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淮西碑

平淮西碑,又名韓碑,是唐朝政府消滅割據蔡州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後,為紀念和頌揚這場戰事所雕刻的石碑。碑文出於名家韓愈之手。

歷史沿革

元和十二年(817年),宰相裴度自請前往征討吳元濟的前線督師,最終,李愬雪夜入蔡州,消滅吳元濟。文成,命於蔡州紫極宮磨《吳少誠德政碑》,改刻《平淮西碑》[1],立在汝南城北門外。碑文約一千八百字,全文仿照《尚書》中的寫法,古樸雅拙。

由於碑文大力歌頌裴度功勳,「帝曰汝度功第一」,甚少提到李愬的事蹟,僅以「西師躍入,道無留者」二句言之,碑文中更突出韓弘及其子韓公武之戰功,得到韓弘相贈絹五百匹作為潤筆。李愬的部下石孝忠不滿,「作力推去其碑,僅傾移者再三」,又揮錘將碑文砸毀。石孝忠對唐憲宗說:「蔡平之後,刻石紀功,盡歸乎丞相,而愬第其名也,反與光顏、重胤齒。愬固無所言矣,設不幸更有一淮西,其將略如愬者,復肯為陛下用乎?」[2]。憲宗下令翰林大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3],其一碑二文,天下少有。李商隱在《讀韓碑詩》中說:「公之斯文不示後,曷與三五相攀追。」

宋代,蔡州知府陳王向命人選石,重刻韓文。蘇東坡有詩曰:「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載斷碑人膾灸,不知世有段文昌。」[4]明清之際,蔡州石碑因兵燹之災,不復存在。咸豐年間,軍機大臣祁雋藻重書《平淮西碑》,共刻四石,書體集顏、歐、柳、趙四家之大成,因文、書、刻俱佳,稱「三絕碑」。

現狀

韓愈原碑已毀,也沒有留下拓片。宋代蔡州知府陳向(陳王向?)重刻韓文,似乎同時也磨去了段文昌所撰碑。而此碑又在明清之際毀於戰火。清咸豐年間復刻韓碑,為軍機大臣祁雋藻所書。現在河南駐馬店汝南縣天中山景區有《平淮西碑》,不知何人何年所刻。近年亦傳尋獲宋刻韓碑殘片數片,部分藏於汝南縣文物局,部分為個人收藏,此類殘片並無款識,真實性存疑。

評價

李商隱韓碑》:「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改《清廟》《生民》詩。」將韓愈《平淮西碑》與《尚書》中的《堯典》《舜典》和《詩經》中的《周頌·清廟》《大雅·生民之什》相比,高度評價韓愈的碑文。

林紓韓文研究法》:「《平淮西碑》,模範全出《尚書》,惟其具絕偉之氣力,又澤以極古之文詞。」[5]

沈德潛稱:「《淮西碑》記叛亂,記廷議,記命將,記戰功,記赦宥,記論功而總歸之於天子之明且斷;井井整整,肅肅穆穆,如讀江漢常武之詩。西京後第一篇大文字。」

張裕釗贊為「此文自秦後,殆無能為之者,……殆欲度越盛漢,與周人並席矣。」

註釋

  1. ^ 韋絢劉賓客嘉話錄
  2. ^ 羅隱《說石烈士
  3. ^ 舊唐書·韓愈傳》載:「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文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4. ^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九。陳岩肖《庚溪詩話》卷下以為江鄰幾詩。
  5. ^ 《韓柳文研究法》,頁四四

參考書目

  • 丁用晦《芝田錄》
  • 《唐語林》卷六
  • 黃樓:《平淮西碑再探討》,《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3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