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凱(1910年12月26日—1990年11月22日)湖南省平江縣龍門鎮楓樹下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1][2]

生平

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參加秘密農會。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由地方游擊隊轉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五軍第三縱隊士兵委員會委員長、紅五軍士兵委員會副委員長、紅五軍黨委代理書記、紅三軍團炮兵營政委兼軍團直屬隊總支書記、軍委炮兵團政委、紅一方面軍後委副書記、福建獨立十師政委、中南作戰軍一縱隊政委[1]。先後參加了保衛井岡山、兩次攻打長沙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1931年3月,紅三軍團後方留守處主任何長工被調往前線指揮作戰,張平凱接替工作後,組織了三個戰時流動後方醫院,建立了五個固定醫療點,還組建了新兵訓練營及俘虜官兵訓練營,建立了一個修械所,受到彭德懷讚揚[1]

抗日戰爭時期,張平凱任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黨總支書記、在敵後開展部隊教育工作,與學員一起挖窯洞,用土坯壘成課桌,並且開荒種菜。1940年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政治部副主任,隨分校到晉察冀邊區,任晉察冀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民運部部長。負責在敵後游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1]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張平凱任冀熱遼軍區熱河縱隊政治部主任、冀察熱遼行政委員會武裝部部長,冀察熱遼軍區後勤司令部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後勤司令部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南下工作團副秘書長、鐵道部辦公廳主任、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副政委、代理黨委書記。參與領導遼瀋戰役天津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部副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韓戰爆發後,協助李聚奎等人準備糧秣、油料、軍械,很快便將參戰部隊兩個月的糧食、10個基地的彈藥以及大量飼料、油料補充齊,並且組建、擴建了許多後方醫院,組織了中朝聯運鐵路指揮部。此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副政委、山西省軍區副政委等職。他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3]

1990年11月22日,張平凱在北京病逝,享年80歲[1]

著作

  • 《憶彭大將軍》[1]
  • 《彭德懷率師援朝》[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张平凯. 湖湘人物. [201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2. ^ 张平凯.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6). 
  3.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鳳凰網(轉自摘自《黨史博覽》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