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縣
31°15′36″N 117°18′28″E / 31.259898°N 117.307838°E
廬江縣 | |
---|---|
縣 | |
廬江縣(最南部)在合肥市的位置 | |
廬江縣在安徽省的位置 | |
坐標:31°52′51″N 117°15′33″E / 31.88082°N 117.2591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安徽省合肥市 |
政府駐地 | 廬城鎮 |
下級行政區 | 17
|
面積 | |
• 總計 | 2,343.74 平方公里(904.92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888,238人 |
• 密度 | 379人/平方公里(982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475,100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廬江話(屬江淮官話洪巢片)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231500 |
電話區號 | 551 |
車輛號牌 | 皖A、皖Q |
行政區劃代碼 | 340124 |
網站 | 中國廬江 |
廬江縣是中國安徽省合肥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巢湖西南岸。常住總人口約89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廬城鎮塔山路266號。區域總面積為2,343.74平方公里。
歷史
- 東漢末年,廬江郡兩分。魏廬江郡移治陽泉(今霍邱縣臨水鎮),吳廬江郡移治皖縣(今潛山市)。舒縣屬吳廬江郡。[2]
- 曹魏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漢,撤舒縣。[2]
- 西晉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恢復舒縣,然移治今舒城縣城關鎮。[2]
- 劉宋泰始二年(466年)九月,設灊縣於今廬城鎮。[2]
- 南梁天監末年,改灊縣為廬江縣,設湘州於此。廬江縣名始於此。[2]
- 東魏太清三年,廬江縣入東魏,復稱灊縣,改屬合州。[2]
- 北齊武定八年(550年),於灊縣增設廬江郡,屬合州。[2]
- 南陳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齊,得廬江郡,復稱廬江縣。[2]
- 北周太建十年(578年)十二月乙亥,廬江縣入北周,仍舊制。[2]
-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合肥、廬江地置舒城縣。
- 宋朝析廬江、巢縣地設無為縣。
- 明永樂年間,廬南以青竹澗至古埂72戶由桐城撥歸廬江。
- 清朝光緒《廬江縣誌》載 :「致今日之廬江,自東至西,自南至北,境界僅存百餘里,大非昔日舒縣之境地寬廣矣。」光緒縣誌稱 : 正東四十里至青簾河迎水庵,正西四十里至界牌山,正南六十里至分水嶺,正北四十里至新口渡,東繞至齊頭嘴薛公廟抵巢湖,東南六十里至高奇嶺,東北七十里至造(兆)河,西南五十里至界河,西北七十里至中吳橋為廬江縣地。
人口
根據(安徽省)合肥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廬江縣常住人口為888238人[3],男性佔比51.52%,女性佔比48.48%,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17.22%,15-59歲佔比60.77%,60歲以上佔比22.01%,65歲以上佔比17.8%。
地理
廬江縣位於江淮丘陵地帶,地處皖中,北瀕巢湖,南近長江,西依大別山脈,南水入長江,北水歸巢湖。
行政區劃
廬城鎮、冶父山鎮、萬山鎮、湯池鎮、郭河鎮、金牛鎮、石頭鎮、同大鎮、白山鎮、盛橋鎮、白湖鎮、龍橋鎮、礬山鎮、羅河鎮、泥河鎮、樂橋鎮、柯坦鎮、安徽廬江經濟開發區和安徽省白湖監獄管理分局。
交通
特產
旅遊
- 周瑜墓園
-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 湯池金孔雀溫泉度假村
- 湯池國軒溫泉宮
- 柯坦虎洞水庫
當地名人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庐江的“前世今生”. www.sohu.com. [2022-01-24] (中文(中國大陸)).[失效連結]
- ^ 中國: 安徽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8).
- ^ 2023年庐江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