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法友
生平
席法友的祖父和父親南奔,席法友在南齊做官,以氣力參軍立下功勳,升任安豐郡、北新蔡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1],蕭寶卷派遣胡景略取代了他的職務。席法友於是就留在壽春,與裴叔業一起謀劃歸附北魏,軍隊還未渡過淮河,裴叔業因病去世,他的同僚同謀大多推舉司馬李元護監理州事,謀劃一兩天仍然定不下來,只有席法友、柳玄達、楊令寶等幾人考慮李元護不是自己的同鄉,恐有異心,就一致推舉裴叔業的侄子裴植監理州事[2][3][4][5]。席法友在歸附後被任命為豫州刺史[6]。景明元年(500年),席法友出任冠軍將軍、豫州刺史,封苞信縣開國伯,食邑一千戶。當年夏天,魏宣武帝元恪詔令席法友率領三萬兵馬進攻南梁的建安城,南梁死了一萬多人,經過上百天也沒有援兵來救援,最終被北魏軍隊攻克,南梁輔國將軍胡景略被俘虜[7][8]。不久席法友轉任冠軍將軍、華州刺史,還未上任,改任并州刺史,一年多後由他人替代回京。梁武帝蕭衍派遣將軍楊公則進攻北魏的揚州,北魏派遣席法友代理征虜將軍前往討伐,席法友還沒到揚州,楊公則就已經敗退。席法友後代理前將軍、持節,擔任別將從淮南出發,準備解朐山之圍。席法友才渡過淮河,朐山已經被南梁攻陷,席法友於是十多年沒有受到朝廷的任用。席法友恬靜自處,不爭權奪利。魏宣武帝元恪末年,席法友以冠軍將軍擔任濟州刺史,在濟州以安寧和清廉而著稱,改封乘氏縣開國伯。魏孝明帝元詡初年,席法友任光祿大夫。熙平二年(517年),席法友去世,朝廷贈予平西將軍、秦州刺史,贈予帛三百匹,諡號襄侯[9][10]。
家族
兒子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 ^ 《魏書校勘記·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三》:稍遷至安豐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 按下雲「蕭寶卷遣胡景略代之」,則景略之官即同法友。南齊書卷五七魏虜傳稱「席法友攻北新蔡、安豐二郡太守胡景略於建安城」。「新蔡」上有「北」字。南齊書卷一四州郡志豫州有北新蔡、安豐二郡。這裏「新蔡」上當脫「北」字。
-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軍未渡淮,叔業病卒,年六十三。李元護、席法友等推叔業兄子植監州事。
-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叔業卒,僚佐同謀者多推司馬李元護監州,一二日謀不決定,唯席法友、柳玄達、楊令寶等數人慮元護非其鄉曲,恐有異志,共舉植監州。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軍未度淮,叔業病卒,李元護、席法友等推叔業兄子植監州事。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叔業卒,席法友、柳玄達等共舉植監州。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三·齊紀九》:魏兵未渡淮,己亥,裴叔業病卒,僚佐多欲推司馬李元護監州,一二日謀不定。前建安戍主安定席法友等以元護非其鄉曲,恐有異志,共推裴植監州,秘叔業喪問,教命處分,皆出於植。奚康生至,植乃開門納魏兵,城庫管籥,悉付康生。康生集城內耆舊,宣詔撫賚之。魏以植為兗州刺史,李元護為齊州刺史,席法友為豫州刺史,軍主京兆王世弼為南徐州刺史。
- ^ 《南齊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三十八》:虜既得淮南,其夏,遣偽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席法友攻北新蔡、安豐二郡太守胡景略於建安城,死者萬餘人,百餘日,朝廷無救,城陷,虜執景略以歸。
- ^ 《魏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世宗詔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席法友三萬人圍寶卷輔國將軍北新、安豐二郡太守胡景略於建安城,克之,擒景略。
- ^ 《魏書·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席法友,安定人也。祖父南奔。法友仕蕭鸞,以旅力自效軍勳,稍遷至安豐、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蕭寶卷遣胡景略代之。法友遂留壽春,與叔業同謀歸國。景明初,拜冠軍將軍、豫州刺史、苞信縣開國伯,食邑千戶。始叔業卒後,法友與裴植追成叔業志,淮南克定,法友有力焉。尋轉冠軍將軍、華州刺史,未拜,改授并州刺史。歲餘代還。蕭衍遣將楊公則寇揚州,假法友征虜將軍以討之。法友未至而公則敗走。後假法友前將軍、持節,為別將出淮南,欲解朐山之圍。法友始渡淮而朐山敗沒,遂停散十年。恬靜自處,不競勢利。世宗末,以本將軍除濟州刺史。在州廉和著稱。又徒封乘氏。肅宗初,拜光祿大夫。熙平二年卒。贈平西將軍、秦州刺史,贈帛三百匹,諡襄侯。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席法友,安定人也,祖、父南奔。法友仕齊,以旅力自效,任安豐新蔡二郡太守、建安戍主。後與裴叔業同謀歸魏,拜豫州刺史、苞信縣伯。叔業卒後,法友與裴植追成業志,淮南剋定,法友有力焉。歷華、並二州刺史。後為別將出淮南,欲解朐山之圍。法友始渡淮而朐山敗沒,遂停十年。恬靜自安,不競世利。宣武末,除濟州刺史,廉和著稱。又徒封乘氏。後卒於光祿大夫,贈秦州刺史,諡襄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