立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大學 (ESPCI)
- 生命與環境工業科學學院的一個分院
- 國立青年聾人學校
- 亨利四世中學
- 路易大帝中學
- 高等教育和科研部 (位於原巴黎綜合理工大學的建築中)
- 巴黎唱詩學校
- 巴黎第一大學(先賢祠-索邦大學)
- 巴黎第二大學(先賢祠-阿薩斯大學)
- 巴黎第三大學(新索邦大學)
- 巴黎第四大學(索邦大學)
- 巴黎第五大學(笛卡爾大學)
主要名勝
- 宗教建築:
- 聖斯德望堂
- 聖塞味利教堂
- 聖雅各伯堂(Saint-Jacques-du-Haut-Pas)
- 聖美大爾都堂(Église Saint-Médard)
- 窮人聖朱利安教堂
- 聖尼各老堂(Saint-Nicolas-du-Chardonnet)
- 聖寵谷教堂
- 聖厄弗冷堂(Saint-Ephrem )
- 路德宗聖瑪策祿堂(Église évangélique Saint-Marcel)
- 巴黎大清真寺
- 城市建築:
- 博物館、文化建築:
- 國立中世紀博物館
- 巴黎愛爾蘭文化中心
- 生物進化展
-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 巴黎公共衛生救助、醫療博物館
- Huchette劇院
- 公園、花園
- 巴黎植物園
- 呂特斯競技場和René-Capitan廣場
- Tino-Rossi廣場以及廣場上的露天雕塑博物館
- Scipion廣場
- 保羅·朗之萬廣場(Square Paul-Langevin)
- 勒內·維維亞尼廣場(Square René-Viviani)
- Square Théodore-Monod
- 正方形花園(Jardin Carr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