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禹
生平
張宗禹出身地主家庭;1855年跟隨族叔張樂行參加雉河集會盟。後轉戰蘇、豫、陝、鄂、皖,太平天國封其為梁王。
1863年張樂行被清兵所殺後,張宗禹統領其眾繼續作戰,1864年捻軍與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部合編,組成新捻軍,在湖北、安徽、山東等地,以騎兵為主,步兵配合,流動作戰。
1865年殲滅清僧格林沁科爾沁親王部,殺僧格林沁,震動華北;並粉碎湘軍曾國藩的封鎖。
1866年捻軍分為東西兩支,張宗禹率西捻軍從河南入陝,聯合回民軍。1867年1月,西捻軍於西安灞橋大敗清軍。同年12月,西捻軍為援助遵王賴文光所率東捻軍,從陝北東下,經山西至直隸。
宗禹得悉東捻軍覆敗後,打算返回陝西,為清軍所阻,只好轉戰直隸、河南、山東一帶。西捻軍一度逼近天津,然後南下山東;次年7月被清軍包圍,在濟陽玉林鎮戰敗。
1868年8月,從荏平南鎮渡過徒駭河邊,下落不明,一說是投水而死。[1]另一說渡河後定居在滄縣孔家莊。1890年代去世。安葬在孔家莊。[2]還有一說張宗禹出家為僧。[3]
註釋
- ^ 關於張宗禹的下落,史書記載各異,眾說紛紜。《清史稿》載:「茌平之戰,全軍潰敗。率十餘騎突圍而出,不知所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載:「宗禹獨以八騎竄秫中,走茌平,至徒駭河。……追兵且及,自度不能生,謂其騎曰:『盍棄我去!天亡我,我將死!』其騎不忍,將舉炮擊之,其乃遁。顧四面皆水,無所亡,反視宗禹,惟所乘馬在。問隔岸耕者,曰:『適一人蒙袂下馬入河死矣。』」《捻軍史料叢刊》載:「逆首張總愚(宗禹)已投水死,尚未搜獲屍身云云。」
- ^ 民國版《滄縣誌》中記載:「清同治七年,西捻張總愚(宗禹)之亂,官書謂捻竄在茌平境之廣平鎮,被圍於徒駭、黃、運之間,大股殲滅,張總愚攜八騎至徒駭河濱投水死。然故老或謂此督師之錦詞也。張酋敗後,逃至邑治東北之孔家莊,變姓名為童子師,後二十餘年病死即葬於其莊,至今抔土尚存焉。其臨歿時告人曰:『吾張總愚也。』先是莊人十五見其醉飲時輒持杯微呼曰『殺呀』,因懷疑莫釋,至是始恍然。」
- ^ 渦陽城北十八里有吳橋集,去宗禹故里張大莊僅八里。設縣之後,(《張宗禹傳略》)作者曾祖王從義。與人伙營糧行於吳橋。司斗某君,舊為宗禹荷大旗者也。一日將夕,有僧人借宿,司斗與之連床而眠。天猶未曉,僧人起喚銷曰:「汝識我否?」司斗答以從未相見,何由識?僧曰:「汝試思之」。司斗恍然悟為宗禹,而宗禹即踏月而去,莫知何往,此系司斗親告作者曾祖,而曾祖轉告祖父王化裁者,信而有徵,非誕說也。初自宗禹敗沒。其祖塋每年必發現紙灰一次,眾固疑其未死。迨先曾祖之司斗親晤宗禹之後,其祖墳前永不再見灰矣。
參考資料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